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蕭紅說:我想有個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瑪麗

  摘要:本文通過綜覽蕭紅一生的經歷和分析其諸多作品的方式,反映出蕭紅思想的主體是濃郁的家庭意識。對家渴望、追求的心態貫穿著她短短32年的人生,并真實又帶有理想性的進入她的作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視角。這對深入了解蕭紅及其作品,更或對自身進行創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家庭意識戀家情結小兒女心態理想的家
  
  蕭紅,生長于呼蘭河畔,被魯迅稱為“最有希望的一位”女作家,卻在32歲時走完她短暫痛苦的一生。從叛逆家庭、反抗包辦婚姻,到毅然決然的離家出走,再到愛情、婚姻的種種不如意等,她所經歷的苦難,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尤甚于同時代女性。反抗家庭,又對家庭充滿渴望的意識成為蕭紅思想的核心和主線。家庭,蕭紅為之一生不倦的追求;家庭,造成了蕭紅一生的痛苦;也是家庭,成就了蕭紅的文學事業。
  一、家庭,斬不斷的情結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可對年幼的蕭紅來說,沒有父母的愛,家庭就像是地獄。父親是一個極端冷漠的人,用她自己的話來說:“父親常常為著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對待仆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甚于無情?!蹦赣H姜氏十分的重男輕女,思想極為古怪,甚至看不怪公公對女兒的慈愛。祖母也不像別人的祖母那樣慈祥,常?!坝冕樤诖巴獯趟氖种浮?。生長在這樣近乎冷酷無情的家庭之中,蕭紅幼小的心靈布滿了陰影。
  然而,祖父對她的疼愛和嬌縱,給小蕭紅帶來了愛和溫暖,大大減輕了整個家庭所帶給她的傷痛。在她成年后,仍然滿懷著纏綿和惆悵依戀著這種愛。她甚至說:“等我生下來,第一個給祖父無限的歡喜,等我長大后,祖父非常憐愛我,使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還怕什么呢?”“從祖父那里,我知道人世間除了冷淡和憎惡外,還有溫暖和愛?!笨梢?是祖父,讓蕭紅保持著對家庭的憧憬而不是厭棄,并對祖父的這種愛懷著永遠的渴望。也正是這種不幸之中萬幸的童年記憶,使蕭紅在心理上似乎一直沒有長大,保留著小兒女心態,或者可以說,是一種“戀祖父情結”。因此,祖父死后,在潛意識里想找一個能夠代替祖父的人,繼續給她溫暖,給她愛護,使她永遠像小鳥一樣在慈愛的翅膀下快樂的生活。這正是蕭紅不斷尋找一個家和如此依戀家的思想根源。
  長大后,蕭紅因父母包辦婚姻,與這個祖父一走便無愛的家庭徹底決裂。離家出走的蕭紅本為躲避與王思甲的婚姻,但她最終卻自跳火炕,投入了自己所厭惡的男人的懷抱。英國作家勞倫斯曾說:“你將擁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個家庭重要?!被蛟S蕭紅正是如此希望的。她這樣做,是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從那里獲得愛的補償,延續從祖父那里得來的愛,即前面所敘的“小兒女心態”。離家出走后,更顯得孤苦無依,因而加劇了對家庭的渴望心情。這一切的因素,使她饑不擇食的選擇了當時唯一可以選擇的家庭。也讓她再一次品嘗了所謂家的痛苦滋味。家,再一次成為蕭紅無奈的記憶。
  被王思甲拋棄在東興旅館后,蕭紅的命運出現了轉機。在被稱為“一個偉大的見面”之后,俠肝義膽的蕭軍拯救了落難于旅館的蕭紅,兩個不愿做奴隸的人彼此吸引著。對于二蕭的結合,鐵峰明指出“是愛情也是需要”?!笆菒矍椤钡莱隽艘粋€事實,即二蕭之間的感情是真實的,確切的說,蕭紅對蕭軍的愛情是真摯的?!笆切枰眳s來的更加重要。首先面對旅店老板的刁難,蕭紅有了強有力的后盾。其次,蕭紅更長遠的打算,是再一次的渴望能有一個可以長期依靠的家,蕭軍的正直豪爽讓她看到了希望。果然,由于蕭紅的“積極、熱情、主動”,他們結合了。終于又有了一個家,一個對蕭紅比蕭軍更重要的家。它撫慰了蕭紅無家可歸的傷痛,穩住了那顆因失家而惴惴不安的心。正像里耶所說:“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也是心靈的寄托處。”家,成了蕭紅身體與精神的支柱。
  但是,蕭軍的泛情、粗魯暴躁及大男子主義作風,給蕭紅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庭帶來了陰影。特別是1936年蕭軍那場沒有結果的戀愛之后,情感危機在兩人之間升級。又將失去家庭,蕭紅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為排解這種無言的孤獨,蕭紅“整天耽擱在魯迅家中”。 魯迅全家對蕭紅一見如故,蕭紅也一直把魯迅的家當作自己的家來看待。她說:“魯迅先生‘像祖父一樣’,‘視她如女兒’?!睆男∥吹玫礁笎?未得到家庭溫暖的蕭紅,“一下子就找到了家,”找到了家的溫暖,那顆孤獨的心也暫時得到了安慰。
  
  二、現實的家與理想的家
  從小沒有感受過家庭溫暖的蕭紅,長大之后想擁有一個溫暖的家的夢想亦像五彩的肥皂泡一樣破滅了。然而,蕭紅并沒有因為現實之家的破滅而意志消沉,放棄對家的夢想追求。她走了另外一條路,用她那枝生花妙筆,飽含深情地描繪了一個個家庭,表現著她對家永遠的眷戀??梢哉f,這種強烈的家庭意識,影響著蕭紅的創作心態,并決定其題材選擇和創作基調。我們對蕭紅的作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她與家那無法割舍的情緣,現實的影子,理想的追求,在她的作品中都能找到。
  第一篇小說《王阿嫂之死》,通過一個殘缺的家被黑暗的社會壓垮的事實,揭露社會的黑暗,已透露出“家”的情結。隨后,一發不可收拾。在離開哈爾濱之前,蕭紅寫了三個憶家的作品:《蹲在洋車上》、《鍍金的學說》、《祖父死的時候》。之所以在這段時間寫關于家的事,是因為蕭紅從事抗日反滿的文藝活動而面臨被捕的危險,不得不離開哈爾濱。她離開之前心情是很矛盾的,在散文《決意》中寫下了當時的心態:一方面,離開哈爾濱“好像是一件傷心事”,另一方面又說“哈爾濱也并不是家”。哈爾濱不是家,那家在那里呢?在傷感之中想起了祖父,想起了二伯,想起了兒時伙伴和發生在呼蘭老家的趣事。她正是借這些憶家之作來宣泄內心的情緒。
  1936年,蕭紅先后寫出了《感情的碎片》、《商市街》、《家族以外的人》、《王四的故事》、《永久的崇敬與追求》等作品?!陡星榈乃槠酚浭隽四赣H病重時的情景,描寫了在母親病榻前的哭泣。我們知道蕭紅的母親并不愛她,她對母親也并無好感,為何還如此的依依惜別呢?這個作品寫在蕭軍與陳娟戀愛之時,蕭紅感到異常痛苦,在情感無處訴說時,自然想到出生的家,想到并不愛她的母親,希望從那里得到慰藉。《商市街》、《家族以外的人》、《王四的故事》和《永久的崇敬與追求》則是寫于客居日本期間。本去與弟弟相會,卻失之交臂,將蕭紅一人丟在東京。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她又嘗到無家的痛,開始想念起上海并不幸福的小家,也憶念起故鄉。從而寫下這些老家的故事,以排遣漂泊異鄉的孤寂,帶來一些歡樂。
  從日本回來后,端木蕻良的出現使她有了離開蕭軍重建一個家庭的決心。1940年,兩人奔赴香港。可是,端木蕻良軟弱的性格與蕭紅發生了沖突,他不但不能保護和照顧(祖父樣的愛)蕭紅,反而時時需要蕭紅的關心。這一點使蕭紅大失所望,更談不上有家庭的溫暖和甜蜜的愛情了。再加上日寇入侵所帶來的國破家亡之痛,她又回憶起故鄉,并產生“回到家里去”的念頭。《呼蘭河傳》、《后花園》、《小城三月》(《后花園》后來并入《呼蘭河傳》)就是這種憶家情感的集中反映?!逗籼m河傳》是一部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典型體現了蕭紅的家庭意識。作品清醒的批判了呼蘭河城及其家庭令人窒息的環境,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罪行。同時,全篇又籠罩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在對故鄉人事物景的描寫中透出脈脈溫情。并顯現出蕭紅對待家庭的兩難意識――對自己的家,雖有懷想但以批判為主。對別人的家,卻充滿興趣和熱情。如果說以上作品表現了家庭的存在能給人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快樂的話,那么,《生死場》則著力表現對家庭的維持和對家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盡管蕭紅在現實生活中至死都沒能擁有一個完整和溫暖的家,卻極力維持著筆下家庭的完整。蕭紅對家的依戀和向往由此可見一斑。
  
  結語:
  蕭紅從離家出走到無家可歸,從描寫殘缺的家到描摹理想的家,終其一生都纏綿著濃郁的家庭意識。家庭作為蕭紅情感的主體意識,既形成其作品的獨特性,也造成了她生活的不幸。有人這樣評價蕭紅,說她是“小女兒心態和大作家才情的統一體”。魯迅看了《生死場》的初稿之后,肯定了蕭紅的創作潛力,并認為蕭紅“可能取丁玲而代之,就想丁玲取代冰心一樣”。美國博士各葛潔文把《呼蘭河傳》與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相提并論,認為《呼蘭河傳》是“世界名作之一”,是“中國當代文壇上的一部獨特的小說”,“是回憶式文體的巔峰之作”。
  
  參考文獻:
  [1]鐵峰.蕭紅文學之路.[M].哈爾濱出版社1981年2月.
  [2]丁言昭.蕭紅的朋友和同學――訪陳娟和楊范同志,東北現代文學史料. [M].第二輯.
  [3]蕭軍,蕭紅書簡輯存注釋錄.[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
  [4]陳琳,蕭紅小說的生命意識,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J].1998.
  
  (李瑪麗: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明清小說、高職語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5/view-13744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