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預見性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診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隨機均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5.0%,明顯高于對照組15.0%,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0.0%,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結論:預見性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確保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2
在臨床醫學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內科急癥,起病急,病情發展速度快,由于該種病癥存在血流障礙,患者的血液常為高凝狀態,極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疾病的出現,可通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針對性護理干預,來降低并發疾病及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確保臨床治療效果[1]。在本文中為探究預見性護理的應用效果,特做此研究,詳細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的80例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觀察組年齡位于43至72歲之間,平均病程為(5.7±2.1)h,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46至74歲之間,平均病程為(6.2±1.7)h,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分析兩組患者的基礎數據均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與此同時,觀察組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制定預見性護理計劃: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診療與分析,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做出評估,制定合理的預見性護理措施,尤其是對于急危重癥患者,要能夠及時準確的做出應對措施。(2)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對科室的醫護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與考核,確保預見性護理措施的正確、規范性實施,保證護理質量[2]。(3)加強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以服務患者為中心,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治療方式、護理措施等,耐心回答患者的的問題,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緊張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以臨床癥狀消失、呼吸順暢、心律正常為治療顯效;以臨床癥狀已有明顯改善、呼吸相對順暢、心律有所改善為治療有效;以癥狀無任何改善為治療無效,其中治療總有效率為治療顯效效率與治療有效效率之和。觀察患者出現心肌梗死再發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采取問卷形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分,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種等級,其中總滿意度為滿意度和基本滿意度評分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統計,用(x± s)的形式計量數據,以 t 檢驗數據,計數數據用百分數(%)和例(n)表示,以χ2檢驗數據,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28例顯效、10例有效、2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患者13例顯效、19例有效、8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80.0%,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5.0%,明顯高于對照組15.0%,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1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采用問卷的形式調查患者的滿意程度,觀察組患者有24例滿意,15例基本滿意,1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97.5%;觀察組患者有16例滿意,16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80.0%,對比得出觀察組的患者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發病原因多為冠狀動脈持續性或急性缺氧缺血,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常見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溶栓治療或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等方式,為確保臨床治療效果,常采用針對性護理措施進行有效干預。預見性護理是指通過對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進行有效評估,規范性實施合理的干預措施,降低患者出現不良情況的幾率[3]。在本文研究中,通過常規護理與預見性護理的數據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5.0%,明顯高于對照組15.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0.0%,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結果表明,對于急性心肌梗死進行預見性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的全面評估,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保證實施過程的規范性、有效性,對突發情況進行預見性分析,減少不良發應的發生率,同時通過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確保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康復。
綜上可知,預見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確保臨床治療效果,在臨床護理上值得一定的研究。
參考文獻
范曉華,曹岳蓉,劉洪珍,等.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保護性臨時起搏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2):1724-1728.
孔瑞娟.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5):2856-2857.
徐鳳華. 急性心肌梗死護理過程中預見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8):1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