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機行業經歷“寒冬”2019年形勢依然不被看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8年,農機行業又經歷了一個“寒冬”。隨著制造成本的進一步上升、原材料漲價、環保成本增加、財務成本加重、產能過剩、國四升級等,價格戰讓很多企業“兵敗滑鐵盧”,我國農機企業整體生產經營形勢嚴峻,利潤連續負增長。業內人士認為:在2019年,農機行業仍面臨嚴峻的考驗。
  農機行業“受煎熬”
  只有個別產品有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份,我國農機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311億元,增幅只有0.76%。從2018年2月起,行業的增速迅速跌到上年同期的一半以下??傮w來說,2018年中國農機產業下行壓力明顯,但子行業間壓力表現各有不同,產品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
  拖拉機繼續下滑,大中拖集中度持續降低。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110月,我國大中拖產量153920臺,同比下降22 .66%;小四輪產量33977臺,同比下降76.24%;手扶拖拉機產量63712臺,同比下降15.51%。從市場結構分析,功率段增幅呈現“兩頭大”的情況,大拖產量下滑27%,中拖下滑10%,手扶下降5%-10%,而這其中又主要是對外銷量比較大。同時,從出口貿易來看,大中拖出口一改以往向好的趨勢,2018年僅出口19562臺,同比下降4.12%。拖拉機出口目前主要集中在44.lkW (60hp)以下產品,占總出口量的62%; 73.5kW (lOOhp)以上拖拉機出口3427臺,其中外資企業出口2704臺,占78.90%。
  輪式收獲機繼續下滑,市場以更新為主。2018年1 10月輪式收獲機產量13432臺,同比下降58.02%。從喂入量和產品結構上看,6kg/s- 7kg/s縱軸流及逐稿器產品產量同比增長245.90%; 8kg/s橫軸流產品市場占比達65.6%;而7kg/s縱軸流產品基本退出市場。目前,輪式收獲機市場進入產品更新換代階段,新用戶購機少。一方面小麥機市場保有量較高,另一方面用戶在發生變化,個體用戶減少,合作社用戶增加,且多以產品升級為目的。
  履帶機產量繼續下滑,集中度和喂入量再提高。履帶式水稻收獲機在經過連續幾年的增長后,2018年開始下滑,產量同比下降18.59%,但喂入量仍在繼續升級。
  玉米收獲機回升乏力,但有快速增長之勢。據統計,2018年1-10月,玉米收獲機產量2.5萬臺,同比增長33.67%,預計2018年包括山區在內的玉米機將有望達到3.3萬3.5萬臺的銷售量,同比增長不大。目前玉米機骨干企業依然以消化庫存為主,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產品仍以4行為主。2018年國內玉米價格對玉米機市場產量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插秧機行業遭遇腰斬。2018年1-10月,插秧機產量47947臺,同比下降43.03%,產銷率達到108.15%,說明仍在消化上一年的庫存。從產品類型上看,無論是手扶式還是乘坐式,均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
  烘干機行業急轉直下,主要市場不振。烘干機行業可以說是2018年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據統計,骨干企業產銷全部下滑,行業產量同比下滑46.41%。2017年,在水稻生產區,如江蘇、安徽和湖南等地,烘干機高速增長,而2018年水稻生產主產區都出現下滑,江蘇市場銷售同比下降82%。為什么會出現如此重大的變化?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寧學貴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環保壓力比較大,很多地區禁止燒煤,而以往的烘干機多以煤為主要燃料,禁燒影響了用戶使用;二是糧食企業系統的招標采購影響了烘干機的使用率;三是農民增收困難,2018年水稻生產遇到問題,糧食企業的獲利能力不足,進而影響烘干機市場。
  雖然從整體市場看,多數農機產品出現下滑,但也有個別產品有很好的增長,主要是農業生產薄弱環節所需機具。如青貯機產量同比上升10.34%、畜牧機械同比上升14.89%、排灌機械同比上升70.67%,新疆采棉機2018年新增六七百臺,另外,馬鈴薯機械、果園機械、殘膜回收機、花生收獲機、花生種植機等市場也不錯。
  2019年仍面臨嚴峻的考驗
  寧學貴分析,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19年行業反彈動力不足,雖有利好政策,但同時也面臨巨大壓力,農業供給側改革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市場的低迷、行業壓力加大,企業將進一步面臨考驗。2019年最大的變數是國四升級來臨,國四升級首先是技術難度,很多企業短期內新產品推向市場的難度有點大;另外,國四產品制造成本也會大幅提升,有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市場購買力。這些因素都決定了2019年的市場形勢依然嚴峻。他預計,2018年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在1%左右,這將是多年來最低的一次。
  農機工業也在進行結構性調整,如何降低成本,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結構調整期沒有結束。這樣的形勢下,企業更應堅定信心,明確經營目標,堅持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提高自身制造能力,整合、提升產業鏈。
  寧學貴認為,在市場“寒冬”下,企業的信心尤為重要,要做好應對措施。最重要的還是堅持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最成功的企業往往是對創新投入最多的企業。同時,企業應提高產品制造能力、提升裝備和工藝升級。另外,在產業整合、供應鏈提升、渠道建設、控制成本、改善經營環境、抓住新興市場等方面做好工作,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6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