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市級群眾文化廣場舞臺管理經營模式與創新運用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政治、經濟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不同的領域。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上升,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文化發展要跟上政治、經濟的發展,就需要對群眾文化進行大力的培育和發展,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然而文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舞蹈,而廣場舞作為一種舞蹈形式的文娛性活動也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和喜愛,形式也越來越規范。但是任何一種舞臺演出方式——無論是舞蹈還是演唱,都需要高效的管理經營模式,并且隨著時代的進步,也需要探索新的舞臺管理方式以及新的應用模式。
關鍵詞:群眾文化;舞臺管理;廣場舞臺
我國的群眾是由工人和農民組成的,群眾文化的基礎也在于群眾。群眾文化是我國的民族特色,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各種文化活動之中,不同的個體對群眾文化的理解不同,也不同程度的受到群眾文化的影響。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除了需要從事自己的專業領域的活動之外,還需要進行社會交往,也就是參加一些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是大多數的人會參與的社交行為,并且各個地方,各個民族有其獨特的群眾文化,也就是說不同的群眾文化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僅僅滿足解決溫飽問題,也開始重視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人們對生活文化開始越來越多的探索和追求,人們也深知強身健體的重要性,兩者的結合隨之而來的是產生了熟悉的廣場舞。舞蹈自古以來就是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人們在滿足文化需求的同時,舞蹈是必然會受到重視的一種文化。在加上廣場舞具有群眾參與度高、簡單易學、符合人民群眾的興趣和愛好,韻律節奏輕快等特點,已經成為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但是任何一種舞臺形式,都需要規范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創新應用模式。廣場舞由于缺乏規范的管理和引導,即使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和追捧,但是依然對周邊群眾的交通和日常生活產生了不良的影響,例如占用社區空地、音樂音量過大、存在安全隱患等。因此無論是任何形式的舞蹈,都是需要進行規范經營管理模式和創新應用模式的,才能對舞臺舞蹈的整體效果進行保證,才能更好的提高舞蹈質量,傳播群眾文化。
一、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
隨著對建設文化強國的推進,開始大力發展群眾文化,使群眾文化體現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群眾文化也逐漸在我國的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主要是由于群眾文化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首先是群眾文化的娛樂功能,這是群眾文化最基礎的功能。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有相對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娛樂生活。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們越來越渴望進行有效的人際溝通,能夠融入到集體中進行交往和生活,能夠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群眾文化能夠為此提供途徑和方法,能夠使人們輕松加入和參與,形成一種輕松愉快的文化氛圍,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搭建橋梁。其次是群眾文化的團結功能,群眾文化是一種需要集體參與的文化活動,由于每個人都能輕松的參與到群眾文化之中,能夠使不同的社會成員聚集在一起溝通和交流,也能使這個群體的思想更為包容和豐富,并且當群體中的成員越來越熟悉的時候,通過這些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進一步增加這個群體的凝聚力,能夠對群體中的成員產生更多的影響,成員也能夠對這個群體的良好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位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扎實的群眾基礎。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不僅僅只要這2個主要的功能,還有一些次要的功能,比如能夠對文化遺產保護和宣傳,能夠在群體文化活動中發現人才等功能,群眾文化不僅具有良好的社會功能,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
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文化產業依賴于群眾文化,越來越多的文化形式要想在社會發展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就必須具備其獨特的文化特性,以此達到利用文化獲得發展或者盈利的目的,而文化產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而文化產業的消費主題是群眾,因此文化產業要想獲得良好的發展,就需要植根于群眾文化之中,了解群眾文化的需求和市場,使兩者之間能夠實現互利共贏;其次是精英文化襯托群眾文化,精英文化的基礎是群眾文化,兩者具有不同的主體,但是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道路上兩者需要相互促進。
二、舞臺管理的重要性
舞臺管理在整個演出過程都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規范的舞臺管理能夠為良好的舞臺演出效果奠定基礎才能發揮出表演的最大藝術魅力。首先,舞臺管理能夠確保演出的順利進行,群眾文化中,如果沒有良好的舞臺管理,那么由于參與的人數較多,那么不僅不會呈現良好的演出形式,反而會出現某些難以預料的隱患,有了規范的引導和管理,各個環節之間才能達到良好的協調,人員之間才能達到恰當的配合,才能實現群眾文化的舞臺表演;其次舞臺管理也能夠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要求,群眾文化是一種大眾參與的舞臺形式,需要協調各方的需求,并且隨著群眾文化的多樣性發展,不同性質的群眾文化演出需要管理人員對舞臺安排和布置的創新,因此能夠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準。
三、群眾文化的新模式
隨著構建文化強國的道路推進,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空前的關注和發展。并且在這種背景下也開始衍生出許多不同形式,內容的群眾文化,也就是說群眾文化不再是作為單一的一種由政府提倡的為烘托節日喜氣氛圍而存在的文化活動,而逐漸開始像商業和企業轉變,比如“漢沽葡萄文化旅游節”和“津灣廣場海河之夜狂歡節”作為轉型成功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的代表,充分的體現了文化與商業的完美結合,并且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群眾文化從政府倡導到向企業和商業轉變的過程體現了群眾文化新的發展方向。
群眾文化的新模式不僅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轉變,在表現形式上也有所轉變。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步伐逐漸加快,但是對于逐步買入老年生活的群體來講,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仍然需要進行有效的社交,這種社會交往不僅能夠豐富這個群體的日常生活,也能夠使社會能夠更多的關注步入老年之后的社會生活。在這種背景下,廣場舞跨入老年人的社會交往之中。廣場舞是根據傳統的舞蹈進行編排,適應當下流行的音樂作為背景,步調輕快,韻律簡單,老年人的思維也能夠準確的跟上,并且對于老年人越來越年邁的身體來說也能顧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廣場舞是適應時代要求而出現的群體文化,并且對于文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能夠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一般廣場舞的地點是在社區空曠的區域,對于群體的加入非常的便利,經歷了一整天忙碌的生活,很多人的文娛活動可能只能停留在家里的電視上,但是廣場舞的出現能夠使人們走出家門,能夠輕松便捷的緩解工作中的壓力,也能有利于身心健康,也能夠促進與鄰里之間的關系,其次廣場舞也是推動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徑,現在廣場舞的參與者不僅僅只局限于老年人,年輕人、兒童也能參與其中,并且這也是一種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的主要載體。
四、舞臺管理的創新經營管理方法和應用
隨著群眾文化活動的與時俱進,相應的舞臺管理方法也需要進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去創新舞臺管理理念、完善溝通協調、實施國際化管理標準以及強化舞臺管理技術和專業知識教學。針對群眾文化的管理也需要參照這些標準,規范的去引導和開展社區的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廣場舞,也需要去創新廣場舞的藝術形式,使廣場舞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其有利作用,而規避其隱患。
五、結語
由于時代的發展和要求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形式各樣的群眾文化活動,這體現了建設文化強國戰略決策的有效實施。但是要想持久發揮群眾文化的有效作用,需要對其有規范的引導和管理,而群眾文化的載體依然是舞臺,豐富的舞臺管理經營模式和創新應用模式的掌握就尤為重要,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目標就需要對群眾文化進行規范的管理和引導,以確保發揮其最大的文化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武義恒.簡述舞臺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創新管理方法[J].北方音樂,2014(06):233.
[2] 劉全龍.試論新時期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06):200.
[3] 周麗沙.淺談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參花,2018(01):157.
[4] 徐潔.探究廣場舞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J].參花,2017(09):151-152.
[5] 孔旭婷.淺析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04):138.
作者簡介:宋衛東(1971.02- ),男,安徽靈璧人,寧夏中衛市文化館,研究方向:舞臺藝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