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國人民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所在。本文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現狀進行總結,并從識字、寫字中滲透傳統文化、在古詩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動起來”、將傳統文化的童真性發揮出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文化傳承工作五方面,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方式。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文化;古詩學習
   我國擁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傳統文化聚集的歷史長河下,衍生出很多閃耀世界的文明歷史。小學教育屬于教育的初級階段,該年齡段的學生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如果能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便可以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創造新的途徑。因此,教師應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做好傳統文化滲透,實現教學方式的有效創新。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現狀
   為了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我國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了很多傳統文化,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涉及到的傳統文化因素很多,包括古典詩詞、經典名著,也包括很多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傳統習俗等。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滲透以古文學習為主。在此種情況之下,小學生可以通過對文章的背誦和簡單理解,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初步認識。但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現階段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并不注重對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導致傳統文化的滲透力度明顯不足。另外,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傳統文化教學存在一定要求,教師需要保證課堂教學的生動有趣、豐富多彩。但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以學生死記硬背為主,強行要求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記憶,此時學生如果對文章主體理解不深,便會為文章背誦制造了很多困難,同時也會出現學與用的相互分離??偟膩碚f,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沒有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熏陶流程,更沒有達到“字以傳情,文以傳意”的傳統文化教育效果,整體滲透力度不足,最終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各個小學學校應注重傳統文化教育模式的革新,改善傳統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方式,讓傳統文化中的教育價值全部迸發出來。
  二、析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新視角
   (一)從識字、寫字中滲透傳統文化。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很適合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力在1到13歲之間處于最強狀態,此時也是開發兒童記憶力的最佳時期。新課標對小學生識字要求以會讀為主,只有學會了識字,才能為后續的閱讀和協作提供良好基礎。在傳統文化中,啟蒙階段的教育經典著作有很多,如《三字經》《弟子規》等,都能為學生識字提供良好素材。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經典著作以動畫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展示,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來加深記憶,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更多的生字,同時還能對作品中涉及到的傳統文化內涵進行初步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榜樣和模范,寫一手好字是小學語文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教師字跡的工整,學生在寫字中便有了一個好的模仿對象。在小學寫字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講究筆順和章法,還要將書法教學適當引入到教學之中,大部分學校已經開設書法教學。在這其中,毛筆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一。在寫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學生傳遞“寫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思想,講究橫平豎直、剛正不阿。經過這種傳統文化的熏陶,學生們便會對寫字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從“欣賞”到“臨摹”,再從“字法”到“章法”,逐漸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收獲的并不僅僅是寫字,而是在臨摹過程中體會到真正的文化內涵。例如,在字形結構講解過程中,由于很多字在結構上存在很多要求,有的字需要注意結構大小,還需要為偏旁部首“避讓”,這也體現出了一種做人的道理:胸懷遠大和尊重他人。
   (二)將傳統文化的童真性發揮出來。從《舌尖上的中國》推動小吃行業的發展,到《百家講壇》的火熱播出,這些都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想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需要人們設計出更多新的表達方式。我國傳統文化內容是渾厚的,在傳承過程中不能將其限制在固定的框架之中,盡量將童真性發揮出來。目前,市場中有很多傳統文化內容改編的漫畫在出售,很受小學生的歡迎和喜愛。例如,在小學六年級下冊《故宮》學習過程中,教師除了對文章的基礎知識講解之外,還要讓學生理解故宮中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內涵。為了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教師可以選擇與故宮有關的數據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如《我的家在紫禁城》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一系列書籍主要針對兒童進行內容設計,利用幽默的語言和鮮艷的圖片,將故宮中的文化、建筑、人物等完美詮釋出來,實現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有效理解。
   (三)讓傳統文化“動起來”。我國傳統文化故事具有很深的哲理性,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很難領悟其中的真諦。此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動漫,讓傳統文化“動起來”。該系列動漫將中國傳統習俗、節日等引入其中,以《弟子規》為題材的《孝孝龍歷險記》便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動漫可以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將中國傳統文化有效表達出來,并以現實角色為原型,打造出生動的劇情,成功吸引小學生的眼球。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上述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但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提升,為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提供了更多機會。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承載著傳承歷史文化的重任,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能力,探索出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新視角,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最終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989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