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經歷激活數學經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將學到的數學知識熟練的運用到生活當中,能夠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小學生的數學基礎還很薄弱,對數學的理解也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實踐活動,進而形成日常經驗,教師可以對此進行合理的運用,有助于教學生活化的推廣實施。但是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并不能滿足數學教學的這一目標。本文在此對我國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進展情況進行研究,提出一些解決小學教學生活化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118-02
發展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推進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當今時期發展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這就要求現代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把教學和生活徹底的融為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才能更好的促進數學教育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指引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并把學到的知識再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加強對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意識的培養。在當前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生活化并未完全融入小學數學的課堂之中,人們的接受程度也相對較低。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對每個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都充分了解,雖然在教學過程中,也適時的引入了一些生活經驗,但這些經驗知識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很難有根本性的改變。
1.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就實際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來看,雖然很多數學教師都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生活素材來源渠道有限,不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等,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教學生活化認識不夠充分
就以往的教學實踐可以看出,很多數學教師沒有弄清楚教學生活化的真諦,很多時候都是為生活化而生活化,這樣反倒弄巧成拙起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也無法實現教學生活化的目的。目前還存在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教學生活化的認識不夠充分,并且有相當比例的數學教師只是刻意的在新課導入時注重教學生活化,其他時間不會特別在意,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實際上教學生活化可以體現在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一種數學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就是要把這種思維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對教學生活化認識不夠充分,存在偏差自然而然的會導致教學效果和教學行為的偏差,也就很難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知識時,教師僅僅在課堂導入環節,拿出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一些物品,比如足球、魔方、牙膏盒等,學生對于這些物品的喜歡程度非常高,而且對于這些物體在上課之前已經較為熟悉,所以學習起來并不困難,也較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課程教學的開展,教師所使用的生活化教學道具缺乏創意和新意,無法保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出現了一定的厭倦心理,難以確保教學效果。
(2)對于教學生活化的素材選擇沒有層次性
促進教學生活化首先要求教師能夠理解教學生活化的要義所在,也就是要將數學知識回歸現實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運用和提升數學知識,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過程。但是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運用教學生活化比較隨意,素材選擇不夠規范,也不富有層次感,出現的教學效果實際上非常差。一味的追求生活化也會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其他方法的應用,導致教學效果越來越差。這也違背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理念的初衷。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分一分”,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學生提供了不同顏色的氣球,讓學生進行分組分類。但是教師所提供的氣球顏色差別并不明顯,甚至僅僅是色系深淺不同,這也導致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對其進行分類時,難度非常大。在此情況下,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也面臨非常大的難度,學習效果并不好。由此可知,教師所選擇的生活物品缺乏層次性,難以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目標。
?。?)情景設置時脫離數學教學的框架
教師在設置情景時沒有弄清設置情景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讓學生重溫過去的場景,而是為了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能夠學習數學知識。如果創設的常見與數學教學相脫離,那這種情景創設就是無效的,無法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也不能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師在創設場景時要結合數學課堂具體運用,不能脫離數學課堂設置場景。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教師為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目標,試圖為學生創設生活化學習場景。在此情況下,教師借助了多媒體設備,結合學生喜歡的足球運動,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西甲比賽的視頻,讓學生去統計視頻中球員傳球的次數和射門的次數等。而對于小學生來說,統計功底比較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不能較好的完成統計工作,很容易出現遺漏等情況。這種場景的創建,實際上也脫離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框架與生活經歷。雖然學生喜歡足球運動,但是對于這種高水平快節奏的比賽,很難觀察仔細,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
?。?)生活素材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不相符
雖然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很多數學教師都引入了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素材,但是這些素材多來源于網絡,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不相符。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就很難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無法獲得更深的理解,也不能從生活經驗的角度去思考數學知識,更不能將數學知識有效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因此,數學教師在選擇素材時要盡可能選擇適合小學生的生活素材,更能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和體驗生活,在數學和生活之間合理的轉換角色,提高對二者的認識程度。
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的“找規律”都是滲透在平時的課時之中的。在教學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活素材,讓學生尋找其中的規律。但是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所提供的素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不相符,導致學生無法把握學習的重點,難以找出存在的規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比如一些教師舉出了工廠的流水線,所生產處的產品,幾個產品中會出現一個次品,讓學生根據產品特征去判斷。但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并不能接觸到工廠和流水線等,因而很難進行判斷,也無法較好的融入到教師所創設的這種生活化場景之中。 (5)評價教學效果的方式比較單一
雖然現階段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幫助學生綜合發展,但實際上依然是應試教育為主,對學生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的標準就是學生考試的成績。數學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水平,就會忽略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運用。因此,當前時期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才能進一步促進教學生活化的運用。
比如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所采用的評價方式主要是學生在生活化學習之后,其解答數學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等,并未考慮到學生在生活化學習之后,運用數學知識解答生活中存在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完“認識人民幣”之后,可能在解答某些題目方面,學生的能力提升并不顯著,但是在生活中用金錢進行商品交易時,學生的自主能力卻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2.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對策分析
根據以往的研究結果可知,目前數學教學生活化程度非常低,在當前形勢下,面臨的挑戰也比較大,不利于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探索出相關的對策,及時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的問題,促進生活化程度的提升。
(1)促進小學數學教師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力的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能力直接影響著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運用。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力的提升,積極參加關于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培訓。本文認為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生活化的能力需要重點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教師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認知能力;二是,教師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素材的篩選整合能力也要進一步提升;三是,從實踐層面加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生活化的運用能力。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知識時,教師要想更好的將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圓等圖形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如果僅僅采用口頭傳授的方式,顯然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而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時,不僅要為學生尋找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圖形,而且還要注重所尋找物品的生活化程度,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中重點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好的理解數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進行生活化的運用,潛移默化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自己過往的教學方式也要加以優化改進。多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具體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時,教師要注意語言的選擇和使用一定要符合生活化的特點,提問方式和問題設置也要更符合生活化的特征,課后布置的作業也要符合生活化的形式。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加減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非常多,可以為學生播放微課等教學視頻,也可以讓采用分組分層學習等方法。在生活化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教師應該重點采用各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在學習加法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實物問學生有3個蘋果,又拿來2個,一共有多少個蘋果等。而學生對蘋果比較感興趣,在此情況下也能較好的進行加總,學習效果也相對更好,對于數學加法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3)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傳統的以考試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判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指標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認為應當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把教學生活化體現在教學效果的評價之中。不僅要把數學生活化體現在數學考試當中,也要體現在教學評價內容之中,給教師運用生活化進行教學提供動力。
3.結語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在其他方面,比如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是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同時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較好的工具。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體現數學生活化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同時也要注意將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的經驗進行轉換,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確保學生的生活經歷能夠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揮激發作用。
參考文獻
[1]黎若涵,黃壽興.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創新分析[J].學苑教育,2019(07):49
[2]張小彥.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探析[J].中華少年,2019(09):29
[3]欒曉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中教學情境設計中的思考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164
[4]盛曉燕.讓數學走向生活——小學數學教育生活化實踐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2):167
[5]趙正奎.論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上),2019(02):1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