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國主旋律電影類型化發展與突破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依據類型理論,立足于主旋律電影的歷史唯物主義,按照我國主旋律電影長久以來的發展特征,將其劃分為與類型電影融合發展階段以及向高概念電影突破靠近階段,并由此得出主旋律電影與時俱進的階段性、突破性的發展趨勢。通過此種歷史階段性的劃分,為人們梳理和認識主旋律電影提供參考。
  【關鍵詞】主旋律電影;類型化;高概念
  主旋律電影是指以影視為媒介,運用視聽語言,充分展現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大革命歷史或是與普通觀眾生活相貼近且弘揚國家主流價值觀、謳歌美好人性的影片。這意味著主旋律電影不僅僅需要反映國家主流意識形態,還必須主動承擔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義務。但通過對主旋律電影多年來的發展研究我們可以看出,不同時期主旋律電影所蘊含的內核以及人們對其的闡述不是一成不變的,主旋律電影自誕生起,就一直隨著國家經濟、文化、社會,特別是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目前人們對于主旋律電影的階段性劃分還存在較多爭議,本文立足于主旋律電影的歷史唯物主義,通過歷史階段性的劃分總結歸納出主旋律電影發展中的兩點代表性特征,即類型化與高概念化,為人們梳理和認識主旋律電影提供參考。
  一、主旋律電影類型化的發展
  類型電影的概念源自于好萊塢,在電影理論中,類型是指(商業)影片分類的基本手段。目前人們普遍熟知與采用的分類包括喜劇片、愛情片、科幻片、戰爭片、歷史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紀錄片等等。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在市場逐漸開放的大環境之下,我國主旋律電影抓住了好萊塢類型片引入的良好時機,嘗試并逐漸熟練的將嚴肅的主流意識形態與類型化敘事巧妙糅合,使主旋律故事更加貼近市場與觀眾,為主旋律電影開辟出一條寬闊的市場化道路。1996年底由馮小寧執導的電影《紅河谷》在國內上映,該片以20世紀初的中國西藏為背景,演繹了一段漢藏兒女并肩抗戰的英雄愛情傳奇故事。其后上映的主旋律影片還有《黃河絕戀》(1999)《云水謠》(2006)等,這一系列電影在主旋律故事中采用了愛情片的類型元素,有意的邀請了當時中國電影市場上年輕而有影響力的明星加盟,并且開始將目光轉移到小人物、小事件,關注英勇故事與英雄人物背后的愛恨情仇。值得一提的還有于2009年上映的、云集了172位明星出演,被稱之為中國電影人集體向共和國獻禮的史詩巨片《建國大業》。作為主旋律電影與類型元素(歷史片)結合的又一力作,《建國大業》在上映四天之內就迅速突破億元大關,刷新了此前由商業片《赤壁》保持的國產片票房最快過億記錄;同年10月《建國大業》在香港上映后走勢同樣強勁,票房直逼500萬元,擊敗了同期在港上映的多部好萊塢商業大片。全明星陣容、轟炸式營銷再加上恰逢建國60周年慶的絕妙檔期共同促成了這部主旋律電影的成功。《建國大業》在藝術創作與市場運作方面的成功側面印證了主旋律電影與類型電影融合的大好前景。
  發展到2018年,先后上映的戰爭片《紅海行動》和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也在主旋律電影歷程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紅海行動》上映一個月就累計收獲票房高達33.93億元,這一成績超過了周星馳導演的商業片《美人魚》,目前位居中國電影史票房第三位,并且先后獲得了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獎等重要獎項。作為主旋律電影,在主流價值觀方面《紅海行動》依然延續了傳統主旋律電影所宣揚的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模式,但與此同時作為新時期的主旋律電影,《紅海行動》在主題展現的深度與維度上變得更加多元化,影片既突破性的將故事范圍擴大至國際背景中,又展現了個中角色細膩的情感世界。在對于英雄人物的塑造上,也不再局限于主旋律電影中英雄必須至善至美的單一形象,體現出了新形勢下主流價值觀表達的新與變。在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專業化的新的歷史生態下,以《紅海行動》為代表的主旋律電影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和發展時期,主旋律電影創作者們和廣大觀眾同樣在不斷的融合與突破之中取得進步。
  二、主旋律電影高概念化的突破
  多元化的類型片生態是支撐一個成熟電影工業的必然選擇,一味堅持單一化,一方面容易導致創作瓶頸,另一方面也容易走向創作極端?!爸餍伞彪娪盀橥黄谱陨眍愋途窒薷冻隽酥T多努力,但在產業環境、市場結構、觀影審美日新月異的形勢下,“主旋律”電影要做到與市場準確對接,僅僅依靠明星化、類型化等局部突破是遠遠不夠的。近兩年來,我國電影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階段,主旋律電影票房破億也早已不是傳說。海外爭先涌入的類型片加劇了國產電影的市場競爭,主旋律電影與類型片融合接連獲得成功,但卻始終無法走出國門,贏得不同文化價值觀下西方電影市場的關注。創作永無止境,高概念或許可以成為主旋律電影新的突破口。
  高概念電影的典型代表作如好萊塢經典大片《加勒比海盜》、《蜘蛛俠》、《星球大戰》等。沖擊性的視覺效果、淺顯易懂的故事情節、廣闊的市場潛力和極高的宣傳營銷性是高概念電影的核心概念。國產電影對高概念電影的借鑒和效仿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英雄》,成功的“高概念”使國產電影收獲了希冀的高回報,幾年時間內借鑒高概念電影模式制作而出的國產電影層出不窮,主旋律電影自不例外。有學者研究指出早在“建國三部曲”系列時,主旋律電影就已高概念化。但本文認為,直到2019年郭帆執導上映的主旋律電影《流浪地球》才正式鮮明的采用了高概念電影的制作模式,近乎好萊塢大片的觀影體驗和全線投入的營銷宣傳,使得《流浪地球》自上映以來就引發了全民式的大討論,美國《紐約時報》更稱其為“中國電影制作新時代的到來”。直到電影下映,《流浪地球》累計收獲票房46.9億,目前居于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二位,票房口碑雙雙迎來大豐收。作為一部標準的高概念化主旋律電影,《流浪地球》不僅著重打造了極富有沖擊的感官效果,還保留了人類對于歷史和人性光輝的關照。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國情懷和現代意義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交相輝映,感人至深?!读骼说厍颉纷叱鰢T在海外上映,更象征著主旋律電影原始意義的突破與擴展,即使是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核心價值觀,也不能阻隔人們對于藝術的接受和追求。作為主旋律電影的《流浪地球》在藝術創造上是否只是曇花一現?未來主旋律電影和高概念的融合還能否再次創造歷史?答案從國內現有的電影工業來看似乎仍存爭議。但事實是只要堅守本心,真情實感的傳達人文情懷與民族文化,主旋律同樣可以打動人心,從而贏得更高的藝術成就。
  三、結語
  主旋律電影一路走來,在類型元素和高概念化雙維度的融合中求索,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將繼續肩負著嚴肅崇高的歷史使命,承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義務,弘揚國家主流意識形態,主旋律電影與一眾商業片的不同也在于此。因此及時預防主旋律電影在發展過程中的過度商業化、娛樂化,作到張弛有度、合理融合變得尤為重要??v觀主旋律電影發展史,是一段興起、融合與突破的過程,一代又一代的主旋律電影創作者們始終秉持初心,堅定不移的弘揚著中華民族的美好品質和優良傳統。在我國還有更多豐富質優的文化資源等待著電影創作者們發掘,未來主旋律電影應當積極利用國際話語權,更加充滿文化自信的站在全球化視野之下,為我國輸出核心價值觀,贏得更多的文化認同與理解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袁冶 砥礪前行的三十年——主旋律電影中的意識形態話語表述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8,(31):71-72
  [2]馮曉彤 新主流大片時代:縫合機制與范式升級——從《戰狼2》《建軍大業》說開去[J].四川戲曲,2018,(6):41-44
  [3]劉思佳 類型化·市場化·大眾化——論改革開放四十年主旋律電影創作理念的轉型[J].當代電影,2018,(7):112-115
  [4]宋曉婷 中國主旋律電影敘事研究(1987-2006)[D].浙江:浙江大學,20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128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