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從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實施小組合作,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加強引導啟發,科學規劃自學流程;鼓勵學生操作,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幾方面重點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以期通過本文研究為小學數學一線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45-02
前言: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使得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真正主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因受傳統教育思維的局限,以“注入式”、“灌輸式”的方式為學生講解傳授知識點,忽視對學生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對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數學學科知識具有抽象性的鮮明特征,對于處于成長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如果以直接講解的方式傳授數學知識,則會進一步增加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甚至會挫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吃透數學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降低學生數學知識點的學習難度,促使學生在知識點的學習時可以進行主動探索。
例如,在“認識時間”一課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動畫片《熊出沒》的片段,展示光頭強一天中的作息時間,引導學生準確說出光頭強每個活動的準確時間。隨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向其他學生講述一下周日一天的活動安排,加深對時間的理解。
二、實施小組合作,激活學生數學思維
小組合作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轉移到學生手中,而教師則需要扮演“指揮組織”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設計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數學問題,使得學生在小組討論環節中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激活學生數學思維。
例如,在“統計”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將學生劃分為4-6人的合作小組,為每個小組下發班級內最近一次的數學測驗成績單,要求各小組尋找出本組成員的數學成績,將其制作成統計圖,并對本組成員的數據成績加以分析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幫助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
三、加強引導啟發,科學規劃自學流程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教育思維的局限,從灌輸式教育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來,尊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啟發,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正確方法,幫助學生科學規劃自身的數學學習流程,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指明方向,確保學生的數學學習有的放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
例如,在“化工廠有一個水槽,共有甲、乙兩個水管,分別負責出水和進水,假設甲水管每小時出水3噸,乙水管每小時進水2噸,現在部門人員要將甲乙兩個水管同時打開,請問需要費時多長時間才可以將水槽的水全部放完?”在這一習題的解答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題干中的已知條件,隨后學生利用所學習的方程知識點列出方程并計算出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
四、鼓勵學生操作,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并為現實生活所服務。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予以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動手探究的方式明確數學規律、概念、公式等知識點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揮棒”作用,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生活教學情境,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加強對學生的巧妙點撥與引導啟發,科學規劃學生自主學習流程,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并通過學生實踐操作的形式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使得學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敬振.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131.
[2]陳虎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氛圍[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9):1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