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錯誤中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青年教師具有獨特的性格特點,他們思想活躍、敢想敢做、有熱情、創新能力強,但是同樣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經驗缺乏、耐心不足、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等,特別是在教學經驗上面,對幼兒犯錯時,應該如何機智地處理,將幼兒的錯誤轉化為教育契機,促進成長,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青年教師;面對錯誤;成長
青年教師是一個學校的新鮮血液,也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具有獨特的性格特點,思想活躍、敢想敢做、有熱情、創新能力強,這些都是他們寶貴的財富。在他們的身上,同樣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經驗缺乏、耐心不足、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等,特別是在教學經驗上面,他們很難做到像老教師那樣舉手投足間就可以將一道難題輕松化解。我想許多青年教師一定都有同樣的困擾,那就是在面對幼兒犯錯時,應該如何機智地處理,將幼兒的錯誤轉化為教育契機,這也正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作為一名年輕的幼兒教師,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我們無法強制規定幼兒不犯錯,畢竟他們還只是一群3-6歲的幼兒。在美國,教師與幼兒一般都有一個權利和義務的約定,幼兒的權利中有一項是“犯錯誤的權利”!看到這個你感到驚奇嗎?老師這是在鼓勵孩子犯錯誤嗎?那就讓我們先看兩個案例吧。
案例一:中國式教育對待孩子錯誤的方式
為了讓兒子練習好書法,媽媽特地買來了上好的羊毫筆,可是貪玩的兒子竟然將羊毫筆的筆毛全部拔了下來貼在鼻子上,還興奮地說是在表演圣誕老人。媽媽見了氣憤不已,用光溜溜的毛筆桿點著兒子的腦門質問兒子為什么這么做。兒子倒還有理,說他根本就不喜歡書法,他喜歡表演。媽媽見兒子根本無悔改之意更加生氣了:“我看你是不是不想吃飯了,墻邊站著反省去!”兒子到底是不怕媽媽的,倔著說就不。爸爸在房中聽到了,怒氣沖沖地跑出來朝兒子怒吼道:“我看你小子吃豹子膽了,該挨揍了是不!”兒子立馬像泄了氣的皮球老實了許多。
案例二:美國式教育對待孩子錯誤的方式
一位中國留學生給美國的一個家庭當家庭教育助理,有一次給小主人買來了中國的珠光筆,這種筆能在任何地方畫出流光溢彩的道道,像星星一樣閃著光芒。小主人對這種珠光筆很感興趣,可是沒想到的是小主人在他自己的房間里“揮毫潑墨”,“肆意妄為”,雪白的墻壁上滿是“金蛇狂舞”,他的小手和臉上也布滿了奇異的圖形,在光線的照耀下閃著“美麗”的光彩。
那位中國助理慌了,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嚴重的錯誤,她準備面對現實,承擔所有的一切:“Sorry,先生,我想我犯了個嚴重的錯誤,這些該死的珠光筆是我給他的,沒想到發生這樣的事情,實在抱歉!”
“不,你沒有錯,我還要謝謝你!你在成就一個未來的創造家!”先生抱起了他的小寶貝,“啊,親愛的寶貝,你太棒了,你簡直就是個天才,簡直是達·芬奇第二!”,說著親了下小寶貝,“你很有創造性,很有想象力,小寶貝,爸爸為你感到驕傲!不過也許你應該跟姐姐好好學習怎么使用這些神奇的珠光筆才是,你將來肯定會是個裝飾設計師?!?
看了上面兩個案例,你會做何感想呢?同樣是對待孩子的錯誤,兩種教育方式卻截然相反,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會造成孩子不同的性格和命運,前者可能會很聽話、乖順,但缺乏主見習慣于聽從別人,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后者則可能會內心舒展,豪邁,頭腦靈活,富有創造性。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況且孩子呢?我們大人在小的時候不也犯過很多可愛的錯誤嗎?犯錯誤是孩子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經之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博士很早就說過“不犯錯誤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當我們用斥責聲和吼聲逼迫孩子聽話不犯錯誤的同時也是在扼殺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孩子不犯錯誤的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壓抑自己的想法、聽話、乖順,放棄嘗試。
對孩子來說,每一個錯誤不僅是挫折,也是經驗的積累,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和不可或缺的,將會成為推動他們更好成長的一種動力。如何將錯誤轉化為幼兒更好成長的動力,那就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都遇到過那些總是愛犯錯的孩子,每天都會收到許多其他孩子對他們的告狀,雖然經過我們的教育但過不了多久又會再次犯錯。那么,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呢?在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 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分尊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的心似乎變得單調,他們習慣于用成人心理學來思考一些孩子的問題。孩子們的心是豐富多彩和有趣的。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我們需要用心去體驗,用愛去探索。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這需要我們理解和尊重。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指出:教育的可靠途徑是了解幼兒。如何了解幼兒,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學會觀察幼兒,做到先觀察后教育。觀察是研究幼兒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兒園教師有責任尊重我們的觀察對象——幼兒,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權利,保護他們免受任何強迫和身心傷害。在觀察過程中,教師絕不能認為孩子年幼無知而左右他們的思想,更不應以“教師是為了你好”為理由,用善意的借口來傷害孩子的自尊,剝奪他們的權利。
二、 對孩子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幫助
寬容不是放手,而是和平開明地指導。如果幼兒因為年幼無知而做錯事或說錯話,身為教師應該親切地引導他們,讓他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缺點,而不是嚴厲地指責和批評。在應該給予幫助的時候,教師應該多給幼兒一些幫助,讓幼兒知道老師對他們的關心。這樣,在糾正自己的缺點的同時,孩子們會更加信任老師。
三、 對孩子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
批評也是一門學問,是教育過程中幫助幼兒更好成長的一種手段,但并不像我們以為的那么容易,要想讓幼兒在批評中得到成長,首先,要明確批評的目的。批評是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錯誤和錯在哪里,以幫助他們將來改正錯誤,而不是讓他們對老師產生害怕情緒,再也不敢“制造麻煩”。其次,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教師的批評應該針對事實本身,而不是侮辱兒童的人格和傷害他們的自尊。教師在批評幼兒時不應對他們產生負面影響,必須仔細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允許他們的反駁,這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思想,從而幫助他們。
常有人說:“我們不怕老師太認真,怕的是錯誤的認真?!碑斀竦慕逃龖撌且环N“燈塔式”的教育,為幼兒更好成長起到引航的作用,而不僅僅是枯燥無味的“填鴨式”教育。因此,每一位教育者都應該從心底認同,孩子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也不應該被貼上各種“壞孩子”的標簽。身為教師,我們要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善于理解幼兒的想法,欣賞幼兒的童心,并允許幼兒犯錯,引導幼兒在錯誤中學習,從錯誤中獲得更好地成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