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筆下“旅行”一詞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蒙田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最有代表性的人文學者,一生多次外出旅行,并留有《蒙田隨筆全集》《蒙田意大利之旅》等作品。蒙田筆下的“旅行”,層次感異常豐富,除了平時所說的“出發去遠方”,也暗含“人生旅程”的意思。旅行對他而言,不僅是一種人類的行為,還是存在本身的一種表現。
“旅行”這個法語單詞來自拉丁文viaticum,意為“走過的路”,在11世紀時演變出法語形式veiage,12世紀為voiage,到15世紀則開始寫為voyage,后兩種寫法可以在文本中混合使用。從詞義上看,中世紀文本提及“旅行”時,等同于“朝圣”,或有著同樣目的的軍事行為,即“十字軍東征”。直到15世紀,詞義才有所擴展,逐漸演變成“從一個地方去到另外一個很遠的地方”,那么目的地就不再只是圣城,而是變得世俗化和多樣化起來,開始慢慢接近于現代意義上所說的旅行。
在《隨筆全集》中,蒙田用了19次“voyage”、3次“voiage”,在《意大利之旅》中則用了17次“voyage”。這兩種寫法在意義層面上并無不同,而在此名詞基礎上,發展出的動詞“voyager”,在蒙田筆下卻有著與現代法語不盡相同的用法。
《隨筆全集》第三卷第九章《論虛空》中,蒙田寫到:“除了這些理由之外,旅行讓我覺得還是一種有益的鍛煉”(Outre ces raisons,le voyager me semble un exercice profitable…)。在這句話中,動詞“voyager”被當作名詞使用,并在前加了一個定冠詞“le”。這種在名詞前加定冠詞的用法和普通名詞之間還是有著細微的不同,前一種是為了突出表達正在發生的一個動作、行為。也就是說,蒙田想表達的意思,比起單純使用名詞形式更為強烈。因為對蒙田而言,出發“旅行”不是偶然一次兩次的行為,而是貫穿了他的一生。
在形容“人生旅途”時,蒙田更多使用的是“mouvement”一詞。這個單詞本來的意思是“運動,移動”,本身也與“旅行”相關。在蒙田的名句 “我們的生活只是不停的運動”中就用了該詞,他還對此形容到:“人生是一種不均勻、不規則、多形式的運動”。這顯示了蒙田和傳統基督教思想不同的地方,因為在傳統中,如果把生命視作一場旅途,言下之意通常帶有“向前”的意思,所以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過程并非是一個倒退的過程。而蒙田最為獨特之處就在于,他認為這一旅程是不規則運動,整個過程的方向是不確定的,可以向左、可以向右、可以朝前,也可能會后退。
其次,蒙田相信生命的旅途中還充滿著偶然和奇遇,而這一切會改變每個人的軌跡,所以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著自己的軌跡。這個想法在當時十分罕見。因為在16世紀,人生并不追求個性,所有人都以耶穌基督作為人生榜樣,人的一生最終都將消逝在追隨耶穌基督的路上。蒙田雖然沒有打破人生最終目的地是走向彼岸這一思路,但卻認為人的一生中,即便充滿虛空,也有其意義所在。這展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學者開始逐漸脫離宗教背景,重新思索人、生存、世界等基本問題?!奥眯小背私o蒙田帶來快樂,也給他帶來不少困惑。去過的地方多了,就會感受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比如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價值文化等。很多時候他無法理解這些不同,但他至少是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來對待這些不同。
總而言之,多次外出的經驗使蒙田不僅擴展了自己的視野,培養了真正的判斷力,還意識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坦誠自己在面對陌生事物和其他宗教文化時,理解上存在困惑,這也是他最為智慧的一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38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