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高中化學中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中化學屬于高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屬于理科的范疇,對學生的學習和創造具有一定的主導作用??v觀這些年的高中化學教學,筆者切身的感受到,要想讓學生的化學成績有所提高,就要注重對學生化學科學素養的提升,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要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為主線,訓練學生的化學技能,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注重;學生;科學素養;提升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高中化學教師,要想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能夠在將來的社會中屹立于知識之林的未來人才,就要多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雙重提高,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構建,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要從長遠發展的眼光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方法,從人才和知識的關系看待學生的培養,注重鍛煉學生的才識,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思想,把灌輸知識轉化為注重實踐的教學行為,注重引導學生了解化學本質,調動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讓學生有主動參與意識,在活動中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提高。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不斷地嘗試新型教學方法,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合作精神,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仍然走著傳統教學的道路,以知識的灌輸為主要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把知識直接告訴學生,然后讓學生用習題去印證知識,用習題去記憶概念、記憶現象,這種本末倒置的教學現象會抹殺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變得麻木,變得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認識,更不敢把學得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有自己的問題,這種方法過于古板,會扼殺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這是現代教育的弊端,更是眾多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避免的現象和行為,現在仍有許多學校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連一些化學實驗現象都只是教師的口述,而不給他們親自動手或觀看演示實驗的機會。作為一門高中化學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方法,采用先進教學手段,把課堂上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把學生當成是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去學習,組織學生去參與,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讓小組合作成為學生的一種思想,在教學中多結合現實生活,多與學生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允許學生有自己不同的認識,盡量走進學生的內心,與學生零距離溝通。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許多的高中教師都具備豐富的知識,在教學中有豐富的經驗,他們知道學生的哪些知識比較薄弱,哪些知識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更加的細致,但是這種思想恰恰扼殺了學生的思想,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懶惰,不愿意去質疑,常此下去,當學生遇到難題時就不知所措,作為高中化學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不一定所有的知識都允許學生認識正確,有些知識在學生思維錯誤以后,教師再去糾正也是提高學生認識度的一個過程,訂正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要多注意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筆者認為,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面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①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②著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訓練。如在講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時,告訴學生每一族學習一種代表元素,再推及同族其它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結構、性質的異同點,以及聯系與區別,同時還應增加課堂討論與練習時間。
三、創設情境,為合作探究奠定基礎
(1)依據實驗現象,激活學生的合作探究興趣。在化學中有許多的實驗操作,化學實驗中有好多實驗現象非常有趣,有些會出現沉淀物,有些會出現顏色的變化,這是激起學生實驗興趣最好的時機,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且做好實驗記錄,這時可以多讓學生進行合作完成,讓學生進行不同的分工,在合作交流中享受學習的樂趣。例如:在Cu與稀 HNO3實驗的教學中,為了明顯地觀察到NO無色氣體,我們可引導學生進行如下的改進實驗:取一個U型管,在合適的橡皮塞上扎入一根螺旋狀的銅條塞在U型管一端,往 U型管的另一端加入稀HNO3,至U型管的左側完全淹沒銅絲。這樣,可觀察到在銅絲附近有一段無色氣體柱。U行管左側產生液面下降,產生藍色液體,U型管右側液面上升。這種變化現象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激情,也為他們的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
?。?)依據生活事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不要忽視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上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學習"白磷的性質"時,教師可讓學生閱讀以下材料:在二戰期間,美國有個偵探小分隊發現在一座深山里有個隱蔽的軍火廠,上級要求小分隊在十天內摧毀這個軍火廠,結果小分隊只用十幾只老鼠在其背上涂了些液體就完成了任務。閱讀完之后提出問題:文中的液體是什么物質?設想一下,該液體的突出作用。士兵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學生在這樣問題的指引下,定然會認真的閱讀文本內容,并運用其中的知識予以解答,這也體現了化學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特點。
?。?)依據原有知識,激活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心理。在“苯酚”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復習有關“醇”的知識來探究苯酚的性質:羥基與烴幾直接相連的化合物是醇,那么羥基和苯環直接相連的化合物是否還是醇?羥基與苯環直接相連的化合物屬于什么類別的化合物?該化合物與醇類有無相似之處?該種化合物的性質又怎樣?這一系列緊密聯系的問題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學生會認真地去做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進而得出結論。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在新課程理念下,應由激發學生積極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索學習,由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和求異創新。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豐富生動有趣的實驗現象。
參考文獻:
[1]張釗.淺談高中化學教育中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電子制作,2015(05).
[2]趙海鵬.論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6(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6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