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的精準護理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 探究頸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的精準護理及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的各類頸椎病患者50例,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圍術期精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指標、住院時間、引流時間、VAS評分和Frankel分級等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Frankel分級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VAS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的頸椎病患者實施精準護理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和脊髓損傷,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關鍵詞】頸椎病;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精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2
3D打印是近年來新型的增材制造、快速成型技術,其通過金屬、陶瓷、塑料或樹脂等粉末狀可黏合材料逐層堆砌來構造理想實體[1]。3D打印技術在臨床醫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符合現代外科手術精準化、個體化的需求。3D打印技術依據CT等影像學手段獲取患者的脊髓病變的解剖數據和手術需要,并通過3-matic 11.0和Mimics19.0軟件構建假體,通過3D打印機制作1:1植入物模型[2]。為了進一步提升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的效果,本研究在圍術期實施精準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康復,提升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的各類頸椎病患者50例,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3-75歲,平均(56.9±5.2)歲,頸椎嚴重后凸畸形8例,頸椎結核多椎體破壞4例、多節段頸椎后縱韌帶骨化13例。對照組男17例,女8例,年齡31-78歲,平均(57.5±5.0)歲,頸椎嚴重后凸畸形8例,頸椎結核多椎體破壞5例、多節段頸椎后縱韌帶骨化12例。兩組患者術前影像學檢查齊全,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臨床資料上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術前行各項常規檢查,做好術前準備,根據患者個體病情,依照CT影像學數據導入Mimics軟件設計,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為了保障3D打印人工椎體的精準置入,同時打印椎體高度差值1.5mm的3枚不同型號人工椎體備用。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術前由護士協助患者完成影像學檢查,并統計患者的運動情況、肢體感覺和疼痛部位等。指導患者在病床上正確排尿排便,以防止患者術后出現尿潴留或便秘等。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生病體征?;颊咝g后去枕平臥位6h,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可給予翻身指導[3]。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精準護理干預,主要措施有:(1)術前給予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的計劃、優勢及注意事項等,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升患者的配合度。(2)指導患者氣管推移。頸椎手術需要牽拉食管和氣管,容易造成水腫或損傷,術前應指導患者進行氣管推移訓練,以保障術中椎體及間隙的充分暴露,便于手術進行。(3)術中注意查看患者病歷,確保手術對象正確,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給予靜點抗生素防止感染。(4)術后待患者清醒后及時與患者溝通,判斷患者聲音是否正常,有無喉返神經損傷情況,術后6-8h指導患者少量飲水,觀察有無嗆咳,確定有無喉上神經受損。術后24h觀察患者運動、肌力和感覺等的恢復情況。(5)飲食指導和體位護理。指導患者術后應以流質溫涼飲食為主,并從流食慢慢恢復普食,注意營養搭配。術后給予患者佩戴頸托,減少頸部活動,提醒患者翻身要保持頭、頸、軀干位于同一軸線。(5)康復訓練。患者術后4-10d,可在護士陪同下在病房緩慢行走。并配合給予患者握力、捏力、上肢屈伸訓練、下肢伸張收縮運動等。
1.3 觀測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指標、住院時間、引流時間、VAS評分和Frankel分級等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Frankel 分級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VAS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頸椎病患者通過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可以減輕疼痛,減輕脊髓壓迫,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并可以重建脊柱的穩定性,糾正和預防脊柱畸形,防止患者病情發展導致截癱等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4]。本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者順利完成手術,并經過護理干預術后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觀察組患者的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Frankel 分級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VAS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對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的頸椎病患者實施精準護理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和脊髓損傷,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楊含玉,譚曉菊,王衛星,等.1例胸腔鏡輔助小切口3D打印椎體置換術治療胸椎腫瘤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16,14(20):2155-2156.
李芳,王衛星,仇鐵英,等.前后聯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及3D打印椎體置換術治療高位頸椎脊索瘤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6,14(23):2430-2432.
邱雪,吳荷玉. 3D打印技術用于創傷骨科手術的護理配合[J].護理學雜志,2015,(20):52-53.
邱雪,吳荷玉.3D打印結合數字化技術在數字骨科醫學發展中的應用配合[J].護理研究,2015,(30):3839-38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