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比較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的護理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結合常規護理實施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33%,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模式可進一步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護理價值較高。
【關鍵詞】 循證護理;常規護理;2型糖尿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complication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3.33% than 1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l can further help patients control blood lipid level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It has higher nursing value.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Routine nurs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為合理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應加強對其的護理干預, 引導其掌握正確的血糖控制方法, 穩定病情, 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1]。目前常規包含飲食管理、運動指導和藥物指導, 定期監測血糖變化, 講解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及血糖儀使用方法等, 但仍存在不足, 因此需加強其他護理方法的研究[2]。為此, 本次研究對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進行了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男31例, 女29例;年齡60~78歲, 平均年齡(70.35±4.22)歲。觀察組患者男35例, 女25例;年齡60~79歲, 平均年齡(70.02±4.1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心力衰竭、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結合常規護理實施循證護理, 具體如下。①循證護理方案制定:實施循證護理干預, 依據2型糖尿病臨床表現、病程慢、并發癥多及老年患者依從性差、身體機能弱、記憶力差等特征提出護理問題, 如疾病發展因素、血糖控制措施、并發癥誘發因素、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等制定護理方案, 認為飲食不佳、運動不佳、不合理用藥為促使疾病發展, 發生并發癥的常見因素, 可通過查詢專業文獻資料、過往護理記錄及患者真實情況等, 并結合自身護理經驗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3]。②病情監測:密切監測患者癥狀, 若其出現惡心嘔吐、呼吸深快、嗜睡等癥狀, 需及時報告醫師進行對癥處理, 并預備好巧克力、糖等食物, 預防低血糖發生[4]。③行為護理:分析患者出現的不良行為, 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和良好行為養成, 如禁止飲食辛辣刺激性強食物, 禁止私自停藥或更改藥物劑量, 最好能夠戒煙戒酒,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加強對其的用藥干預指導, 確保其掌握正確用藥的方法、劑量及時間, 尤其告知藥物可能不良反應及應對方式。
1. 3 觀察指標 ①測定護理前后兩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變化, 并比較;②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含低血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等, 并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33%,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2型糖尿病作為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 在老年群體發病率較高, 而且由于老年患者存在依從性差、身體機能差等問題, 很容易在糖尿病發展下引發各種并發癥[5]。循證護理作為依據科研結論、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等證據綜合分析制定的護理模式, 具有計劃性、科學性和人性化等特征, 可應用老年2型糖尿病護理中。如老年患者對環境的敏感度較高, 應為其提供舒適整潔的病房環境, 調節適宜的溫濕度, 并布置綠色植物、風景畫等;舒適的環境利于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況, 起到減壓作用[6, 7]。與常規護理服務相比較, 循證護理屬于循證醫學和循證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夠結合護理研究依據充分展現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 并滿足患者實際情況, 且可及時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水平, 尤其滿足“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33%,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實施循證護理對控制和穩定血糖, 減少并發癥有明顯的作用, 利于控制病情發展。
綜上所述, 循證護理模式可進一步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護理價值較高,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凰. 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對比研究.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3):191-193.
[2] 楊麗萍.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及生活質量研究. 當代醫學, 2016, 22(15):116-117.
[3] 邱方玲. 循證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狀態的影響.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7, 33(1):85-86.
[4] 胡前前, 矯春峰, 胡美香. 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26):164-165.
[5] 汪麗遠. 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3):150-151.
[6] 陳清. 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 繼續醫學教育, 2015, 29(10):141-142.
[7] 李運群. 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42):1, 12.
[收稿日期:2018-10-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