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護理干預對急診危重癥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急診危重癥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干預后的救治效果及預后影響。方法:將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明確為樣本抽選區間,選取該階段內隨機選取我院68例急診危重癥患者,按照治療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兩個組,其中34例納入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剩余34例患者納入研究組,給予全程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急救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后患者的急救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研究組患者的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為5.9%,低于對照組26.5%,p<0.05.結論:急診危重癥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干預后能夠有效縮短急救時間及住院時間,同時能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 急診危重癥;救治效果;常規護理;并發癥;急救時間
【中圖分類號】R23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187-01
急診危重癥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相比于其他類型的疾病具有發病急,病癥危,死亡率高,發病迅速,并發癥多等多種特點[1]。此類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較大的威脅,治療過程中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方式提高急救的有效率,全程護理作為護理流程比較全面的護理方式,能夠針對患者的治療過程展開有計劃的干預,為證明次護理方式的應用效果,本文結合我院68例危重癥患者展開研究,資料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明確為樣本抽選區間,選取該階段內隨機選取我院68例急診危重癥患者,按照治療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兩個組,其中34例納入對照組,組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齡(47—68)歲,平均(53.4±5.4)歲,疾病類型:心腦血管疾病12例,外傷10例,呼吸系統疾病12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剩余34例患者納入研究組,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44—64)歲,平均(51.4±5.7)歲,疾病類型:心腦血管疾病15例,外傷8例,呼吸系統疾病11例,給予全程護理干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規的急診救治流程展開救治,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展開檢測,同時快速判斷患者的疾病類型,建立靜脈通道后給予心電監護[2]。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全程護理干預,針對接診、分診、搶救等三個環節進行護理。(1)急救流程護理:危重癥患者入院后有相關醫護人員進行接診,接診過程中囑咐患者家屬勿強行挪動患者的身體,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并快速評估患者的生命狀況,再此基礎上了解患者的更全面的個人信息,包括以往疾病史,特殊用藥史,發病前的飲食狀態及精神狀況等。分診過程中需要通過有資質的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疾病類型做全面評估,判斷患者的疾病類型并通知相關科室準備接診。相關科室醫師需要根據接診時的一般檢查結果再次做疾病評估,并展開急救。護理人員應協助醫師完成急救工作,配合醫師做好急救前準備工作,給予面罩吸氧,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及其他的生命體征。按照醫師的指示做好相關的配合工作。(2)基礎護理:急救后等待患者的一切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后,進行持續監測。有進行手術的患者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手術傷口及引流液的變化情況。正確處理患者的傷口,并進行體位護理,生活護理及飲食護理,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生活及生理需求。(3)心理護理:患者恢復神志后對醫院環境有一定的陌生感,同時會因疾病感到恐慌,此時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保持溝通,對患者的疾病以及急救結果做適當的講解,以此來寬慰患者的緊張情緒。
1.3 評價指標 根據兩組患者采取護理后措施后的急救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評估護理方法的有效性,若急救時間及住院時間越短,說明護理方法越有效。危重癥急救過程中容易出現(導管感染、呼吸機肺炎、出血)等多種并發癥,組中出現三種并發癥的人數越多說明該組護理效果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將SPSS24.0統計學軟件做為本次的研究工具,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作為評價差異,“n”代表患者例數,[n(%)]為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p<0.05時,差異顯著,統計成立。
2 結果
2.1 評價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后的恢復時間(x±s) 研究組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后患者的急救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p<0.05,如表1.
2.2 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 研究組患者的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為5.9%,低于對照組26.5%,p<0.05.如表2.
3 討論
急診危重癥具有突發性、緊急性、危險性等特點。出現癥狀后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嚴重的威脅,這要求醫護人員在救治過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實施搶救的過程中要盡量取得最佳治療時機,爭取快速救治,縮短急救時間,提高患者的生還希望。在救治過程中需要結合有效的護理方式對急救流程展開全程跟蹤,并利用有效的護理手段幫助患者爭取治療時間。本文研究全程護理干預的具體實施效果,發現該護理模式秉持人性化護理理念,能為患者提供系統的,有條理性的護理服務,以此來保證急救效果。為證明該護理方式的應用效果,本文結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68例急診危重癥患者,按照治療順序平均分組后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全程護理干預,并以治療時間以及治療后的并發癥概率進行評估,研究后發現:研究組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后患者的急救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研究組患者的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為5.9%,低于對照組26.5%,p<0.05。這說明,急診危重癥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相比于常規護理能有效縮短患者的急救時間降低并發癥。
綜上所述,急診危重癥患者采取全程護理干預后能夠有效縮短急救時間及住院時間,同時能減少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洪偉強.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臨床療效評估[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8):64-65.
[2] 吳志娟.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8):105-1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