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生料粉青釉的試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粉青釉是一種傳統的高溫顏色釉,以氧化鐵為著色劑。本實驗在前期研究基礎上采用制釉常用天然礦物原料以單因素實驗法,分別研究了方解石、鉀長石、鈉長石、氧化鐵含量等對釉面效果的影響。實驗獲得的釉面色澤較好、光澤度高、潤澤度較好的高溫生料粉青釉1280℃還原燒成,釉漿比重1.65 g/cm3,釉層厚度:0.5 ~ 1.2 mm,最佳配方組成為:鉀長石28份,鈉長石11份,高嶺土8份、滑石8份,氧化鋅2份,石英32份,方解石11份,氧化鐵0.2份。
關鍵詞:粉青釉;單因素實驗法;高溫生料釉
1 前 言
青釉是中國瓷器著名傳統顏色釉,是瓷器最早的顏色釉。所謂青釉,并非指純粹的青,它有很多品種,如:天青,豆青,粉青,翠青,梅子青等,古人常將藍、綠、青三色統稱為“青”。青釉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在高溫還原氣氛下,三價鐵離子在還原氣氛中被還原成二價鐵離子,三氧化二鐵呈黃色,反應生成亞鐵硅酸鹽就成了青色,燒制青釉時對瓷胎的要求較高,釉料選用高溫下不易流動的石灰堿釉,以便于施釉添加釉層的厚度。在1250 ~ 1280℃高溫較強的還原氛圍下燒造,釉層厚而透明,釉質瑩潤,蒼翠欲滴,顏色可與翡翠比美,故而在市場上青釉有“玉瓷”之美稱。本實驗在前期研究基礎上采用制釉常用的天然礦物原料以單因素實驗法,分別研究了方解石、鉀長石、鈉長石、硅鋁比、氧化鐵含量等對釉面效果的影響。
2 實 驗
2.1 實驗所用原料化學組成
釉用原料采用制釉常用天然礦物原料為基礎,釉用原料見表1。
2.2 試樣制備工藝流程及相關參數
釉漿比重1.65 g/cm3,釉層厚度:0.5 ~ 1.2 mm
2.3 燒成制度
最高燒成溫度為1280℃,采用還原氣氛燒制。
3 實驗結果與分析
3.1 方解石單因素實驗對粉青釉釉面效果影響
由實驗結果可知,隨著配方中方解石量的增加,方解石的量從10份到11份時光澤度先變大,由于CaO在釉中是主要熔劑,它可以提高釉的流動性和釉面光澤度,釉中氣泡變小,增大釉的折射率,因而提高釉的透光性,但在方解石的量從11份到12份時,CaO過量,在釉中配合不當,則會出現乳濁(析晶)現象,因而釉面光澤度降低。結果表明,當釉化學組成中CaO的含量為5.43%時,光澤度最高,釉面最亮,最為適合,而當CaO的含量大于5.43%時,則會出現乳濁(析晶)現象。
3.2 鉀長石單因素實驗對粉青釉釉面效果影響
通過實驗可知,隨著鉀長石的量提高,鉀長石在20 ~ 28份之間,此時熔融溫度、粘度降低,折射率提高,因而導致光澤度提高,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也隨之降低,而隨者鉀長石的量逐漸增多,當鉀長石的量大于28份時,釉中氣泡變多變大,產生乳濁效果,從而導致光澤度降低。所以通過實驗得出,當鉀長石的用量為28份時,釉面光澤度最高,而當鉀長石用量大于28份時,釉面氣泡變大,則會產生乳濁效果。
3.3 鈉長石單因素實驗對粉青釉釉面效果影響
鈉長石在釉中效果與鉀長石相似,因而,實驗結果與鉀長石單因素實驗的結果相似,在鈉長石的含量為5 ~ 11份,此時釉面光澤度增加,釉的始熔點降低,但是鈉長石在高溫時對石英、黏土、莫來石的熔解卻最快,因而當鈉長石的量提升,對石英的熔解加快,提高釉的機械強度,此時釉面光澤度持續增大,而隨著鈉長石的量增加,當鈉長石的量增加到11 ~ 17份之間,此時釉面光澤度降低,當鈉長石的量繼續持續增加時,氣泡變大,因此光澤度降低。所以,根據實驗可得,當鈉長石用量為11份時釉面效果最佳。
3.4 氧化鐵含量單因素實驗對粉青釉釉面效果影響
為了更好地去分析實驗結果,為本實驗試片測了L*a*b*值,測試結果如表6。
從實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在1280℃高溫下,三價鐵離子在還原氣氛中被還原成二價鐵離子,反應生成亞鐵硅酸鹽形成青色。釉面顏色的深淺取決于氧化鐵含量的變化,若三價鐵離子未完全被還原,釉面顏色加深,乃至泛黃,青色發色不純正。通過色度數據分析可知,當氧化鐵含量逐漸增加,b*值也隨之變大,則顏色偏黃,因而由實驗結果得知,當氧化鐵用量為0.3份,也即當L*為76.15,a*為-5.88,b*為5.85時青色較深;當Fe2O3用量為0.2份,釉面青色最接近粉青釉。
4 小結
?。?) 粉青是青釉所有種類之中青色較淺的色調,呈類玉色,給人以溫潤的感覺,非常符合國人的審美觀,因而在藝術瓷以及日用瓷等方面應用廣泛,本實驗制備的粉青釉在1280℃還原燒成,釉色純正,光澤度高,釉面光滑瑩潤,有玉質感,最佳配方的化學組成為表7。
?。?) 隨著鉀長石的量提高,熔融溫度、粘度降低,折射率提高從而導致光澤度提高。Na2O在釉中與K2O作用相似,由于鈉長石的開始熔融溫度比鉀長石低,形成的液相黏度較低,故熔融范圍較窄,當Na2O的化學組成含量為2.00%時,釉面光澤度最高。
?。?) Fe2O3含量的增多,有利于青色發色的加深。但當Fe2O3過多時,三價鐵離子不能完全被還原,導致釉面泛黃,當Fe2O3含量為0.18%時,釉面青色最接近粉青釉。
參考文獻
[1] 杜海清. 陶瓷釉彩[M].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1985.
[2] 呂成龍. 中國古代顏色釉瓷器[M].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1999.
[3] 伯仲.中國瓷器鑒賞500問[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9.
[4] 徐康翹. 仿影青釉的試制[J]. 江蘇陶瓷, 1986(1):43-45.
[5] 李其江, 吳雋, 吳軍明等. 龍泉粉青釉的仿制及呈色機制研究[J]. 陶瓷學報, 2009, 30(4):423-427.
[6] 馬鐵成. 陶瓷工藝學[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5.
[7] 吳雋, 羅宏杰, 李其江,等. 越窯、龍泉及南宋官窯青瓷等我國南方青釉名瓷的元素組成模式和顯微結構特征[J]. 硅酸鹽學報, 2009, 37(8):1408-14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88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