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與復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博物館作為一個多職能的文化綜合體,隨著數字交互技術的不斷應用,其展示陳列內容變得多元、生動。數字交互技術成了“創意展示”的有利技術支撐。文章基于人文關懷的角度去探索博物館展示設計、數字交互技術與人的和諧關系。
關鍵詞:博物館;人文關懷;數字交互展示;體驗
博物館展示設計指在設定好的時間、空間環境里,利用多種信息傳遞手段將信息直觀地傳達出去,調動參與者產生積極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并以此獲得有效的回饋,從而實現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
1 賦魅——數字交互展示方式誕生
1.1 數字交互技術促使展示信息模式多元化
數字交互技術的日漸成熟,讓這種單向、靜態輸送信息的模式發生了改變。運用多媒體互動操作展示、互動全息成像展示、虛擬現實(VR)展示、互動數字影院展示等各類手段,實現雙向、動態的交流和互動,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
1.2 數字交互技術提供多感知體驗
隨著計算機技術、虛擬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聲、光、電等各種數字交互技術介入展示設計中,受眾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的多感官刺激形成全新的游覽體驗,呈現方式的多元提高了趣味性。
1.3 數字交互技術使保藏需求與展示需求達到平衡
數字技術的產生能讓更多展品從倉儲空間脫離出來,以多樣的形式呈現在博物館受眾眼前,保藏和展示之間的需求達到平衡。
2 祛魅——數字交互展示方式解構
筆者挑選了暑假的一個周日對上??萍拣^進行了實地調研。作為一家綜合性的自然科學技術博物館,上??萍拣^的數字交互技術在展示設計方面的應用是位于各類博物館前列的。
2.1 緣起——預約訂票
購票可通過官網、官微及官方授權的購票網絡平臺訂購。上??萍拣^官網的界面簡單明了,有館內實時客流量、瞬時承載量等信息。通過官網和應用APP預約訂票非常順暢、便捷,體驗感頗佳。
2.2 過渡——入館參觀
周末大部分是家長帶著孩子出行,從排隊到入館筆者花費了半個小時。那天天氣炎熱,排隊過程中充滿了嘈雜和喧鬧,卻沒有任何公共設施舒緩排隊帶來的燥熱感,多少影響了游覽的興致。
2.3 導入——游覽路線
入館后,有醒目的電子提示牌告知此刻館內人數為6543人,館內瞬時承載量為13500人,此刻館內人數接近館內瞬時承載量的一半。筆者自取了一張游覽地圖,從圖上可知館內預設了四條參觀動線,筆者原計劃是按照提示逐個游覽展廳。但現實情況是:游覽的受眾太多,即便館內導覽系統和標識設計完善,筆者明確知道自己的位置,也無法依著自身的喜好選取展廳。
2.4 高潮——展品互動
筆者進入館內人數較少的三樓展廳“人與健康”。即便是人數較少的展廳,體驗過程中每個項目的排隊時間都在15分鐘左右,很多項目因為隊伍過長受眾選擇了放棄。
2.5 舒緩——休息小憩
館內有配套的茶餐廳、公共座椅等休息區域,但設置的數量與參觀的人數不匹配。因為休息區域沒有空位,大部分受眾在某個角落席地而坐。很多受眾提前做了功課自帶干糧,盤坐在地上解決中餐,可見公共設施尤其公共座椅的不足已是常態化。
2.6 結局——反饋信息
周末游覽的體驗感因為缺少“人文關懷”打了折扣,總結如下:入館排隊的時間過長;預設的游覽路線被打亂,不斷地排隊、等待讓筆者在一天的時間里只游覽了五個展區,整個游覽沒有形成系統的印象,很多地方的信息傳遞出現了割裂,無法對有效信息進行整合,難以達到預設參觀的期望值。
3 復魅——數字交互展示方式重建
3.1 數字交互技術配合空間轉換和游覽節奏的設計
展示設計帶來的參觀體驗也應有音樂劇的節奏感,經歷緣起、過渡、導入、高潮、舒緩、結局的全過程。最關鍵的部分是參觀博物館的受眾在瀏覽節奏上感覺舒適,能夠融入其中。只有做到這些,受眾才能主動地接收到博物館設計者強化的信息。
免費開放讓很多博物館變得熱門,預約訂票、限制客流可以大大提升受眾的參觀體驗,但大部分博物館在人性化設計中也就只限于此。限制客流是第一步,若能利用數字交互技術結合手機App、官微等網絡平臺進行人群的時間、空間分流再加上對應的提醒服務。根據每個空間人口密度上限值預設受眾每個展廳游覽的時間長度,配合空間轉換,如休息區域可在等待的時間里在官網或App里進行展廳內容的預習。
3.2 數字交互展示方式滿足不同受眾的參觀需求
面對不同的博物館受眾,展示設計結合數字交互技術應有三條參觀主線引導,對應不同的受眾設計參觀動線??梢栽诠倬W、官微等網絡平臺預先咨詢受眾的游覽需求,提供游覽路線建議,做到有的放矢。
3.3 數字交互展示方式考慮受眾接受信息的閾值
受眾需要的信息不同,直接影響到大腦接受信息的閾值范圍,從而出現“審美疲勞、觀賞疲勞”。結合不同受眾參觀的路線,數字交互展示方式可以多選擇性,取舍之間適當地給受眾減負,才能讓受眾在體驗中滿足自己的需求。
3.4 數字交互展示方式考慮受眾參觀行為
中國的人“多”應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之初就要考慮進去,不能只考慮進預約人數的限制這種簡單的交互設計里。設計過程中要預留足夠的空間尺寸讓受眾的每個行為都能得到足夠的尊重。
4 結語
從祛魅至復魅,數字交互技術的應用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不能再局限在展品呈現方式的互動和交流,應結合展示空間的節奏感、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考慮受眾接受信息閾值、受眾參觀行為等因素,實現博物館空間和受眾多重體驗行為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3:情感化設計[M].何笑梅,歐秋杏,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沈忱.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中多媒體交互方式的有效性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1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05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