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在高職醫護學生團體輔導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前在高職醫護學生實際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出現自卑心理、敏感心理等,對其學習及素質培養等造成嚴重影響,導致高職醫護學生的長遠發展等受到制約性影響。目前在高職醫護學生心理輔導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團體輔導的方式開展工作,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編制完善輔導方案,開展團隊方面的心理輔導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以及健康心理,使其更好地參與學習以及實踐活動中,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高職醫護學生; 團體輔導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2-0-03
在高職醫護學生團體輔導期間,應總結豐富經驗,篩選最佳的方式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其中,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對學習以及實踐等充滿自信心,端正自身態度,并正視以后的就業情況,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在日常學習亦或是生活中,都能形成較為積極的心理,達到預期的團體輔導目的[1]。
1 積極心理學分析
對于積極心理學而言,其中積極主要包括內心沖突元素,包含著潛在內在能力因素。在積極心理學初始研究的過程中,主要是關于天才以及婚姻幸福感方面分析,且融合的研究與生活意義產生直接聯系,人本主義心理學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基礎作用,有利于促進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在研究中可以發現,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應用,有利于治愈心理創傷以及經審疾病,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以及緩解作用,使得人們形成積極性,在分析過程中還可以發現,積極類型的心理學知識與相關消極類型心理學知識存在一定差異,主要因為其本質就是利用積極的心理促進方式,提升人的活力,助長對人們積極性品質進行分析,挖掘潛在力量,促使人類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使得人們向著幸福的方向努力,與消極心理學之間形成了反差以及矛盾。當前在實際研究的過程中,主要結合人們的實際生活以及學習狀況,利用實驗方式、測量方式等進行心理學思潮的研究,了解實際狀況。在高職院校的醫護學生團體輔導過程中,采用積極心理學介入方式,有利于轉變以往的團體心理輔導教育模式,采用積極人格特質研究方式、積極教育環境研究方式等,編制完善的團體輔導教育方案,總結豐富經驗,在全面提升團體輔導工作效果的情況下,更好地完成目前的教育任務,充分發揮積極心理學在團體輔導中的重要作用[2]。
2 高職醫護學生心理特點
對于高職醫護學生而言,與其他專業的學生學習環境、就業氛圍等存在差異,主要因為高職醫護學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心理壓力較高,心理過于敏感,缺乏自我認知,職業的認同感較低,導致心理方面存在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2.1 心理過于敏感
在高職院校中,醫護專業學生女性群體居高,日常學習亦或是生活期間,缺乏與男性之間的交流,而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如若不能與異性之間相互交流,長此以往很容易出現焦慮感,發生不良心理情緒,導致人格健全性降低。且很多女性的心理都敏感,具有虛榮心,在社會交際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緊張感亦或是偏執現象,如若不能正確地進行心理疏導亦或是積極性的團體輔導,將會導致其心理健康性降低,難以轉變自身觀念。
2.2 自我認知不正確
目前多數學生在自我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職業教育方面的層次很低,教育水平也較低,不能與名牌大學相互媲美,導致學生出現嚴重的自卑感,難以提升自身自信心。且多數學生都是在高考失利之后才選擇進入到高職院校中,對前途的希望很小,自信心難以全面提升,也無法增強自主性。
2.3 職業認同感存在問題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護理職業尚未受到群眾的大力認可亦或是重視,沒有形成正確觀念,導致學生對職業的認同度較低。且在學生實踐操作、實習見習的過程中,工作內容很復雜,難以更好地適應到人際關系的處理環境中,甚至在出現醫患矛盾之后,發生了醫護工作人員受傷的問題,導致學生的認同感更低,出現心理方面的負擔,認為醫護職業具有一定困境,不能端正職業態度。一些醫護學生尚未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意識,未能科學合理的評價自我,在缺乏正確自我定位的情況下,未能從綜合發展的角度出發考慮職業價值,難以提升自身就業積極性。
2.4 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對于高職院校的醫護學生而言,其缺乏一定自信心,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較為謹慎,不能勇敢地表達自己心聲,存在優柔寡斷的問題,在日常學習亦或是生活中依賴性很強。部分學生很容易會發生急躁心理,且爭強好勝的觀念意識較高,缺乏自我約束與管理能力。此類問題的出現,主要因為在學習亦或是生活期間遭受到挫折以及失敗,在家庭不良刺激、社會不良刺激的作用之下產生的問題,難以滿足當前的時代發展需求。
2.5 適應能力較低
在學生日常學習中以及生活中如若出現事物的改變,心理狀態的變化程度較高,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容易會發生煩惱的情緒,并且未能正確認知自身理想以及現實生活之間差距,難以更好地適應在學習中以及生活中。一些學生認為高職院校的教師資源、環境狀況與自身的理想情況存在很大差異,是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失衡問題。在臨床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很長時間適應在醫護工作崗位中,加之需要校色的頻繁轉變,缺乏較高的心理調節以及適應能力,會導致其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
2.6 價值觀存在偏差
對于高職院校的醫護學生而言,在學習經歷方面、家庭環境方面、社會經歷方面以及思想觀念方面都存在較高的差異,多數學生心理較為自卑,主觀隨意性很高,存在叛逆心理,引發心理認知的偏差問題,不能保證自身的觀念意識正確性以及健康性。與此同時,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未能積極參與到日常學習以及生活中,心理積極性較低,甚至會散發出“負能量”,導致自身的長遠發展受到影響[3]。 3 積極心理學在高職醫護學生團體輔導中的應用
對于高職醫護專業學生而言,在進行團體輔導的過程中,應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其中,通過科學化以及合理化的指導方式,培養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在以往的醫護學生團體輔導中,只能進行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會重視醫護專業學生的心理問題,難以更好地將消極心理問題消除,難以提升整體團體心理輔導教育工作效果。而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團體輔導中,可以將提升醫護專業學生心理積極性作為重點,增強感染力以及影響力,促進相互之間的學習模仿,提升整體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增強教育輔導工作效果。針對于此,結合醫護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團體輔導的教育活動,更好地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其中,提升整體工作水平,為培養高職院校醫護專業學生的良好心理夯實基礎。
3.1 設計方案
在本次研究中,根據高職院校的醫護專業學生實際情況,了解心理問題,采用調查的形式評價幸福感,其中設置自主性維度、自我管理維度、人際關系維度、目標維度、自我的相關接納維度、自身成長維度,在調查之后進行積極心理學的團體輔導方案設計,將其作為主要的設計指標,更好地對相關輔導方案進行設計,使得學生形成積極關系、自我、情緒、意義、行動等,凸顯出醫護專業學生的自主性,形成一定的自我接納感,有著一定的環境控制度,樹立正確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形成人際關系的維持,促進個人成長,達到增強幸福感的教育指導目的。在第一次與第二次活動中,主要促進學生積極關系的維護,創建關于團體的信任感,例如,創建“團隊協作組織”“我愛醫護職業”“信任的旅程”等相關主題活動。在第三次到第四次的活動中,主要進行自我積極性的培養,挖掘個人的潛能,例如,創建“我的醫護技能”“優勢轟炸”等相關主題活動。在第五次與第六次活動中,培養學生積極情緒,使其可以形成幸福感以及愉悅感,例如:創建“決斷情緒表達”“職業情緒發泄”等主題活動。在第七次到七八次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意義,使其可以激發學習以及生活的積極性,例如,創建“喪失體驗”“生命之旅”等相關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生活積極性。在第九次與第十次活動中,培養學生積極行動觀念,將動向行動作為主要目標,例如,創建“職業規劃”“團體協作”等主題活動。
3.2 實施措施
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團體輔導之前的訪談處理,心理咨詢教師可以與學生之間個人訪談,通過訪談的方式全面明確學生的期望情況,為其講解關于積極心理學方面團體輔導的流程、方式以及最終目的,明確學生是否愿意參加相關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每周進行一次,每次2 h,一共10次左右,每次輔導都分為熱身步驟、主題活動步驟以及團隊分享步驟。在此過程中還需正確進行家庭作業的布置,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為學生布置家庭作用,要求其可以描述并寫作自身參與活動的心理體會,可以將相關的體會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以此提升團體輔導的工作效果[4]。
3.3 效果
第一,對于積極心理學而言,將其應用在團隊輔導中,有利于指導學生樹立正確責任感,了解生命的意義,有著正確的追求。生命意義中對價值載體重要性較為重視,強調可以總結以往的經驗,認真參與到現在的生活中,積極面對未來生活以及職業,制定完善的規劃。在積極心理學的主題活動中,可以引導團體成員更好的回憶以往事件,了解并正視現在的狀況,以積極心態展望未來,并探尋自身的存在意義。很多學生在活動期間的心情較為沉重,形成生命的珍視感,懂得獨立面臨選擇[5]。與此同時,在主題活動的過程中,還能引導學生提升自我存在感,拓寬思維意識,深入了解醫護專業以及相關職業的發展前景,懂得尊重職業,形成一定的職業認同感,參與到相關的職業活動中。尤其在職業規劃的過程中,可以形成科學化以及合理化的觀念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感恩以及責任意識的培養,幫助醫護專業學生端正自身學習心態以及職業觀念,對日后的生活、學習乃至于工作等,都能秉持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在主題活動中,很多團隊成員都愿意承擔生活責任,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形成責任感[6]。第二,有利于提升團隊凝聚力,使得學生在自我定位以及評價期間,形成一定的自我認同感。目前很多高職醫護專業學生都存在著消極心理以及情緒,在學習亦或是生活中,不能正視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職業狀況,自我認同感較低,而在主題活動之后,通過團體輔導中介入積極心理學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引導學生參與到團體合作中,形成歸屬感以及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團隊凝聚力[7]。整體活動中,積極心理學都要求團體成員之間進行相互分享、交流評價等等,使其能夠形成一定吸引力,在協調人際關系的情況下,增強團隊凝聚力。與此同時還可以為學生營造安全以及愉悅的團體協作氛圍,使得相互之間交流,創建良好的團隊關系,增強凝聚力,提升成員的自尊感,幫助其端正自我的定位觀念意識,形成積極心理狀態,增強自我認同感。在團體輔導方面,還能轉變以往的自我否定認知,使得醫學專業學生形成自我尊重意識,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相關活動中,形成自我的重新審視意識,合理的參與到團體活動中,創建自我接納以及自我認同的環境氛圍,在團體合作中發覺自身潛能,最大程度的體現自身價值[8]。第三,有利于促進情感的宣泄,形成較高人際交流能力以及環境適應能力。對于情感宣泄而言,屬于消除消極心理的主要方式,也并非最為充分的條件。每次團體活動中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在團體輔導之后,都可以引導成員對自我的活動感受進行分享,在分享之后有利于與其他成員之間相互了解,獲得他人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之后可以發現,獲益最高之處就是所有成員都形成了情感表達的重視度,認知有所轉變[9]。與此同時,積極心理學應用在團體輔導中除了能夠引導學生表達自身情感之外,還能使得學生更好的宣泄消極情緒,減少非理性認知帶來的心理影響。尤其在相關的“情感決斷表達”主題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扮演醫護角色,形成良好的情感決斷表達觀念,掌握技巧,預防人際沖突問題,可以正確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緒,并與成員之間相互合作,減少消極情緒,形成積極情緒。一些醫護專業學生的思想較為偏激,而在參與活動之后,可以利用積極情緒轉變偏激的思想,提升其思想觀念的正確性[10]。第四,有利于將職業規劃與現實生活等有機整合,明確自身的職業目標以及生活目的,提升內在活力。通過主題活動的創建以及落實,可以引導醫護專業學生正視自身未來面臨的醫護職業,明確職業目標,并將其轉變成為動機,在行為方面做出努力,將行為結果與目標有機整合,并相互比較,做好調整工作亦或是修改工作。在本次主題活動開展之后,可以指導醫護專業學生端正心態,樹立正確的觀念,探索自身優勢,在充分發揮自我優勢的情況下,形成積極面對生活以及職業的態度[11-12]。 本文分析研究了積極心理學概念意義,了解目前高職院校醫護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并結合心理特點編制了積極心理學介入團體輔導方式方法,針對主題活動進行設計,通過階段性的主題活動,使得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積極地面對生活、學習以及未來職業,形成自我認同感,更好地參與職業規劃中。
參考文獻
[1]艾欣.河北省護理類高職高專院校籃球活動開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2]張黎逸.團體輔導教學模式對護理專業學生人格特質培養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7,46(35):5034-5036.
[3]盧楨妤,龐書勤,蔡憐環,等.310名本科護生班級心理氛圍的現狀調查[J].護理學報,2018,25(8):31-34.
[4]胥冰,蘇艷麗,鐘意娟,等.綜合團體游戲治療對兒童青少年焦慮障礙患者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8,28(4):249-252.
[5]施華昀.團體音樂治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探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3):63-66.
[6]郭彥霞.團隊心理輔導對醫學院大學生心理韌性的干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6):901-903.
[7]李力生,郭華星.醫學院校研究生心理危機干預模式[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1):1696-1698.
[8]楊茹俠,臧爽,劉云訪,等.少數民族醫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1):1617-1621.
[9]梁紅霞,王哲.高校體育社團活動對醫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6,33(3):229-231.
[10]王圣莉.癌癥患者臨終關懷的社會工作探索—以肺癌晚期患者為例[J].醫學與哲學,2018,39(13):46-48.
[11]楊猛哲,范浩瑩,胡洪銓,等.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認知度調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5):104-106.
[12]徐飛,明星.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團體輔導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44):174-175.
?。ㄊ崭迦掌冢?018-12-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11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