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食育禮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食育禮儀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期是幼兒品德教育的啟蒙時期和禮儀養成教育的關鍵期,俗話說“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就餐禮儀行為將對幼兒的身心和社會性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父母更加注重幼兒高品質的膳食結構和營養搭配,而忽略了幼兒食育禮儀行為的培養,《綱要》中指出幼兒要有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師和父母捧到餐桌上的不應只是美味的食物,更應把優雅得體的進餐禮儀傳遞給幼兒,讓優雅的進餐行為成為其展現自我的一張明片。
  關鍵詞:禮儀;就餐禮儀;關鍵期;德育
  一、相關概念及意義
  1. 禮儀通過人的外在行為表現出來,體現在諸多細節和場合中并形成系統的被大眾廣泛認可的社會規范,禮儀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人們的精神內涵。
  2.就餐禮儀是指大家在就餐時應遵守的禮儀行為。按照不同的維度,就餐禮儀可以分為很多種。如:按時間可以分為餐前準備、就餐中的禮儀和餐后整理;按地域的不同可以分為:中餐禮儀和西餐禮儀;就餐的場合可以分為:幼兒園就餐禮儀、家庭就餐禮儀和外出就餐禮儀。
  3.關鍵期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外在環境起最大作用的時期。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如果有適宜的環境刺激,某種行為會很容易習得,相反就會引起病態反應,甚至阻礙日后的發展。
  4.幼兒德育是品德教育,是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習慣和性格養成的一種教育。
  二、食育禮儀的現狀問題
  1.家長缺乏通過食育禮儀教育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的意識
  現在的家長更多的關注點在于如何讓幼兒吃得多、吃得好,很少考慮到對幼兒進行進餐禮儀行為的培養,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幼兒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獨自霸占,對此父母卻習以為常且不加以糾正,食育禮儀教育中父母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幼兒外在表現出來的“吃相”就是每個家庭和父母自身行為熏陶的結果。作為父母,只有掌握了科學的食育禮儀認知、在育兒理念上有正確的態度才能當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通過家庭餐桌把濃濃的愛意和適當的禮儀修養傳遞給幼兒。
  2.幼兒園沒有系統的食育禮儀教育課程和理念
  在我國“食育”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它出現時主要以口口相傳的經驗和習慣在民間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食育”是近十幾年才由李里特提出。目前我國的食育工作剛起步,正處于探索階段,國家將膳食營養健康知識和食育禮儀行為培養列為改善國民健康狀況和禮儀修養的重要措施之一。許多幼兒園都很重視幼兒進餐禮儀行為的培養,但是實際操作時多是通過日常的口頭提示或一節課來進行,還沒有被廣泛認可并推廣的食育禮儀教育課程。
  三、餐桌德育的實施策略
  1.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幼兒園方面
  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的發展是通過與環境的積極互動,主動地獲取有益于其發展的豐富經驗。幼兒園可以以環境創設為基點,營造禮儀進餐的氛圍。我們在樓道以及班級互動墻飾上布置了幼兒禮儀進餐的連環畫或圖片。如:把就餐禮儀編排成郎朗上口的兒歌并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記錄下來,布置在活動區背景墻上,圖書區投放一些就餐禮儀的自制圖書等。
 ?。?)家庭方面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積極配合,只有家園合作才能形成合力促進幼兒的發展。為了幼兒的健康發展,父母要注意身體力行為幼兒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文化氛圍,讓幼兒從健康的餐桌禮儀文化中獲得良好的道德品質。為此,幼兒園應當注重對家長的宣傳引導,鼓勵家長從自身做起,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的餐桌禮儀行為。
  2.給幼兒勤勞的雙手,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
  父母要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因此,父母要鼓勵幼兒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餐時家長可以根據幼兒的情況,讓其參與到餐前準備和餐后整理中來,如:餐前準備中的擺桌椅、碗筷、端菜,餐后整理中的收拾殘羹、擦桌子、洗完都可以放手讓幼兒嘗試去做。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又可以鍛煉其生活自理能力,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3.鼓勵幼兒自己進餐,培養獨立的品質
  幼兒成長有“人格獨立”的需求,當幼兒長到一周歲半時,開始喜歡嘗試著自己進餐,盡管有時會弄得到處都是飯粒,他們還是對這種探索樂此不疲,對此,家長應該積極鼓勵。然而現實中許多父母為了讓幼兒多吃點、吃干凈點就選擇了喂飯,久而久之幼兒失去了獨立進餐的興趣和能力。其實當幼兒表現出獨立意向的要求時,家長應積極鼓勵并積極配合促進幼兒獨立的品質。
  4.從點滴做起,培養幼兒節約的美德
  勤儉節約歷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庭的早期培養對幼兒勤儉節約習慣的養成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抓住幼兒身邊的小事適時培養。如:鼓勵幼兒外出點餐時吃多少點多少,不剩飯,吃飯時不掉飯粒等。
  5.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綱要》中指出幼兒要關心周圍的環境,有初步的環保意識。父母在注意自身行為的同時,引導幼兒注意保護環境,教師要在了解幼兒生活環境的基礎上,教育幼兒了解大自然環境和人類的關系,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如:吃飯時保持餐桌的整潔,外出郊游時隨時清理垃圾、盡量使用“環保餐具”、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盡量使用環保購物袋、不隨便丟垃圾等。環保教育應從幼兒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餐桌“小環境”為起點延伸到保護大自然、社會這個大環境。
  6.尊敬長輩,讓幼兒懂得奉獻愛心感受禮儀進餐的樂趣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幼兒在生活中做到吃飯時給長輩端椅子,進餐時主動給長輩夾菜,讓幼兒在愉快和諧的進餐氣氛中感受加入愛心的互動,從小做到心中有他人,同時在餐桌上適時地將一些簡單的用餐禮儀教給幼兒。
  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的慢慢錘煉,幼兒食育禮儀行為的培養也同樣如此。幼兒食育禮儀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和提高的過程。倡導食育禮儀需要國家各級部門、家庭、幼兒園、社區、企業等機構各盡其職各司其責,形成合力,才能解決幼兒面臨的食育禮儀問題。
  參考文獻:
  [1]倪蕙.淺談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實踐.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5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