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教學幾何知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幾何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由于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他們的空間感知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都還不發達,認知能力有限,生活經驗欠缺,在學習幾何知識時感到非常的困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讓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要讓學生去感悟、去觸摸、去感知、去操場、去計算,從而達到動中學、學中樂。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幾何知識  復雜  簡單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170-01
   幾何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由于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他們的空間感知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都還不發達,認知能力有限,生活經驗欠缺,在學習幾何知識時感到非常的困難,但是作為數學教學,我們必須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幾何知識對我們實際生活的意義和作用,學習之中,讓他們感知到幾何就是生活組成部分,是我們必須掌握好的知識點,下面就小學數學中教學幾何知識談一些感受。
  1   讓學生從生活中探尋“幾何”知識
   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何圖形無處不在,它總是構成了這個大自然,它來源于我們生活之中的每個角落,我們可以讓學生觀察、撫摸、去探尋,你看到了“點”嗎?請你說一說太 陽是什么形狀?月亮是什么形狀?地球又是什么形狀?我們家房子是什么形狀?門是什么圖形?客廳是什么圖形?墻角是什么圖形?操場是長方形嗎?可以拿一個方形的盒子,讓孩子們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每個面是什么圖形?通過學生的觀察和教學引導,學生會發現了很多奇特的圖形,非常有趣這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些東西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幾何知識,它們是我們的生活的朋友,它們組成了我們的大千世界,我們以后要好好學習這些知識,與幾何知識交朋友,讓它們為我們人類服務。我們也可以拿一個圓讓學生感知,這是什么圖形?你在哪兒看到了的?它是封閉的嗎?你能感知它的大小嗎?再讓小朋友分小組討論:圓形在哪里見過?有大小之分嗎?你能用圓組成一個小動物嗎?例如大熊貓。同樣,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摸一摸你的課桌,你發現了什么?課桌面是什么形狀?它的大小你能想象出來嗎?讓孩子們閉上雙眼,用雙手親自摸一摸課桌面,感知桌面的大小、形狀,并展開聯想,在你的生活之中還在哪兒見到這些圖案?它們是什么物體?你喜歡嗎?通過一系列的實摸物體,小學生能初步感知到幾何圖形的大小、形狀、特征,從而逐步形成幾何空間感觀。
  2   畫一畫,拼一拼,直觀感知幾何圖形的形成原理和構造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孩子親自用手先拼一拼,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感知,讓他們用不同形狀小塊自由組合,自由拼揍組成一個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梯形等各種直觀,漂亮的圖案。通過實際的操作,讓他們感知幾何知識就是我們生活中來的,并運用在生活之中,然后我們再讓學生把組成的幾何圖案拆開,又發現了新的圖形,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從一個圖形變成另一個圖形的神奇過程,從學中樂,樂中學,在玩中拼,在學中拆,既培養了學生的感觀能力,同時又培養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找到各種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然后我們再要求用直尺、鉛筆、紙親自畫不同的圖案,這樣難度很大,作為老師,可以先作示范,在黑板上慢慢地畫幾個不同的幾何圖案,邊畫邊講述,再讓學生親自畫幾何圖案,例如說讓學生畫一條直錢,一條射線,一條線段,這時老師問學生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是什么?怎么來表述。再讓學生畫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老師問: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正方形有幾條邊?有幾個角?長方形呢?圓呢?學生畫完以后,讓學生討論:這些圖案你在生活中見過嗎?舉例說明:課桌面是長方形,門是長方形,鐘表面是圓形等。通過學生的畫,進一步讓學生感知到幾何知識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們必須掌握好的知識點。
  3   教學幾何知識,多讓學生計算、測量
   例如,在教學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感悟周長的含義,讓學生明白周長是什么意思,用手摸一摸,看一看,閉上眼睛思考:長方形周的長是什么?怎么去度量并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通過這一系列的感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長方形的周長就是長方形四周的長度。再具體一點就是長方形的四條邊的長度之和,這一下學生就知道了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了,就是用直尺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度,再把2條長的長度加上兩條寬的長度,即四條邊的長度之和。以此類推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長了。這了更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并計算好長方形的周長,我們可以將學生帶到長方形的籃球場上,讓學生測量操場的周長是多少?問學生:學?;@球場是什么圖形,它的周長是多少?學生通過觀察得知操場是一個長方形,要求周長,必須先用卷尺測出操場的長度和寬度,再用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進行計算,從而求出籃球場的周長,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動手動腦,更加靈活地掌握運用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并能準確計算出長方形圖案的周長,這樣以來,讓幾何知識深深地扎根在學生的腦海之中。
  4   教學幾何知識,多讓學生理解、感悟、操作、計算
   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時,由于難度很大,空間認知有限,以前從沒有這方面的基礎,所以我們一定要做耐心深入細致的工作,先讓學生實際感知圓柱體有幾個面?(上面、下面和側面)上底面和下底面是圓形,可以用圓面積的知識去計算上底面和下底面的面積,可是學生不知道側面是什么形狀?這時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具,慢慢地展示,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再展開,讓學生充分感悟,噢,原來圓柱的側面實際上是一個長方形,再請觀察“長方形”的長是什么呢?寬又對應的是什么呢?老師這樣反復展示幾次,學生的空間觀念終于感知了原來“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圓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這樣以來圓柱的表面積就可以計算了,先算出兩個底面的面積,再算出側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最后再加起來,就求出了圓柱的表面積。這樣一個非常復雜的幾何知識,通過我們反復的展示、感悟、計算,就學會了!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讓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要讓學生去感悟、去觸摸、去感知、去操場、去計算,從而達到動中學、學中樂,逐漸形成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知識解決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0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