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優質護理干預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配合急診優質護理干預的作用及價值。方法:以數字雙盲法抽取本院急診科室2016年8月-2018年8月救治的50例AMI患者為對象,將其中給予急診基本護理的25例作為A組,另外給予急診優質護理的25例作為B組,對比兩組的干預效果。結果:(1)B組25例AMI患者的本次搶救效果顯著優于A組,對比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2)A組AMI患者再次PCI的發生率是60.00%,再次AMI的發生率是52.00%,均較B組的24.00%、20.00%高,對比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AMI救治中配合急診優質護理干預不但可以提高搶救效果,而且還能改善預后,具備較高的臨床運用價值。
【關鍵詞】 急診;優質護理;AMI;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65-01
AMI作為心內科常見疾病與多發疾病,好發于中老年群體,同時也是危重癥,對于這類患者而言,及時接受有效救治及優質護理服務,是提高搶救效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關鍵[1]。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日益加快,AMI的患病率也逐漸呈現增加趨勢,目前,已經成為危及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大疾病[2]。我院在AMI患者救治中積極融合了急診優質護理干預理念,顯著提升了救治效率,現將具體情況作如下的總結:
1 一般資料和護理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數字雙盲法抽取本院急診科室2016年8月-2018年8月救治的50例AMI患者為對象,將其中給予急診基本護理的25例作為A組,另外給予急診優質護理的25例作為B組。A組性別:女患10例、男患15例;年齡:45歲-78歲,平均(60.50±3.20)歲。B組性別:女患12例、男患13例;年齡:43歲-75歲,平均(60.45±3.15)歲。兩組患者或其家屬對于本次研究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同時患者的資料均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注,對比兩組的一般資料,結果顯示差異不顯著,可對比,P>0.05。
1.2 護理方法 A組:均給予急診基本護理干預,即:急救中心接到120電話后立刻出車,并配備一名急診科醫生與2名急診科護士前往,抵達后立刻檢查患者體征、意識,對病情展開評估后及時實施院前搶救,如吸氧、鎮痛止痛、靜脈輸液等,患者病情稍加穩定后立刻轉入醫院接受更為全面的搶救。
B組:均給予急診優質護理干預,即:在A組的基礎上,(1)院前急救人員返回急診科室期間,急診護士要在急救中心大廳等候并做好接診的準備,同時與急救醫師取得聯系,及時更新患者的狀況,便于全面掌握患者的情況。(2)急診中心與院前急救人員隨時保持電話聯系,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情況,便于及時通知相關科室人員進行會診,以便為患者盡快制定出一套全面、科學的救治方案。(3)患者抵達醫院后,護士要第一時間與院前急救人員做好交接,查詢患者各項體征情況,必要時可以使用急診科室的綠色通道,便于患者及時接受有效搶救。(4)患者進入急診室后,護士要從容、淡定,與主治醫師密切配合,遵醫囑依次開展救治工作,同時還要安撫患者家屬的情緒,告知家屬耐心等候。(5)患者的搶救結束后,護士第一時間將搶救結果告知患者家屬,同時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并將患者轉入普通病房,告知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加強病房護理以及體征監測,有任何異常立刻上報主治醫師。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AMI患者的本次搶救效果,包括搶救的時間、分診評估的時間、分診停留的時間、球囊擴張的時間;(2)對比兩組AMI患者的預后效果,包括再次AMI的發生率、再次PCI的發生率。
1.4 數據統計處理 用SPSS21.0這一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本文涉及的數據,[例(%)]表示再次AMI的發生率、再次PCI的發生率,用χ2檢驗;(x±s)表示搶救的時間、分診評估的時間、分診停留的時間、球囊擴張的時間,用t檢驗,P<0.05表示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A組與B組AMI患者的本次搶救效果 B組25例AMI患者的本次搶救效果顯著優于A組,對比有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一:
2.2 對比A組與B組AMI患者的預后效果 B組AMI患者預后效果優于B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二:
3 討論
在急診科室,AMI較為常見,該病具備發病急促,病情進展快點以死亡率高等特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針對AMI患者的急診救治,縮短急診停留的時間以及病情評估的時間等,是縮短患者搶救時間的關鍵,亦是促進搶救效率提高的關鍵。所以,為患者爭取有效的救治時間顯得十分必要[3]。
在本次研究中,B組AMI患者搶救效果優于A組,同時A組AMI患者再次PCI的發生率是60.00%,再次AMI的發生率是52.00%,均較B組的24.00%、20.00%高,對比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由此說明,AMI患者接受急診優質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搶救效果和改善預后,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B組在A組基本護理的同時,提前做好了急救的準備,在患者未抵達醫院時就已盡可能評估其病情,同時也做好了多方會診工作,大大節約了患者抵達醫院后停留的時間,這對于提高搶救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急診優質護理干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作用顯著,值得推崇。
參考文獻
[1] 吳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急診護理路徑對搶救效率與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03):388-389.
[2] 廖燕杰.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1):132.
[3] 肖燕.急診優質護理干預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7):79-8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