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人際交往中的禮儀(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的禮儀文化,從發源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國古代《禮記》、《儀禮》、《周禮》合稱“三禮”??鬃釉唬骸安粚W禮,無以立?!?
  禮儀是什么?禮儀就是表示禮貌、體現修養的具體禮節,包括言行舉止各方面細節,從細節能看出人的文化修養。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就是依據得體、恰當的禮儀而獲勝的,而那些不遵守禮儀規則、不講基本禮儀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非常失利。
  禮儀雖好,也要講究適度。人際交往要注意“公開性、適度性、主動性、廣泛性、距離性”這五個方面。公開性是說無論什么年齡段的人,都不要輕易把朋友變成私密關系:適度性是說彼此之間既不要故意疏遠,也不能過分親密,要保持適度的心理和空間距離,做到誠懇待人,熱情大方;主動性是說要主動結識新朋友,主動和老朋友聯系,不能一味被動,等著別人問候自己;廣泛性是說人要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克服離群傾向,可以在各種場合、通過各個渠道結交友人,開闊視野,擴大交際范圍;距離性是說人與人之間不宜過分親密,交談時的身體距離要遵守國際禮儀。兩人距離小于0.5米之內,適用于家人、戀人、至交,稱為“親密距離”;兩人之間大于0.5米小于1.5米,適合于一般交際應酬,稱“常規距離”;彼此之間距離大干1.5米小于3米,適用于會議、演講、慶典、儀式以及接見,意在向交往對象表示敬意,這種禮儀距離又稱為“敬人距離”;最后一種是公共距離,彼此距離在3米開外,適用于公共場合,同陌生人相處,被稱為“有距離的距離”。
  關于禮儀的話題太多,這期我們只擇取精華,說一說老年朋友在社會交往中和在家庭生活中的禮儀問題。
  
  老年人的社會禮儀
  
  尊重在公交車上看到老年人,有人會主動起身讓座。有些老人客氣地說聲”謝謝”,等到他要下車的時候,還會招呼給他讓座的人坐回到這個座位上。這是知禮節的老人。可遺憾的是,也有些老人認為年輕人給自己讓座是理所應當的事,沒什么需要感謝的,他們理直氣壯地往座位上一坐,連聲謝謝都不說。要下車的時候也不管不顧,站起來就走了。要知道,年輕人也好,中年人也好,每天工作忙碌、家庭負擔重,也是很累的,他們尊敬了老人,老人同時也應該尊敬他們。尊敬是相互的,尊重才能換來尊重。
  還有一些老人,年輕人幫他開門、幫他提東西、協助他過馬路等等,都不說“謝謝”,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雖然年輕人并不在乎這一聲“謝謝”,雖然這都是微不足道并且應該做的事情,可是從中便可看出一位老年人的修養。無論是對待中青年人還是同齡人,老年人出門在外都應和藹可親,懂得尊敬,這樣才會得到應有的尊重。
  主動出門在外,比如外出旅游度假,外出垂釣休閑,外出打球跳舞,在這些場合都有機會遇到陌生人,主動打個招呼,就結識了新朋友,彼此介紹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準還能找到“知音”,下次還能約著一起打球、一起釣魚,一起郊游呢。
  有些老年人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與人主動交往,一定要等著別人和自己說話;還有些老年人性格比較孤僻,不喜歡和陌生人相識相交。如果這樣,再沒有以前熟識的老朋友的話,就會陷入孤獨寂寞的境地。很多老年人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還有一些鰥寡老人,就更需要結交朋友,與人交往。人是群居動物,在人和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彼此獲取信息,也獲得情感支持。
  距離現代社會鼓勵老年人老有所樂,通過各種渠道結識新朋友。對于新朋友的交往,老年人也要既保持應有的熱情,又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像我們所說,在心理和空間上都不可馬上親密無間,把什么私事都告訴新朋友,但也不需要處處設防,把自己陷于孤立之境。
  在興趣愛好上,既不要一味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強求對方接受和喜歡,也不需要盲從于朋友,讓自己勉強接受不喜歡的事情。對于新朋友的隱私不要打聽,也不要把自己的過去和盤托出。如果彼此有興趣更加深入地了解,可以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而如果對方不想聆聽,就不要滔滔不絕。對于新結識的朋友,最好不要涉及金錢來往,因為彼此還不熟悉,以免上當受騙。老年人容易上當,很多人利用老年人孤獨和容易信任他人的心理,以此來騙取錢財。還有一些老年人喪偶多年,很容易陷入情感陷阱。這些都是在結識新朋友時需要注意的距離問題。
  
  老年人的家庭禮儀
  
  平輩之間相濡以沫 中國古代夫妻講究“舉案齊眉”,彼此客客氣氣,尊重有加,講究“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現代很多夫妻動不動就吵架,甚至動手,這實在不可取。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經歷了大半輩子的婚姻,步入老年時期,夫妻之間更應該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濡以沫,這不僅是給自己的人生準備一個圓滿的句號,也是給陪伴自己走過風雨歲月的老伴兒最基本的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
  除了夫妻關系,還有兄弟姐妹的關系,逢年過節串個門,誰家有個婚嫁喜慶,誰家遇上喬遷新居,誰家老人壽誕生日,這些好日子一定要送上祝福。平日里彼此多問候多照應,遇到難題彼此商量,養老問題大家一起合計合計,這些都是中國大家庭的禮儀特色。
  對待晚輩理解萬歲作為長輩,老年人為家庭默默地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功不可沒,但切不可“居功自傲”,不理解晚輩的難處和壓力。目前社會,工作壓力之大,競爭之激烈,都是老年人不能體會的。目前中國大多數老年人,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經歷了文化大革命,趕上了改革開放,吃過苦,也享了福??墒悄壳按蟛糠种星嗄耆?,他們和長輩的經歷完全不同,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截然不同,“代溝”是不可掩飾的現實。正因如此,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老人抱怨子女工作忙,沒時間照顧自己,甚至連回家吃飯的時間都很少,其實有幾個子女不想“?;丶铱纯础蹦兀钟袔讉€子女想把父母孤獨地拋在家中呢?中青年人的時間之寶貴,工作之忙碌,是老年人無法想象的。所以長輩在家庭中要多理解和支持晚輩,少挑毛病,少抱怨,多給予鼓勵,這樣才能做到家庭氛圍的和睦美滿。
  還有一些重要的日子,如老人的生日、金婚紀念日等等,如果孩子們確實忘記了,老年人也沒必要耿耿于懷,好像孩子們故意要怠慢自己似的,然后生悶氣,這對自己的身體和心情都沒有積極意義。遇到此類事情,應做到提前提醒,比如告訴孩子們,哪天是什么日子,我們想如何慶祝一番。子女們自會安排或協作,還會送上精美的禮物,這樣做豈不是比事先不說、事后生氣要有用得多。
  如果說,在社會交往中,禮儀體現了修養;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禮儀則體現了情感。家庭禮儀是情感聯絡的手段,家人之間彼此多付出一點愛,家庭就會變成“開滿桃花的桃花源”。(下期我們會介紹中年人的職場禮儀和家庭禮儀。待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1332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