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Pad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現代社會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同現代教育技術的相互整合,就能夠滿足主動適應以及課程變革的要求。因此,本文通過Pad技術的使用,希望能夠幫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升其整體的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學習效率全面提升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Pad技術
對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教育技術出現在課堂教學之中。作為學校,身為教師,就需要抓住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途徑,基于與時俱進的要求,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這樣才能夠滿足教學要求的同時,推動教學的持續實施。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Pad 技術應用的基本原則
(一)學生主體原則
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師,還需要基于“以生為本”的原則,實現道德與法治同Pad技術的相互融合。在進行電子教學設計中,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確??梢試@學生身邊的事例來開展學習活動。如與同學之間不能良好相處、學習成績下降等,都可以極大限度的幫助學生,讓學生知道如何去面對這些問題。
(二)教法有效原則
紙質教材只能夠提供最基本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但是卻無法提供掌握對應內容的方式方法,這就是紙質本身存在的弊端。但是通過電子教材內容的加工與改造,不僅可以滿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要求,分析當前社會的需求、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還需要基于學生的基本興趣作為中心,利用Pad如中國夢的微課、夢想視頻等。
(三)資源開放原則
利用Pad移動學習優勢,就可以獲取大量的時事資源。在課前,通過Pad搜集對應的資料,并且在主持人進行新聞資料解說中,同學就可以利用自己的Pad來觀看其余的時事新聞,從而對于主持人未整理的資料進行補充,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提高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的參與性[1]。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pad 技術的應用途徑
合理的利用Pad技術,主要表現在資源的下載、自主的評閱以及課后作業布置等各個環節,在具體的利用之后,才能讓教師與學生發現Pad技術的利用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一)搜集整理 Pad 技術下的資源
通過學校的資源庫平臺以及合作的云平臺之中的海量學科資源,就可以實現對備課資源的豐富,為后續的教學設計提供基礎,并且配合資源平臺,進行教學案例的搜集,觀看對應的視頻資料,學習其教學思路,同時也可以利用相關的設備和計算機應用軟件來實施數字化的改造。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傳統模式下的設備模擬技術逐漸被取代,而在教學之中,數字化視頻資源得到廣泛的應用。
如,針對“少年有夢”這一課,首先可以利用Pad技術來進行資源的搜集,首先針對教材之中的視頻、圖片、語音、動畫等進行素材上的搜集,并且做好對應的分類,針對“少年有夢”,其初期階段主要是對人們艱苦奮斗的視頻、中國夢視頻以及熱氣球圖案等視頻進行搜集。之后,就是初期的制作,通過初期的篩選,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繼承軟件從而來編輯對應的圖形、聲音、圖像、動畫等。在這一階段,教師通過整合搜集的資源,如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夢,就可以將自己的錄音增加到中國夢的視頻中去,在熱氣球上配合學生的語音音頻,這樣就可以滿足教學之初的要求。
(二)利用Pad 自主評閱功能,激發學生興趣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隨著討論研究的深入,再加上書寫過程,在課堂之中會選擇利用小組的方式,但是傳統課堂中,基本上都是以小組的口頭匯報、書面作業的方式來進行。而利用Pad,直接將結果上傳到公共討論屏上,實現文字與圖片的相互分享。在作品的展示環節,可以基于小組互評的基礎上,選擇小組一名學生在臺上講解小組的作品,之后再由全班的同學來進行評分,并且基于反饋的具體結果和學生的推介情況來分析,了解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從而給予對應的表揚,如,還可以設置對應的獎項,即最佳技術應用獎、最佳排版獎等。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整個班級的進程,同時在欣賞他組成果之后,也可以激發自己小組的進程[2]。
如,在網絡交友新時空的教學中,通過課堂的展示,將學校景色圖片下發給學生的Pad之中,并且提出,除開我們看到的影像之外,還可以看到什么?通過圖片影像,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調動課堂氛圍。在后續的環節中,將吳凡的故事發到Pad之中,讓學生對于這一個故事進行平路和跟帖,并且觀看他人的評價,這樣的方式,將課堂的氛圍與生活之中比較感興趣的畫面相互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以提升實際的作答效率。
(三)利用Pad布置作業,開展實時評判
通過學生空間或者是智能作業批改系統完成課后作業的布置。首先,這樣的徐東西方式,能夠讓學習者完全擺脫時空的束縛,充分利用各種場所與時間來進行學習。結合Pad之中的電子書包軟件,就可以讓學生利用手中的Pad從而進行課后的輔導與答疑處理。
如,在完成增強生命的韌性的學習后,學生就可以完成對應的作業,并且分析“現實”和“網絡”交友之間的差異,每一個學生的觀點和態度都有所差異,這個時候,學生就會詢問教師來解答,通過學生的Pad,教師就可以看到學生的評論。這一個平臺,給予學生極大的空間,讓其可以自由的進行學習與探究,從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也可以利用Pad或者是收集,及時的評價學生的作答,寫上對應的評語。這一種方式,不僅方便學生通過Pad來進行對應的查看與修改,同時也減少了教師紙質作業批改的繁瑣,為教師增加了自由性[3]。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相互結合起來,還應該考慮到過于偏向技術的使用,要懂得從基本學情入手,基于教學的根本目的,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優化,從而融合對應的指導思想,做好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希望通過本文對于Pad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的應用,能夠滿足整體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高天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12):61-63.
[2]杜立壽.運用信息技術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功能[J].學周刊,2018(01):160-161.
[3]宋儀平.淺談道德與法治課中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98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