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王者(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徐志偉
勝利日閱兵式上的明星
今年的5月9日,是蘇聯/俄羅斯戰勝德國法西斯勝利日63周年紀念日,莫斯科紅場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每年的5月9日,是蘇聯/俄羅斯的法定假日,全國放假一天。在蘇聯時代,每年的5月9日差不多都要舉行盛大的紅場閱兵式,其規模甚至要超過十月革命節的國慶閱兵式。蘇聯解體后,每年5月9日,俄羅斯全國仍然要舉行大規模的慶?;顒樱e行紅場閱兵式的次數則少之又少,進入新世紀以來,只在2005年5月9日的戰勝法西斯勝利60周年的紀念日,舉行了紅場閱兵式,但重型裝備并沒有亮相。今年的5月9日,既不逢五,也不逢十,在紅場上卻舉行了包括重型裝備的盛大的閱兵式,其意義自然非同尋常。
這次不同尋常的閱兵式,時逢俄羅斯的總統更迭,由普京時代向梅德維杰夫時代過渡,北約東擴的勢頭又咄咄逼人。致使一些人認為,這次閱兵式主要是給西方人看的。不過,筆者認為,與其說主要是給西方人看的,莫如說主要是給自己人看的。因為在這次閱兵式上,俄羅斯軍方并沒有拿出最新式的武器裝備,所展示的都是20世紀90年代大量裝備部隊的定型產品。它傳達給西方人士的是“俄羅斯要強化武裝力量的強烈信號”,而對于一般俄羅斯人民來說,則是振國威、揚軍威、增強凝聚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的手段之一。
在這次閱兵式上,搶眼的明星當屬T-90主戰坦克和“白楊”洲際彈道導彈。從威力上講,T-90坦克自然和“白楊”導彈沒法相比,但是,從威武的車姿和神氣的、行軍禮的坦克兵等方面來看,無疑,T-90主戰坦克是最耀眼的明星。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軍事媒體、俄羅斯軍方和廣大俄軍官兵對T-90坦克的一些評價吧!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西方軍事媒體認為,T-90坦克的研制,只是“俄羅斯軍方的權宜之計”。即使是俄羅斯軍方,也在研制之初相當“低調”,聲稱“T-90坦克就是在T-72B坦克的底盤上裝上了T-80U坦克的炮塔”制成的。當時的俄羅斯陸軍第一副司令H?格利克維上將曾說:“我們僅想改善我們現有的裝備,改善乘員的舒適性和火控系統。而如果裝備新一代武器裝備,價格將是原來的兩倍?!倍砹_斯的軍事媒體則認為,“T-90坦克是祖國坦克制造業的驕傲”,“T-90坦克是性能可靠且簡單實用的戰斗車輛,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武器”。俄羅斯的廣大官兵則認為,“T-90坦克是我所熟悉的坦克中最為可靠的戰斗車輛”,“它是如此地聰明能干,甚至能修正不熟練駕駛員的操作錯”。這些評價中,有褒有貶,使我們對T-90坦克能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兩大背景
在T-90主戰坦克的研制上,必須提到的兩大背景是蘇聯解體和車臣戰爭。
想當年,蘇聯是世界上的頭號坦克生產大國。光是超大型的坦克制造廠就有5個,到了蘇聯解體的1991年,還有3家坦克廠開工生產,其中的一家是后來歸屬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坦克廠。在俄羅斯境內,還有:鄂木斯克的“十月革命”坦克廠,生產T-80系列坦克;下塔吉爾的烏拉爾機車車輛廠(即烏拉爾坦克廠),生產T-72系列坦克。由于國際形勢劇變和蘇聯的解體,俄羅斯軍方“已無力同時購買和裝備兩種主戰坦克”。從部隊的維修和備件的供應上來看,同時裝備兩種主戰坦克也不合理。俄羅斯軍方人士“希望把生產的車型減為一種”。在這種背景下,是“保留T-72坦克,還是保留T-80坦克”,兩個廠家爭得不可開交,軍方也感到很為難。
再說,T-72坦克和T-80坦克都參加了實戰。伊拉克軍隊裝備的T-72坦克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表現相當差;而蘇軍的T-80坦克在車臣戰爭中因戰術運用不當和乘員訓練水平低等原因,損失也相當重。在這種背景下,重新研制和命名一種新的主戰坦克,既解決了“俄羅斯坦克標準化”的問題,又擺脫了T-72坦克和T-80坦克在某些方面的不佳名聲,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
T-90坦克由烏拉爾坦克廠研制,總設計師為波特金。研制代號為“188工程”,也稱為“現代化改造型實驗坦克”。它是在T-72BM坦克的底盤上裝上T-80U坦克上的1A45型火控系統綜合而成。無疑,T-90坦克的研制過程中,還充分吸收了海灣戰爭中T-72坦克受損的經驗教訓,在新坦克上極大地增強了綜合防護性。研制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1989年1月,“188工程”坦克就交付國家試驗。試驗樣車經過了14000千米的試車,“沒有出現嚴重的損壞和重大事故”。1992年10月,俄羅斯聯邦政府做出決定,將“188工程”坦克裝備俄軍,并決定將出口型的名稱定為T-90S坦克。其實,T-90坦克和T-90S坦克僅有小的區別。
T-90坦克于1994年開始小批量生產,到1995年9月共生產出107輛,率先裝備俄軍西伯利亞軍區第21摩步師的一個坦克團。不過,由于經濟等方面的原因,T-90坦克的生產和裝備速度相對緩慢,到2004年4月的近十年間,俄軍僅裝備了250~300輛T-90坦克。與衛國戰爭的4年間共生產了十多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此外,印度已成為T-90S坦克的最大買主,除了已經裝備的310輛T-90S坦克外,從2007年開始,印度還將特許生產1千多輛T-90S坦克,
21世紀初俄羅斯陸軍的“標準型坦克”、印度陸軍的主力坦克,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T-90主戰坦克。
識別特征
無疑,T-90主戰坦克具有現代T系列坦克的典型特征。這使兵器迷們一看便知道是蘇聯/俄羅斯的主戰坦克。但是,要想把它和T-72坦克或T-80U坦克區分開來,還要仔細地了解T-90坦克的外部識別特征。
掌握T-90坦克外部特征的關鍵,是看它的炮塔部分。猛一看,T-90坦克的炮塔很像T-80U坦克的炮塔,如裝在炮塔兩側的“窗簾”光電對抗系統等,但是,T-90坦克的炮塔正面的楔形爆炸反應式附加裝甲則和T-80U坦克有明顯不同。T-80U坦克炮塔楔形附加裝甲的下邴一般要加被動式附加裝甲,其弧形薄片式的結構很顯眼。車體首上裝甲外面的附加反應式裝甲塊也有叫顯不同,T-90坦克的車體附加的反應式裝甲塊更大些。此外,T-90坦克的前部側裙板外部,每側又加了三大塊方形附加裝甲板。掌握了這幾條,就不難將T-90坦克和T-80U坦克區分開來。
總體布置
T-90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為46.5噸,乘員3人,車長(炮向前)為9.53米,車體長6.86米,車寬(帶裙板)3.78米,車高(至炮塔頂)2.23米,和西方當代主戰坦克相比要低矮
得多。車內容積為11.04立方米,其中車體內容積為9.19立方米,炮塔內容積為1.85立方米。盡管從乘員的舒適性上來講還比不上西方的當代主戰坦克,但比起原來的T系列主戰坦克要改善很多。按俄羅斯坦克設計師的說法,T-90坦克的“乘員室足以能為3名身高1.75米的坦克乘員提供舒適的空間”。相比起T-72坦克(要求乘員身高在1.65米以下),是一個不小的進步,這也是為T-90坦克面向出口市場的一種考慮。
T-90主戰坦克的車內布置,從前至后分別為駕駛室、戰斗室和動力一傳動室。車體和炮塔與T-72BM的相同,總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車體正面和炮塔采用復合裝甲結構。
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中央,駕駛艙門向右開啟,駕駛員座椅懸吊在車體頂甲板上,提高了車底地雷爆炸時駕駛員的生存力。駕駛員席有1具寬視界的潛望鏡,夜間駕駛時可換為主/被動式駕駛員夜視儀。此外,還可以換裝駕駛員用晝夜兩用觀察儀,在被動工況下對景物的識別距離為400米。
車長和炮長位于炮塔內,車長在火炮的右側,炮長在火炮的左側。炮塔的正面傾角為35度,炮塔的正面裝有楔形反應式裝甲,炮塔的頂部也裝有反應式裝甲。
動力一傳動艙中,仍采用發動機橫置的布置方案,縮短了車體的長度。加上動力裝置由T-80坦克的燃氣輪機返回到傳統的柴油機,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強大的火力
T-90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2A46M-4型125毫米滑膛炮。和T-72坦克的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相比,主要是提高了射擊密集度和有效射程,并能發射炮射導彈。身管長為48倍口徑,由炮身、炮尾、搖架、駐退機、復進機、熱護套和炮膛抽州裝置等組成,帶自動裝彈機和雙向穩定器。炮閂為水平楔式,正常后坐距離300毫米,最大后坐距離為310毫米?;鹋诟叩蜕浣鐬?6~+14度,方向射界為360度。
自動裝彈機與T-72坦克的基本相同,為底部旋轉彈倉式結構,憚艙內裝有22發炮彈。向火炮裝彈的程序是,先裝彈丸,后裝藥筒。在雙工況下,車長也可以操縱裝彈。戰斗射速為8發/分鐘。當自動裝彈機出脫故障時,可以人工裝彈,由于車內未安排裝填手,只能達到2發/分鐘。當然,這是應急的情況。
T-90坦克的彈藥為分裝式,彈種包括: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殺傷爆破彈和炮射導彈,彈藥基數為42發(包括6枚炮射導彈),其中,3BM42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采用鎢合金彈芯,可在2千米的射程上,擊穿水平傾角30度的25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或擊穿450毫米厚的垂直均質鋼裝甲;新研制的3BK29型破甲彈采用串聯式戰斗部,在擊穿反應式裝甲后,仍可擊穿水平傾角30度的3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9M119M型炮射導彈采用激光半自動制導方式,可在4千米的有效射程內(使用瞄準鏡時),達到80%~90%的命中概率,破甲厚度可達650~700毫米,最大射程可達5千米。破甲彈和穿甲彈的最大表尺射程為3千米。炮射導彈只能由炮長控制發射,車長不能超越射擊。盡管炮射導彈的最小射程為100米,但是,在對2500米以內的目標射擊時,車長將優先選擇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或破甲彈,因為炮彈的飛行速度要比炮射導彈快得多。殺傷爆破彈用于攻擊輕型裝甲目標、有生力量、火力點及野戰炮兵陣地等,最大有效射程近10千米,此時只能使用高低水準儀進行概略瞄準。
輔助武器包括1挺7.62毫米并列機槍和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并列機槍裝在主炮的右側,彈藥基數2千發,所有的機槍彈裝在8條彈帶上(每條彈帶250發),彈帶裝在彈箱內。高射機槍裝在車長指揮塔頂上,由車長遙控操縱射擊,300發12.7毫米機槍彈裝在兩條彈帶上。高射機槍配有光學瞄準鏡,并有高低向穩定系統。此外,還有乘員自衛用的5.45毫米沖鋒槍和手榴彈、信號槍等。
T-90坦克采用1A45型穩像式火控系統,這是它的一個亮點。不過,按照俄羅斯軍方的劃分,整套系統包插1A42型自動化火控系統、夜視儀/熱像儀瞄準系統、車長綜合瞄準鏡、后視攝像系統。火控系統套火控系統,看起來有點使人犯暈,也和西方各國的典型劃分方法不同。不過,在仔細研究了它的各部組成后,最終可以理出個頭緒來。
1A42型自動化火控系統包括:1A43型綜合系統、“茉莉花”雙向穩定器和變流機三大部分。這里面又來了個系統套系統,使人進一步犯暈。其實,這個1A43型綜合系統(加上穩定器),才相當于蘇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主戰坦克上的火控系統,而其余的一些系統或裝置,則是這套綜合系統的擴展和提高。
1A43型綜合系統包括數字式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瞄準鏡(即二合一瞄準鏡)以及各種傳感器等,其核心是炮長用1G46型激光測距瞄準鏡,用于使炮長利用坦克炮和并列機槍進行射擊,以及炮長用它來發射和控制炮射導彈,是一種雙向獨立穩定的潛望式瞄準鏡,放大倍率在2.7~12倍之間可調,最小瞄準速度為0.05度/秒;激光測距儀的測距范圍為500~5000米。2E42-4型“茉莉花”雙向穩定器是一套機電裝置,可實現高低和水平的雙向穩定,垂直向的穩定精度為0.4密位,水平向的穩定精度為0.6密位。變流機的用途是為坦克火控系統提供36伏400赫茲的三相交流電。
T01-K01型夜視儀/T-01-P02T型熱像瞄準鏡,是一套炮長用的夜視夜瞄裝置。早期生產的T-90坦克上裝的是前者,其核心是“暴風雪”-PA型主/被動夜視儀。主動工況下的夜視距離為1500米,被動工況下的夜視距離為1200米。后期生產的T-90坦克上裝的是“龍舌蘭”-2熱像瞄準鏡,這是一種雙穩熱瞄鏡,可在夜間或晝間的多種惡劣氣象條件下對3千米遠的目標進行靜止間或行進間射擊。
TKN-4S型車長綜合瞄準鏡是車長的“眼睛”。車長用它來觀察地形、搜索和發現目標、向炮長指示目標;晝夜間火炮和并列機槍的超越射擊;以及對高射機槍的遙控操縱射擊。這種車長綜合瞄準鏡是高低向穩定的雙目式瞄準鏡,夜間被動工況下的可視距離為700米,主動工況下的可視距離是1千米。從技術水平上看,它比老美M1A2主戰坦克上的車長用獨立式熱像瞄準鏡要略遜一籌。
后期生產的T-90坦克上裝上了后視攝像系統。該系統是首次用到T系列坦克上的,用于監視后方來襲的敵方反坦克小組,并可實現乘員不下車指揮倒車。
1A45型火控系統還包括輔助觀察瞄準裝置、制導武器系統等。其中,炮長用的制導武器系統可在靜止間和行進間發射并控制導彈攻擊敵方的裝甲目標和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在T-90坦克的試驗階段,曾實彈發射了24枚導彈,全部命中了4~5千米距離上的目標,做到了“彈無虛發”。在鄂木斯克的一次展覽會的動態演示中,1輛T-90坦克在過土嶺“騰空”的瞬間發射導彈并命中目標,令西方參觀者咋舌。當然,這似乎有點“作秀”的成分。實戰當中,若是真來這樣一招式,倒很像武俠小說上飛檐走壁中施放暗器的大俠。
火控系統是坦克高精尖技術的集大成者,也是坦克上最貴重的系統。有關火控系統的這幾段,某些讀者朋友可能不能完全看懂,可以不必深究。(待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047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