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協同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協同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 研究時段自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隨機選定該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分對照組(46例,采納常規護理)、試驗組(46例,采納協同護理),比較治療依從性、SDS評分、SAS評分、生活質量。結果 兩組護理前的治療依從性、SDS評分、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的較治療依從性比較,試驗組較高,與對照組護理后的SDS評分、SAS評分比較,試驗組較低,與對照組生活質量比較,試驗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協同護理可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調整其心理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效果確切,值得借鑒。
  [關鍵詞] 協同護理;老年糖尿病;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122-02
  老年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病、慢性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極易引發各種并發癥,患者往往需要長期用藥,疾病的折磨讓生活、工作均受到了較大影響,從而使治療依從性明顯降低了,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缺乏全面了解,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各種負性情緒,影響了治療效果[1]。在以上研究背景下,該文隨機選定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該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研究,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定該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分對照組(例數=46)、試驗組(例數=46)。試驗組19例女性,27例男性,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71.68±8.17)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31±4.27)年;體重45~88 kg,平均體重(61.52±6.26)kg。對照組女性19例,男性27例,年齡65~79歲,平均年齡(72.37±7.65)歲;體重46~87 kg,平均體重(61.69±6.99)kg;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2±2.88)年?;€資料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優異的可比價值。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常規護理)  包括監控病情變化、生命體征、嚴格遵醫囑用藥等常規護理。
  1.2.2  試驗組(協同護理)  確立家屬、患者教育需求:護士要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聯系,了解其具體的護理需求,多途徑、多方法的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情緒變化,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和溝通,細致耐心回答患者以及家屬問題,切實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度[2]。建立教育目標:綜合患者具體評估結果以及受教育程度,制定針對性的教育計劃,將教育目標可分為遠期以及近期兩種。確定教育方案: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職業、年齡、家庭情況等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促使患者逐漸從依賴型轉向共同參與型,主要采用觸覺教育、視覺教育、聽覺教育3種教育方式,觸覺教育主要指導病人進行糖尿病足的預防,護士可指導患者進行身體、腿部、足部按摩等方法。視覺教育可通過圖片、模型、幻燈片以及標本等形式展開,積極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及護理方法。聽覺教育主要可向患者講解糖尿病運動飲食療法、胰島素注射方法以及血糖監測方法等[3-4]。協同執行教育方案:患者、家屬要相互配合完成教育方案,糖尿病患者之間要形成一種相互監督機制,互相監督彼此按時監測血糖,病友之間多交流治療的心得體會等,互相鼓勵,積極的配合醫生完成各種治療計劃。
  1.3  評價指標
  1.3.1  治療依從性  采用科室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參考MORISKY患者依從性評定方法評價該研究患者依從性,主要包括血糖監測、藥物治療、運動以及飲食4個方面,每一項20分,滿分是80分,分值的高低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高低成正比。
  1.3.2  SDS評分、SAS評分  用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定患者焦慮癥狀,得分是20道單項選擇題總分乘1.25后四舍五入取整,50分以上表明患者存在焦慮癥狀,分值的高低與患者焦慮癥狀的輕重成正比。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定患者抑郁癥狀,53~60分說明抑郁輕度,61~72分說明抑郁中度,72分以上說明抑郁重度,分值的高低,與患者抑郁癥狀成正比[5-6]。
  1.3.3  生活質量  用SQLI(生活質量指數)對所有研究對象生活質量展開評估,包括家庭支持、健康感受、生活感受、活動能力和日常生活,總分是1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展開數據處理,計量資料(SDS評分、SAS評分、生活質量)表達形式為(x±s),以t檢驗為主;計數資料數據(治療依從性)表達形式為[n(%)],以χ2檢驗為主,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依從性兩組對比
  護理前血糖監測、藥物治療、運動以及飲食四方面依從性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健康教育干預后顯著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SDS評分、SAS評分兩組對比
  護理前SDS評分、SAS評分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健康教育干預后顯著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生活質量兩組對比
  試驗組健康教育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拒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糖尿病發生率越來越高,對社會、家庭造成了嚴重負擔。糖尿病病程較長,無法治愈,且并發癥較多,大部分患者轉歸不明顯,需要終身服藥,在用藥期間患者不能良好的控制自身情緒、飲食、運動等,往往導致血糖波動幅度較大,極易引發各種并發癥,不僅降低生活質量,而且威脅人體生命安全[7]。傳統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臨床的需求,護理效果不盡人。
  該研究示:試驗組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顯著比對照組高,SDS評分、SAS評分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該研究結果與張曦月等[8]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協同護理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有效性、可行性較高。分析原因如下:協同護理是一種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綜合患者具體情況,例如年齡、受教育程度、病情以及經濟收入等,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宣教模式和被動護理,多方法、多途徑的讓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治療方法、運動、用藥以及飲食等,同時積極的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疾病的治療中,起到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互相監督的作用,實現協同護理的整體性,促使家屬、患者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提高治療的配合度和依從性[9-10]。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進行協同護理,可顯著提高其依從性,生活質量顯著改善,且能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效果確切,安全可行,廣大患者值得信賴并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淑俊. 協同護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醫藥前沿, 2017, 7(5):281-282.
  [2]  王麗君. 協同護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2):193-194.
  [3]  聶敏, 路瑤, 李春雨. 協同護理模式聯合個體化護理對糖尿病足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重慶醫學, 2017, 46(19):2730-2732.
  [4]  唐艷, 韋春華, 鄒東華,等. 協同護理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34):158-161.
  [5]  曹惠娟.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協同護理的效果觀察[J]. 護理學報, 2015, 22(23):46-48.
  [6]  周衛征, 徐向紅. 協同護理模式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分析[J]. 重慶醫學, 2016, 45(17):2444-2446.
  [7]  朱淑青, 張利霞, 趙姜楠,等. 協同護理模式在糖尿病前期病人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6, 30(18):2268-2271.
  [8]  張曦月, 李艷華, 徐永峰. 協同護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 齊魯醫學雜志, 2015.30(4):481-483.
  [9]  王麗芹, 李思慕, 孫忠人,等. 應用協同護理模式減輕糖尿病足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 2017, 31(11):1354-1356.
  [10]  唐霞珠, 胡竹芳. 協同護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 2017, 18(9):72-74.
 ?。ㄊ崭迦掌冢?019-01-07)
  [作者簡介] 陳思鈴(1988-),女,福建福州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老年糖尿病護理。
  [通訊作者] 趙儀(1982-),女,福建福州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老年糖尿病護理,E-mail:hua2525@163.co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08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