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高職藥理實驗教學的應用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實驗教學是藥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理論知識、提升操作技能和塑造創新思維。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傳統藥理實驗教學已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不佳。微課以其“制作簡便、主題突出、短小精悍、傳播迅速”的優點已被師生廣泛認可。筆者充分分析當前藥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經過1年的微課輔助藥理實驗教學的實踐,教學效果提升、學生滿意度增加,也為精心設計整套藥理學教學微視頻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 微課;藥理實驗教學;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49-01
藥理學是醫學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在醫學教育課程體系中發揮“呈上啟下”的作用。新藥研發的過程歷經動物實驗、健康人群試驗和目標疾病人群試驗,因此藥理學的研究以實驗為主。實驗教學是對藥理學理論知識的完善和再應用。加強和改進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已學藥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學好基礎護理學奠定基礎。當前藥理實驗教學普遍的流程為:老師講解和示教為主,學生聽再動手操作。但是后邊同學看不到老師的詳細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導致學生動手操作不流暢,教學效果打折扣。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拓寬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實驗教學水平,是每一位藥理教師必須面對的難題。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1]。微課的雛形為美國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課程”和英國Kee教授提出的“1分鐘演講”,由美國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于2008年正式提出并在全球逐步推廣。2011年,佛山教育局的胡鐵山老師正式引入“微課”并逐步向全國推廣。微課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的優點已被師生廣泛認可,幫助學生的知識面走向“精與?!?,有利于增強課程主題的學習[2]。
近年來,我們針對高職藥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將微課應用于藥理學實驗教學,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思維不斷塑造。因此,筆者以微課教學的優勢與藥理實驗教學的現狀為出發點,結合我們微課教學的經驗,來探討微課藥理實驗教學的設計思路。
1 當前藥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傳統實驗教學方法滯后 學生先在教室里進行理論學習,然后到實驗室開展相應理論內容對應的實驗學習,沒有提前預習。實驗課中,教師先示范講解操作,然后同學們分組進行練習,下課后完成實驗報告。學生需要在一節課的時間鞏固實驗藥物的相關知識,又要練習實驗動物和儀器操作技術,兩者都要兼顧會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盡管各大院校實驗課已經采取小班教學,但每位實驗教師仍然要面對三十到四十位學生,同時動物手術視野較小,后排同學看不清。因此,老師為了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必須反復示教,耽誤了課堂討論和分析實驗結果的時間。學生是否掌握本次課的實驗內容,完全取決于課堂上有限的兩節課時間,課后又沒有相應的復習資料,這也是困擾藥理實驗教學的難點。
1.2 文科生較多,學生理科基礎薄弱 近年來,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醫藥衛生類專業對文、理科的限制逐步弱化,醫學高職教育文科招生規模也不斷擴大。文科生數學、物理和生物基礎相對薄弱,邏輯思維能力欠缺,動手能力欠缺。部分學生從不操作、只等待本組的實驗結果,期間沉迷于手機游戲和聊天。參與實驗操作的學生主要參照實驗指導“照方添藥”,實驗進展異常也不能通過獨立分析和小組討論來解決。實驗結果以數據為主需要學生分析,部分實驗結果為波形需要同學們繪制,使得學生更加頭疼。
1.3 實驗條件亟需跟上實驗課程的需求 藥理學實驗多屬于驗證性實驗,需要較多的精密儀器、記錄系統和實驗動物。老式設備運轉不正常,結果誤差較大;新設備和實驗動物昂貴,只能保證1個小組一套設備和1-2只實驗動物,只有部分同學能獨立操作,影響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
1.4 重理論、輕實踐 高職學制三年,但只有2年在校學習時間。近年來隨著課程體系改革,公共基礎課學時比例增加,但藥理學時由72壓縮壓縮到54學時,實驗課課時為10學。學時壓縮后許多老師都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誤區,實驗只起到輔助作用甚至可有可無,這種誤區也傳染給了學生。
2 微課用于藥理實驗教學的優勢
2.1 形式新穎,直觀生動 微課的應用,則有效地解決上述難題。教師將教學內容通過攝制、錄屏、剪輯等手段精心制作成微視頻,后期配以字幕和音頻講解,使抽象的教學實驗形象、生動、直觀、動態的展現給學生。實驗教學微課的出現,學生充分了解整個實驗原理、目的、過程及實驗現象,并能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再次復習鞏固。例如在常用實驗動物技術中:小鼠、家兔的捉拿及小鼠灌胃的操作視頻可以錄制給學生看,并配以音頻和字幕講解,學生就能大致掌握常用實驗動物的捉拿技術及注意事項;小鼠灌胃和麻醉實驗時,錄制專題微課,詳細講解細節,可有效降低窒息和麻醉意外的發生率。
2.2 教師易操作,資源易傳播 采用微課教學,鼓勵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討論,能有效降低教師反復示教的次數,將寶貴的課堂時間用于指導學生具體操作、答疑和分析實驗結果,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也提高。微課教學其實就是對現有教學資源、數字化素材進行深加工,對于教學場地、教學實驗設備和授課教師都無特殊要求,可操作性強。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學生的學習空間已經擺脫了教室和實驗室的限制,在宿舍或者家里就可以通過筆記本、手機和PAD打開微課進行學習,實現了課堂的延伸,顯著的方便了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教學效果提升。
3 藥理實驗微課教學的設計思路
筆者以有機磷酸酯類藥物中毒及解救的實驗為例,探討藥理微課教學的具體設計方案。該實驗可分解為三個微課單元。 3.1 家兔農藥中毒視頻 PPT顯示題目之后,教師簡短介紹本次實驗內容的目的、原理和流程,將本實驗的整個操作流程制作成大綱的形式投影出來,圖文并茂。帶領學生觀察記錄家兔的正常情況:包括唾液分泌、肌張力、大便次數及性狀、瞳孔大小和呼吸頻率。由于學生多,無法近距離觀看耳緣靜脈注射細節和注意事項,所以這個操作攝錄鏡頭需要給予特寫,配合文字音頻講解。引導學生觀看家兔中毒典型現象同時鏡頭逐一呈現。操作流程、正?,F象和中毒癥狀必須要讓同學在課前清晰的知道,微課是一個很好的手段。
3.2 家兔中毒解救視頻 甲、乙、丙中毒明顯后,分別給予阿托品、碘解磷定和阿托品+碘解磷定解救,觀察家兔中毒的恢復情況:家兔肌張力逐步增加或重新站立,唾液分泌減少,瞳孔逐步恢復正常等。每種改善情形都需要給予特寫。
3.3 教師分析實驗 課件采用PPT形式,Super Studio錄屏軟件錄制,在我院新建成的微課教室完成,音質、光線清晰,結合教學設計在特定時間出鏡增加微課教學的真實感,喀秋莎軟件對錄制的視頻進行剪輯、字幕、注釋、動畫處理,發布成MP4格式。圍繞M受體和N受體興奮和拮抗作用,精解中毒機制,啟發同學思考解救機制,從而實現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相互促進。
4 反思
當前,微課輔助藥理實驗教學的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確實提高了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實驗技能,提升學生對藥理學課程的學習興趣[3]。但是,微課碎片化的學習特點可能會使學生藥理知識掌握不系統,過度依賴微課視頻學習可能會使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精心設計并完善藥理學理論和實驗教學微課資源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將傳統教學和微課深度融合,讓藥理學的微課學習形成濃郁的風氣。唯有這樣,才能逐步摸索出適合新時代高職學生的藥理教學新路子。
參考文獻
[1] 朱寶安,尹麗.微課在醫學高專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05):544-546.
[2] 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5-13.
[3] 朱紅艷,羅琳,許小樂,等.藥理學微課教學的課程設計及應用[J].交通醫學,2017,31(01):99-1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