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無縫隙優質護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中的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在糖尿病患者中無縫隙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并總結對生活質量和血糖控制的改善效果。 方法 該次抽選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該院醫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n=50)、研究組(n=50)。對照組一般護理,在此基礎上給予研究組無縫隙優質護理,比較兩組的遵醫行為、健康知識知曉、生活方式、血糖控制情況、生活質量。結果 護理前兩組的血糖控制情況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均優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血糖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中,無縫隙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并顯著改善其血糖控制情況。
  [關鍵詞] 糖尿病;無縫隙優質護理;血糖控制;生活質量;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a)-0147-03
  臨床中,糖尿病屬于常見的慢性終身性代謝疾病之一,可對身體功能產生嚴重的影響,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1]。目前主要是通過運動療法、飲食控制、降糖藥物等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基本目標是有效控制血糖,從而降低相關致死率、致殘率,并預防相關并發癥[2]。但糖尿病患者目前的血糖控制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因此應通過有效的護理來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為探討在糖尿病患者中無縫隙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并總結對生活質量和血糖控制的改善效果,該次抽選10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具體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抽選該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均分成對照組、研究組,每組50例。
  在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在19~68歲之間,平均(52.11±2.25)歲。
  在研究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在20~67歲之間,平均(52.19±2.30)歲。
  該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對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做對比。
  納入標準:餐后2 h血糖超過15.0 mmol/L、空腹血糖超過8.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超過8.5%;可語言交流,沒有認知障礙;未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損傷;沒有急性并發癥;無明顯的肝腎功能異常。
  排除標準:存在認知障礙,有精神病史;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肝病和腎功能損害;出現糖尿病急性并發癥。
  1.2  方法
  對照組一般護理:監測血糖和使用降血糖藥物,教會患者胰島素的注射方法,發放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手冊。在此基礎上給予研究組無縫隙優質護理。
  1.2.1  創建檔案  登記患者姓名、年齡、性別、職業以及家庭住址等信息,并登記其生活方式、治療方案、醫學體檢、護理計劃以及健康問題。
  1.2.2  無縫隙優質護理小組成立  選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小組成員,給予小組成員服務觀念、安全常識、職業道德、專業知識等職業培訓。按照患者實際情制定目標,并制定護理計劃,集中開展糖尿病知識、血糖監測、生活方式指導等宣教。
  1.2.3  無縫隙優質護理  ①飲食指導
  按患者的身高、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性別、體力活動等來估算其營養需要量,囑患者定時、定量、定營養素、定餐的進食,還要戒煙酒。根據營養狀況以及飲食習慣選擇食物,制訂食譜,要嚴格督促患者執行。
  ②心理護理
  向患者講述不良情緒可導致血糖出現波動,給予其心理調控和心理支持,緩解不良心理,對疾病抱有正確的態度,注意情緒平穩。通過疏導法、認知行為療法、松弛療法等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
 ?、垩菣z測
  告知患者控制血糖的意義,建議空腹血糖在3.9~6.1 mmol/L時間,而餐后2 h血糖要低于10 mmol/L.在患者開始使用胰島素時,血糖檢測5次/d;病情重或者血糖控制不佳者4~7次/d;已達到血糖控制目標或者病情穩定時每周1~2次。耐心教會患者低血糖預防措施,要定期監測血糖,如果外出要攜帶糖塊、餅干,避免低血糖發生。
 ?、苡盟幹笇?
  詳細告知患者降糖藥物用藥的時間、劑量、作用時間、藥物類型和可能發生的副反應,并教會患者胰島素的保存和注射方法,比如注射部位、注射劑量以及如何更換胰島素筆芯和針頭安裝。
 ?、葸\動鍛煉
  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比如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以及八段錦等,遵循循序漸進、個體化、持之以恒以及及時調整等原則。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的血糖控制情況(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
  1.4  評價標準
  經生活質量量表評估生活質量,項目是心理職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就越好[3]。
  1.5  統計方法
  經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由(x±s)表示血糖控制情況、生活質量,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血糖控制情況
  護理前兩組的血糖控制情況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均優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血糖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生活質量
  研究組的心理職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糖尿病的發病率在逐漸上升,已經成為全世界發達國家前三位的醫療資源重大消耗以及非傳染性疾病[4]。臨床對于糖尿病沒有根治方法,患者需終身治療。該病的發病同機體健康行為等有關,同自身免疫沒有關系。臨床主要是通過良好的管理方法開控制血糖,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降低致殘率、致死率以及醫療花費。在糖尿病患者的傳統護理中,在住院期間患者接受的是護理人員機械性操作,而且健康教育不具有系統性以及針對性,導致患者不能很好掌握宣教內容,無法滿足病情防治需要[5]。而無縫隙護理是以患者的最終需求以及滿意度等為標向,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減少、消除縫隙因素,確保在治療、康復中患者可體驗更完整、更細致的護理[6]。該次研究是運用無縫隙護理,以科學管理為準繩,經構建無縫隙護理小組,從節制飲食、穩定的心理、合理體育運動以及正確用藥等進行健康宣教,按患者實際掌握情況給予重點宣教,并且對護理計劃進行及時的修改和調整,鼓勵其主動參與到治療、護理中,患者詳細了解糖尿病知識,提高其自我監控意識,并建立戰勝疾病信心,可改善血糖控制[7]。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中,無縫隙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并顯著改善其血糖控制情況。
  [參考文獻]
  [1]  段震宇.無縫隙優質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8):195-196.
  [2]  范紅麗.無縫隙優質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飲食保健,2018,5(32):207.
  [3]  光琪.無縫隙優質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的作用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0):176-178.
  [4]  陳卉娟.無縫隙優質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8):137.
  [5]  王媛,高健康,李美芩, 等.無縫隙優質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8,8(18):307-308.
  [6]  相紅芹,曹連輝.無縫隙優質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智慧健康,2018,4(3):117-118.
  [7]  趙丹.無縫隙優質護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6):232-233.
 ?。ㄊ崭迦掌冢?019-01-27)
  [作者簡介] 王瑞蓉(1977-),女,山西長治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糖尿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08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