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護理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7間該院收治90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均4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分析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血糖變化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結果 護理前兩組FPG、2hBG、HbA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降血糖作用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自理能力III級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I級、II級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而言,綜合護理干預的實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腦梗死;護理;血糖;生活自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116-02
腦梗死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相較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發生腦血管疾病的幾率是前者的4~10倍,對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均造成嚴重危害[1]。隨著人口逐漸老齡化,近年來我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發病率逐年上升,具有病程長、并發癥多的特點,且致殘率較高,患者預后欠佳,故該類患者對臨床治療、護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對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而言,除早期積極進行科學、有效干預治療外,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也至關重要[2]。該文探討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90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均45例。入選對象均知情同意,該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研究組年齡70~87歲,平均(79.83±4.59)歲,病程3~12年,平均(7.25±1.09)年,男女各24例、21例;對照組年齡71~87歲,平均(79.76±4.62)歲,病程2~11年,平均(7.34±1.02)年,男女各25例、20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行比較。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遵醫囑給予活血化瘀、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對癥支持治療。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護理,加強基礎護理及生命體征監測,同時做好飲食指導、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根據患者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基礎護理: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安全的病室環境,保持室內適宜溫濕度,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每日按時翻身,檢查患者皮膚黏膜情況,適當按摩受壓部位,必要情況下使用氣墊床,防止壓瘡、皮膚感染等情況發生。一旦發現患者皮膚水腫、破潰及時進行相應處理。病情監測: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注意患者意識、瞳孔、肢體感覺及活動變化,詳細記錄出入量。動態監測患者血壓波動,指導其合理用藥,以免因血壓不穩定進一步加重病情。此外,嚴密監測血糖變化,若出現血糖過高或過低立即報告醫師及時進行干預。用藥護理:根據不同藥物作用機制指導患者正確用藥,使患者充分意識到堅持規范用藥的必要性,用藥期間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與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飲食計劃,合理安排患者進食時間,防止發生空腹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以低鹽、低脂、維生素豐富飲食為主,適當補充蛋白質。對于吞咽困難患者給予半流質飲食,必要情況下留置胃管。進食后囑患者保持坐位30~60min,防止發生食物反流現象。功能鍛煉: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其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每日指導患者進行關節被動、主動鍛煉,保持正?;顒有?,防止發生肌肉萎縮,改善肢體血液循環。對于吞咽困難患者指導其進行吞咽肌群鍛煉,嚴格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心理護理:注意患者心理情緒變化,主動加強與患者間的溝通交流,相互間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及時疏導患者不良心理。充分尊重、理解患者,向其介紹治療成功病例,幫助患者以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儆^察兩組護理前、后血糖變化,對比兩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BG)及糖基化血紅蛋白(HbAlc)。②采用生活自理能力評估量表(ADL)評價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I級:61~100分;II級:41~60分;III級:低于40分[3]。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采集數據進行處理,以[n(%)]、(x±s)表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對比
護理前兩組FPG、2 hBG、HbAlc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研究組降血糖作用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自理能力對比
研究組自理能力III級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I級、II級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發生與抗凝纖溶系統異常、糖代謝紊亂、血液流變學等因素密切相關[4]。糖尿病可引起高血糖及蛋白質代謝紊亂,血糖異常波動及高血糖狀態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無氧酵解,導致腦組織損害進一步加重。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危險因素較多,且患者血糖波動與其神經缺損程度密切相關,直接關系到患者預后質量。因此,臨床上應積極進行降糖治療,密切監測患者血糖,定期評估其認知功能,早期干預改善患者預后[5]。 隨著現代醫療模式不斷發展,人們對臨床醫療、護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往傳統護理模式僅針對患者具體疾病實施相應護理干預,缺乏對患者心理、精神、社會功能等方面的重要,無法滿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因此,尋求一種更全面、高效的優質護理模式具有重要臨床意義[6]。該文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FPG、2 hBG、HbA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降血糖作用更明顯(P<0.05);研究組自理能力III級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I級、II級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護理干預的實施可維持血糖穩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與當前研究結果基本一致[7]。目前綜合護理模式憑借其獨特優勢廣泛應用于臨床,充分彌補傳統護理模式不足之處,針對性更強,可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臨床實踐中加強針對患者的基礎護理及用藥護理,密切監測各項生命體征及臨床指標,將患者血壓、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此外,制定個體化飲食計劃,鼓勵患者加強功能鍛煉。同時做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積極配合各項醫療、護理工作的開展,全面提高整體護理水平,改善患者預后[8]。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中效果顯著,對保持血糖穩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預后質量等方面均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霞瓊.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危險因素分析及舒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8):90-92.
[2] 陳娟,王瑞杰.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3):162-164.
[3] 殷雪蓮.綜合護理干預在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7):28.
[4] 朱亞妮,楊玉娟,舒小珉,等.腦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發生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17):2163-2165.
[5] 門慧慧,郭慶玲,劉艷萍,等.探討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護理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8):179-180.
[6] 馮仁碧.老年糖尿病、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19-20.
[7] 歐翠玲,吳嬋嬋,敖友愛,等.高血壓性腦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癥及其疾病知曉率和控制率的現狀[J].現代臨床護理,2017,16(10):25-30.
[8] 易艷.老年糖尿病、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0):45,51.
?。ㄊ崭迦掌冢?019-01-08)
[作者簡介] 王虹光(1971-),女,吉林吉林人,大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內科護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0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