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吸入性損傷患者的護理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通過對某科自2007年至2017年86例吸入性損傷的患者臨床護理的方法和措施進行總結,針對輕、中、重度吸入性損傷的病人進行全面、有效的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吸入性損傷患者運用正確合理的臨床護理方法,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治愈率。更深入探討吸入性損傷的護理方法,為吸入性損傷患者的康復提供臨床依據。
關鍵詞:吸入性損傷 護理 體會
某科自2007年至2017年共收治吸入性損傷患者86例,經過積極的治療和合理的護理方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對86例吸入性損傷患者護理的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某科收治的86例,均為吸入性損傷,年齡為7月-65歲,平均38歲。燒傷面積為3%-96%,平均燒傷面積為38%。其中輕度吸入性損傷的36例,中度吸入性損傷的30例,重度吸入性損傷的20例。
1.2護理方法
基礎護理,有效的氣道濕化,正確的吸痰,有效的套管護理等。
2 治療結果
66例輕、中度吸入性損傷患者經過積極的治療,治愈出院。20例重度吸入性損傷,其中16例基本治愈出院,3例死于呼吸衰竭合并膿毒血癥,1例由于壞死脫落粘膜堵塞氣管套管引起窒息,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3 護理
3.1 呼吸道管理
3.1.1 氣管套管的選擇一般有兩種氣管套管,一種為一次性pvc聚酯類套管,另一種是金屬套管,一般我們選擇金屬套管,因為金屬套管佩有內套管,可以取下,清洗、消毒,避免痰痂和壞死組織堵塞套管。
3.1.2 內套管清洗、消毒 病人佩帶的內套管應每4h取下用滅菌注射用水清洗、煮沸消毒,然后再用滅菌注射用水沖洗后及時放入,取出內套管時間不宜超過40min,以免管腔阻塞發生不良后果。一次性套管應每周更換,避免壞死脫落粘膜、痰痂阻塞套管。
3.1.3 正確有效的吸痰步驟為:(1)選擇合適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內徑應小于內套管內徑的一半;(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動作應輕柔,一般吸痰時間為15-20s,一次未吸盡,隔3-5min再吸;(3)當氣管內分泌物黏稠或呼吸道內有大量壞死黏膜脫落時,單純的吸痰往往出現阻塞吸痰管,不能充分吸出黏稠痰液及大量壞死黏膜,易造成吸道阻塞,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全身感染,危及生命[1],可予以呼吸道灌洗,一般每次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灌洗液(0.9%生理鹽液250ml+慶大霉素8wu)20-30ml灌洗呼吸道,然后用吸痰管及時吸出;(4)徹底吸痰后翻身、拍背,促進有效咳痰,再行氣道灌洗后吸痰;(5)氣管內壞死粘膜在3-21天脫落會阻塞套管,因此,除有效吸痰外,應盡早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3.2 預防肺部感染
3.2.1 使用氣管滴液 根據病情定時用0.9%生理鹽液250ml+慶大霉素8wu,沿套管壁持續滴入(以3-5滴/分勻速滴入),或氣管套管內口覆蓋凡士林紗布。
3.2.2 氧化霧化吸入 采用短時間間斷氧化霧化吸入法,每4h行氧化霧化一次,每次15-20分鐘,用氧化霧化的目的是既可以起到霧化吸入的作用,也不會影響吸氧。
3.2.3每隔2-3h翻身、拍背一次,每次5-10min,對于意識清楚的患者,鼓勵其咳嗽,防止肺部感染。
3.3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
患者的氣管切開后空氣被吸入氣道,失去了鼻粘膜對吸入氣體的調溫、調濕及清潔功能[2]。必須加強口腔護理,依口腔pH值選用口腔清洗液,吸痰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應保持氣管切口敷料及周圍皮膚干燥、清潔,每日更換2次敷料。套管口應用凡士林紗布覆蓋,防止空氣中細菌、灰塵吸入。
3.4 拔管
待患者病情平穩后,先半堵管,最后在全堵管,經安全堵管24-48h以上,如患者呼吸及排痰功能較好,不發熱即可拔管,拔管后的創口一般不縫合,用凡士林紗布換藥,拔管后24h后應嚴密觀察呼吸情況,發現異常和不適時,要及時查看處理[3]。
3.5 心理護理
在患者的護理中,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人際關系,不間斷的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認真仔細地跟病人交談,安慰病人,獲得病人的支持和理解,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情緒穩定,達到減輕患者痛苦和增強信心的理想效果。
4 討論
呼吸道燒傷是燒傷患者中常見的合并癥,對于吸入性損傷患者來說,如果護理方法不當,會嚴重影響其預后,我們堅持執行責任護理,加強護理責任心,采取正確的呼吸道管理,有效的吸痰,預防肺部感染,病情平穩后及時拔管,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穩定病人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及正確的選擇、清洗、消毒氣管套管等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田沈平.氣管切開常規護理卡在預防痰痂形成中的作用.中華護理雜志,2003,4(38):308。
[2]曲則麗.氣管切開后繼發氣管內大出血死亡1例.護理研究,2005,1:147.
[3]劉春英、張玲、劉玉潔.氣管切開患者堵管方法的改進,護理學雜志,2008,23(3):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