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生活”的數學,學“自己”的數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在很多數學教師都有一個困惑,學生好像越來越不喜歡學數學了。因為數學課很單調、枯燥?!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是日常生活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睌祵W的應用價值在于生活的數學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因此,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數學的價值,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可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意識地將生活與數學結合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讓數學貼近生活,把單調、枯燥的數學知識回歸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性,實在性,而不是遙不可及、深不可測?!皵祵W無處不在,身邊到處都存在著數學問題”,讓他們學“生活”的數學,學“自己”的數學,這樣的數學課還會枯燥嗎?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數學問題;教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边@就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度罩屏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要能夠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币虼耍P者認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從實際出發、從身邊出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豐富多彩的生活成為數學知識的源泉和動力,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去體驗,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同時拓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得渠道,不局限于課本,培養學生在生活當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的真正目的。
  一、從身邊細節引入數學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處于“睡眠時期”,教師不能對他們進行成熟的理性的思維方法進行訓練,而應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進行感覺經驗教育,將教材的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從他們身邊的小事、細節中去發現數學問題,引入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筆者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首先讓學生伸出小手來觀察,然后提問:“大家請仔細看看自己的手指,一個手有多少只手指?”(5只)“那么兩只手呢?你知道除了口算,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嗎?(2×5=)“請大家想一想,這是用到了數字兄弟的哪一個兄弟的乘法口訣呀?”由此,筆者就引出《5的乘法口訣》。如果一開始就告訴學生是學什么內容,那么學生將會覺得寡然無味。而通過學生熟悉的小手導入,進行數字的認知,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興趣,學起來也不再覺得枯燥、困難,興趣產生了,學起來就更輕松了。
  有心理學家提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因素,將問題融入情境當中,設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币虼耍寣W生在課堂教學中置身于問題情境中,有利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生活性,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尤其是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現象及問題時,就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數學思維,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具備思考問題的邏輯性和嚴謹性,真正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
  二、從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任何學科的知識必須在學生的自發學習狀態下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性尤其重要。筆者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主動學習的意愿。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融入數學知識元素,營造一個有趣的、科學的、豐富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如,筆者在教學《小熊購物——混合運算》時,在進行鞏固練習教學環節中,改變了傳統的習題計算,而是讓同學們分成小組進行購物的小游戲,這和學生平時的日常生活和游戲是密切聯系的。因此,學生興趣都很濃,而且能把這節課的新知識都融入到游戲中來,使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許多數學問題都是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由于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所以學生學起來更輕松更積極,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很有趣,而且十分有意義和愉快,掌握新知識自然就水到渠成。
  三、在生活實際中認識數學
  “實踐出真知”,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識到實踐比理論更重要,所有的能力都是在實踐中得到的。例如,筆者在教學“認識東西南北”時,帶學生到操場上去體驗方向與我們實際生活的關系。以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意識左右著我們的認知,來到操場上該怎么辨別方向呢?是不是隨便站一個位置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呢?筆者讓學生結合語文課里學的“早上起來,面對太陽升起的方向,前方是東,后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定好東邊的方向,再去確認其他方向,這是一個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知識點,我們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并結合生活實際,運用到生活中。
  四、有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盡管數學教學離不開抽象的概念,需要邏輯思維,但是教師如能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數學教學,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在生活中形成數學思維,養成習慣之后,也就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有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為生活而服務,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有這樣一道題:每輛汽車可坐45名學生,現在學校有1244個學生去春游,請問需要多少輛汽車?初一看,這種簡單的除法應用題,對于學生來說沒有難度,學生的答案也表明70%可以正確完成,得出了1244除以45商是27,余數為29。然而,細分析下來,卻只有23%的學生是給出“28”這個正確答案的,說明了學生沒有從生活的實際問題上去考慮,只是單純地做成了一道數學計算題。
  像數學教學中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這引起筆者的反思:數學的真實感和生活性在哪里?我們的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更應該讓它回饋于生活,應用到生活中去,才有意義。否則,只是做對了題,考過了試,一畢業,從課本上怎么來的知識又怎么回到課本上,這樣的應試教育談何素質教育、終身教育?
  五、結語
  吳正憲老師說:“數學如同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處處充滿著美?!笔堑模鳛閿祵W教師,我們應該引領學生去發現數學的美妙與樂趣,將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生活的情趣,又在現實生活中通過數學知識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盡情領略、享受數學中的美。教師要努力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合理地創設出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成有興趣的數學問題,圍繞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生活的實際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
  總的來說,數學為人們在生活中交流信息、解決問題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人們生活當中離不開的工具。在生活中學數學、掌握數學,遠比死背公式要強得多。數學無處不在,無論你承不承認,愿不愿意,它都會陪著我們度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充實我們的生活。因此,不管我們將來從事哪行哪業,努力學好數學,在21世紀的信息時代,你會感激數學的存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9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