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中國瓷器發展歷程及其典型特征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一團泥土的智慧幻化出令人震驚的陶藝工藝作品。經由一千多年的完善,終成為了全世界 震驚的奇跡。經過了商、周的開展,秦、漢、六朝開拓,隋唐五代宋遼的積累;以及元明清時期的瓷 器創作。在實踐中,它與平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產技術不斷創新和改進,生產精細。充分體現了 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此過程中,中國瓷器的歷程最具有影響力,最成熟的階段是宋、元、明、清,了解其臺陶藝工藝制作過程及其典型的代表特征,對整個了解中國瓷器重要的意義。在古代中西 貿易溝通的紐帶,同時陶瓷制作也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關鍵詞:陶藝作品;勞動人民;典型代表
  瓷器不僅是中國偉大的創造,更是世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物,也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陶器向 瓷器的漫漫轉變,歷經了幾個朝代的轉變。接下來由我來向大家介紹由宋、元、明、清瓷器的發展歷程 及其典型代表的特點。
  一、宋朝瓷窯繁榮及官窯瓷器特征
  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瓷器的發展。也就是說,中國陶瓷發展歷史悠久,文化民族內涵 渾厚。宋代是我國瓷器發展史上一個極為繁榮,輝煌的時代,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吸收 了唐朝的瓷器風格,還開創了本身獨有的特色,而且沿用至今。窯爐廠遍布全國,技術趨于多樣化。到目前為止,中國考古學家在170個縣發現了古代陶瓷遺址,其中130個縣有宋代窯址,占總數的 75%。由此可見,宋代瓷器業分布廣泛。
  宋代出現了國內外許多著名的窯爐。以“五大名窯”(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其中官 窯為其中的典型代表(圖一)官窯主要燒制青瓷類,在大觀年間,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聞名。官窯 瓷器選料高檔,用料嚴選,胎質細膩,胎色顯現出紫黑色,足口及口沿釉薄處呈紫黑色,因此有 “紫口鐵口"之稱。釉厚如凝脂,釉面光澤如玉,光澤柔和。釉料種類繁多,如粉綠、灰綠、翡翠、米色等。釉面是官窯器皿的主要特征。總的來說,宋朝官窯瓷器的特征:一是瓷器造型精致,氣宇 不凡,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二是釉色燒制水平高超,沒有半點瑕疵,也沒有小汽泡。三是釉層厚度 不但薄,并且線條流利。第四,底部有支痕的標記,無一例外。北宋官窯僅為皇室提供服務,征用最 好技術師,不計成本,出土質量高,形態較復雜,一直到現在,因此,流傳下來的瓷器都是稀世珍寶。
  除五大名窯外,宋朝另有以八大瓷窯系統為代表的民窯(耀州窯,磁州窯,越窯,龍泉窯,建陽 窯,景德鎮窯,定窯,鈞窯)這些民窯各具有地區特色,但另一個方面也受政治,制作方法限制,文 化習俗而又具有同一性。:而就在此時,景德鎮形成了簡練流動的特色。
  二、元瓷管理制度的瓷窯管理及景德鎮青白瓷器特點
  元代瓷器業在宋代與明清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由之前的百花齊放演變成了“一枝獨秀 ”,元代處于過渡階段,而這枝獨秀的花就是“景德鎮”。元代的青白瓷(圖二 它全身呈白色,晶潤 純白,如冰似玉,體態優美壯碩,面部塑造極奇傳神,線條流暢)仍是主要在景德鎮生產。而瓷胎 采取“二元方"法,此方式在原有的陶瓷更加白,其燒制過程中溫度更加高,且不容易變形。景德鎮 的制瓷業之所以能得到此發展,主要是技術創新的方面,其中也歸功于元代開創對制瓷業實行統一 管理制度改革一垂直管理制度。在裝飾技法上,創造了青花、紅釉兩種技法。燒成溫度升高,釉料 也發生了變化。與唐宋兩代比較,元瓷在胎骨上所顯示的時代風格就是形大、胎厚、器重、質硬、色白與分段黏接六大特征。并且陶瓷制作業有精細化的分工和管理,使其競爭力大大提高。
  三、明朝官窯體制及景德鎮巔峰陶藝
  明時期的官窯體制。歷代官窯雖有文字記載,但其歷史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晚期。但嚴格來說那些 還算不得一種正式的官款。在陶瓷史上,正式在官方設廠生產的瓷器落以正式的官款,只能從明初 永樂算起了。又將輪官制度改為專責制度,雖避免了專權的缺失,但也助長了消極不負責任的態度,對于整體來說弊多于利。明朝,我國陶藝又轉到了另一個旅程,明代前以青瓷為主,而明代以后 則以青花,此瓷器豐滿,渾厚,器形圓滑,給人種莊重之感、五彩成為主要的瓷色。這時期,景德鎮的發展達到了高峰,在制作陶瓷中工藝和藝術水平上獨占鰲頭,在世界享有盛名。
  景德鎮生產陶瓷特征:胎體較為厚重;裝飾多為寫意,畫面生動豪放;有款識,寫上 本朝年號款,且各款識各具有特點;清代陶瓷工業的曲折過程和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峰值陶瓷特征。清朝的陶瓷發展達到了巔峰,完全繼承了前幾個朝代優秀的碎片,但又將他們拼湊成完美的單個成品。樣式多,制作精美,也與當時朝代制度有關,中央集權發展項峰,也促進了清朝陶瓷制業作發展。
  以景德鎮為代表的清代瓷器工業,在清代達到了頂峰。但它也經歷了一個從繁榮到繁榮再到衰落 的曲折過程。其他民窯雖然也超過前朝歷代的陶瓷器的制作,但發展規模,生產卻無法與景德鎮無 法媲美的。景德鎮在清初經過一段短暫停滯,之后又快速走向興盛。經過康熙、雍正、乾 隆三代的發展,景德鎮的瓷器產業技術更加精湛,品種更加豐富多彩,已達到南北朝名窯的成功程 度。同時也是清政府對景德鎮制瓷業的重視,派遣督陶官來管理景德鎮御窯廠的窯務,不斷使窯產 品得到創新和發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發展史上的第二高峰。三個時期,不僅將彩瓷進一 步提升,而且創造了不同的瓷器種類。從繁榮到衰落的轉折點是乾隆時期。到了嘉慶時代,瓷器藝 術已經被摒棄了。但由于晚清時,社會動蕩不安,景德鎮制瓷業也隨之沒落?;矢G廠也于1855年停 產也就是咸豐時期。直至同治年間(1866年)后,才逐漸恢復了生產,但生產質量也今非昔比了。宣統年間,明、清兩代官窯廠,歷時500多年,終其一生。清末六朝,官窯和民窯在仿造瓷器都十分興盛。
  四、結束語
  通過對陶瓷從宋朝到清朝發展歷程及典型的代表特征??梢詮闹锌闯?,陶瓷業的發展并不是平坦大道,是一不斷學習完善的過程。領略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
  參考文獻:
  [1] 王倩,龔雙.宋代瓷器與宋代文化品格——淺談文化與瓷器的交互影響[J].藝術科技,2014(6):200-200
  [2] 鄧建民.淺談宋代陶瓷的藝術特征與審美趣味[J].陶瓷研究,2014(1):108-109
  作者簡介:
  袁杰(1997.8—),男,漢族,籍貫:廣東湛江人,廣州工商學院美術設計系,18級在讀本科生
 ?。ㄖ笇Ы處煟毫种緲s、孫音)
 ?。ㄗ髡邌挝唬簭V州工商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02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