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劫持事件探究(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鄒姍姍
作為一種再現創傷經歷的手段,催眠術的使用在心理療法上已有悠久的歷史。在著名的貝蒂?希爾和巴尼?希爾事件中就曾運用了催眠術。1961年的9月中旬,希爾夫婦在加拿大度假后,駕車返回新罕布什爾普茨茅斯的家。途經懷特山時,兩人不僅看到了一個不明飛行物,而且被外星人帶上了著陸的飛船,接受各種各樣的測試和身體檢查。此后數月中,創傷緊張癥一直困擾著希爾夫婦,為此他們向美國波士頓著名的心理醫生本杰明?西蒙尋求精神幫助。西蒙醫生利用催眠術找出了夫婦倆焦慮的原因。他的發現震驚了世界,也使人們第一次開始關注外星人劫持現象。
自從希爾事件之后,全世界的研究者開始使用催眠術來幫助恢復那些有關劫持的記憶。越多的心理健康專家將面對尋求治療的人們。雖然從事實際業務的催眠治療專家未必是公認的心理專家,但是我認為催眠治療專家在接受良好的培訓后,尤其是親自完成過臨床項目之后,就有能力幫助那些被劫持者。
研究的模型
我采用的具體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資料調查表、認知訪談、法庭(調查)催眠、夢的解析、催眠療法和互助小組。每種研究方法都是以優先考慮當事人的最佳利益,平衡調查的需要和治療的需要。由于許多經歷劫持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傷,因此在幫助他們治療和康復的過程中要謹慎細心。
許多到我辦公室的人都會詢問他們的部分經歷、夢境或是記憶,他們想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我的方法旨在盡量避免創傷,同時獲取盡可能多的精確信息,最終目的則是盡可能以積極方式幫助他們融入現實生活中去。如果那些想要探索自己劫持經歷的人和我聯系,我首先會給他們一系列信息,簡要說明我的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中所期待的信息以及幾份資料調查表,然后再開始我的研究工作。
資料調查表
初次會面前,當事人要完成以下的調查問卷:遭遇現象調查表、卡帕斯影響力和性問題調查表、多種方式的個人經歷調查表以及醫療調查表。這些問卷將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
遭遇現象調查表中的問題描述了一些最常見的符號或癥狀,到目前為止它們被證明是劫持事件的明顯標志。我曾多次修改這份調查表,且很可能會再次修正。我認為許多關于異常事件的調查問卷有太多的暗示,因此我努力使之簡單,淡化其暗示色彩。
約翰?G,卡帕斯博士(加利福尼亞的催眠治療專家和婚姻家庭專家,催眠動力學院的創始人和校長)設計了卡帕斯影響力和性問題調查表。他首創的情感暗示與情感生理概念有助于測定人的大腦優勢和受催眠的影響狀況。了解人的大腦優勢決定著人們在催眠誘導及治療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多種方式的個人經歷調查表詳細顯示了遭遇者的背景和生平的綜合情況。它包含了一般信息、正在顯露的問題、個人史、教育優劣、當前問題分析、行為、關系、生物因素等內容??傊@份調查表詳盡地展示出許多個人基本信息。一些資料也會顯示出潛在劫持經歷的跡象和癥狀。
醫療調查表提供了個人的詳細病史。迄今,我發現相當多的遭遇者似乎都患有慢性疲勞癥等免疫缺陷型病癥。目前,我正和一位醫學專家共同尋找其原因。
初次會面
在獲取上述資料后,初次會面就開始了。在會談中我分析并解釋所獲得的資料,發現多數遭遇者都希望探索異常記憶、夢境或經歷。通過面談,可以全面地、有意識地啟動對這些經歷的追溯。面談借助許多不同的線索和記憶,是一種非催眠的記憶恢復手段,它提供了非常系統的獲取大量有意識信息的方法。
一旦恢復了盡可能多的有意識記憶,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催眠。遭遇者由此可以知道自己在催眠狀態下的情況,恐懼也會隨之減少。在催眠初始階段,我并不嘗試探索任何劫持經歷。我的目的是讓他們進入催眠狀態并為下一階段的初次回溯做好準備。
念動反應
遭遇者將通過潛意識回答一系列問題,而不受輿論或有意識心理的干擾。他們可以伸出右手食指或左手食指分別表示肯定答復或否定答復。換句話說,這些反應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直接來自潛意識心理,從而繞過了有意識的心理分析。
當事人須把注意力放在問題本身,而并非答案,這一點非常重要。所有的問題都應字斟句酌,以便僅僅用“是”或“否”就能回答。甚至可以問:“你曾經有過和你認為的外星人在一起的經歷嗎?”類似的問題能否作為初期催眠回溯的良好起點,或許通過念動反應就可確定。
夢境
盡管念動反應為進行回溯的可能起點提供了比較確切的信息,但我最終會讓遭遇者的潛意識來選擇要探索的經歷。夢境或許可以實現這一點。睡眠后期第三階段的夢預示著我們希望釋放的信息,它是治療中最重要的夢。在這一夢境中,遭遇者可以舒緩經歷中的不愉快情緒。起初,可以暗示遭遇者通過凌晨的夢釋放重要經歷的記憶。這樣,遭遇者的潛意識就選擇了他們愿意回溯的一次經歷,這樣對于他們個人來說就不會有太大創傷。
第二次會面
和遭遇者再次會面時,通常他們已經做了與外星人相關的一個夢或是幾個夢。一周以來夢見這些記憶情形時,潛意識心理往往會起作用。雖然情況并非總是如此,但大多數情況下,夢的信息和有意識記憶的事件是相關聯的。我們討論了這個夢的信息以及自上次會面以來發生的任何有關的事件。在會面時,可以再次使用認知面談的方法。
對遭遇者實行催眠后,同樣使用先前的念動反應手段詢問他們的夢境。如果問:“這個夢和你經歷的實際事件有關嗎?”通常我們會得到一個肯定的答復。這意味著遭遇者的潛意識允許探索這一事件。一旦獲得許可,我們即可開始探索。如果是否定的答復,那么就可以設想遭遇者可能還在處于對外星人的恐懼或懷疑的情緒中,也就不能再探索那次事件。接下來,我就會問他們是否愿意探索另一次記憶,然后從那次記憶開始繼續研究。
催眠回溯
盡管催眠回溯經常用于重現創傷事件,但是我在非劫持導向的治療中通常不會使用回溯技術。遭遇者好不容易才從過去的恐懼中恢復,揭開這些已愈合的傷疤不僅是不必要的甚至有可能是有風險的。一般來說,催眠狀態下許多人會自然地回溯到創傷情景中。然而,為了調查需要,從遭遇者潛意識的記憶中獲取盡可能多的可利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只有很少的線索或者是幾乎沒有線索的情況下,年齡回溯和蘇醒技術可謂是最好的方法。
一旦個人的潛意識允許探索這一特定事件,催眠狀態就得以深化,同時也會檢測出其催眠深度。隨后給予遭遇者脫離催眠狀態的方法。遭遇者只要睜開雙眼說,“我出來了”,便可以在任意時間擺脫催眠狀態。
蘇醒技術
一旦遭遇者處于理想的催眠深度,許多不同的記憶追溯手段就可以使用了。比如說讓個人置身于想象中的電視或電影中上演的爭論之中。而且這部描述與爭論事件相關的電影在放映時可以快進,可以倒退,也可以隨時停止。同時保證電影情節是安全的,避開遭遇者曾經見到或是經歷到的情節,他們的情緒要保持平靜。遭遇者如同正在進行采訪的記者或偵探那樣看電影。然而由于受到人類記憶實際運行方式的影響,這樣的技術可能會引起爭議。
有許多技術使用類似的運作規則,催眠專家有權選擇是否使用它們。把遭遇者帶回到預定年齡或預定經歷且建議其保持鎮定和冷靜。之后,遭遇者可以把自己視為第三方,認為以前的經歷又被復活了,或者是記起了那次事件。最好是他們可以盡可能自由地、完整地從頭到尾敘述整個經歷,特別是詢問細節之前不受任何打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064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