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協同平臺下多專業綜合實訓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該文通過筆者教學團隊兩年的實際教學試點,分析了BIM技術在建筑工程實訓課程教學中的優勢并進行實踐,探索BIM技術與建筑、造價、通風空調、機電等多專業結合進行綜合實訓的實踐可行性與操作性,以期為信息化技術下跨學科跨專業職業教育模式運行提供參考依據。提出加快在工程項目勘察設計中推廣基于BIM的協同設計。
關鍵詞:BIM協同平臺 多專業綜合實訓 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125-02
1 BIM技術在國內高校中的應用現狀
1.1 BIM技術在國內高校開設情況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源于20世紀70年代,國內高校對BIM的研究始于21世紀初。2005年,華南理工大學與Autodesk公司合作創辦BIM實驗室,隨后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在本科教學中開設BIM課程,更多高校將BIM穿插于專業課程設計或畢業設計中。
國內高職院校對BIM的研究與入課較本科晚,但在BIM與工程項目結合實踐方面,發展勢頭強于本科。2014年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率先開設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BIM技術方向),2015年教育部發布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設置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專業(專業代碼540504,根據其課程體系可理解為BIM技術專業),2016年,住建部發布《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提出加快在工程項目勘察設計中推廣基于BIM的協同設計,這些政策文件的發布為在高職院校中推廣BIM技術提供了強大的政策依據。
1.2 BIM技術在國內高校實訓課程中的應用現狀
為了解高職院校BIM技術的教學情況,我們設計了《高職院校BIM技術應用調查表》,在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內23所著名高職院校中進行了調研,結果見表1。
調查結果可知,基于傳統認知,大部分高職院校認為BIM只是一種手段,不能單獨作為一個專業,獨立設置BIM專業的院校不多,但由于BIM技術對行業的顛覆性改變預警,超過60%的院校建立了BIM實訓室(工作室),采取校企合作形式推廣BIM技術,或者增設BIM課程,以便教學能跟上行業新技術。由于一個建筑項目的完成,是由建筑工程技術、給排水等多個專業共同協作的結果,因此BIM技術也是一種多專業綜合應用的新技術。目前,在BIM協調平臺上開展跨專業綜合實訓,國內高校尚且鮮見,高職院校中更是寥寥無幾。
2 高校基于BIM技術的多專業綜合實訓探討
2.1 高職院校專業實訓與筆者學校BIM技術應用現狀
2.1.1 高職院校專業實訓課程現狀
通過調研分析可知,高職院校中的專業實訓課程,多為單門課程單專業實訓。如《施工組織設計》課程完成后進行《某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實訓,《建筑工程計量計價》課程結束后進行某項目商務標實訓,畢業設計時要求學生做一份實際工程的技術標或者商務標。但是,技術標或商務標涉獵知識面廣,不是單純一門課程可以解決的。如技術標中的項目進度計劃、機械與勞動力的選擇與準備等,和商務標中的工程量密不可分。根據長期實踐經驗和學生實訓效果發現,單一課程實訓對學生綜合掌握專業知識,獨立完成項目的能力訓練效果較差。
2.1.2 筆者學校BIM技術應用現狀
目前為止,該校未開設BIM專業。2014年,劉紅霞老師組織了BIM教學團隊,參加國內相關BIM競賽,探索BIM技術教學經驗;2016年成立學生BIM技術協會;2017年在單位工程項目實訓課程中采用BIM技術試點;2018年,采用BIM技術進行單位工程項目于實訓學生達半數之多。
2.2 BIM協同平臺下多專業綜合實訓探討
根據歷年參加行業競賽經驗,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第五學期中設置單位工程項目實訓課程,時限一個月,主要內容為根據給定案例工程編制單位工程基于BIM的技術標和商務標,使學生熟練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相關規范和定額,并能在工程實踐中靈活應用。
3 BIM協同平臺下多專業綜合實訓路線設計及實施
單位工程項目實訓以組為單位,每組4位學生。2017年,經該校建筑工程學院和機電工程學院領導同意,抽選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供用電技術和通風與空調專業學生組成兩個試點小組,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為主導,其他3個專業為輔共同完成項目實訓內容,根據專業性質分別負責專業模型創建、工程造價以及施工組織設計等實訓內容。
BIM協同平臺下多專業綜合實訓的路線設計如下。
(1)成立跨專業綜合實訓指導教師團隊。4位不同專業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由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師為主導,每位指導教師專職負責該專業內容,可以更好地發揮教師專長,為實訓提供專業保障。
(2)用REVIT軟件創建項目模型文件。建筑工程技術和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創建土建模型,通風空調和供用電技術專業學生創建機電模型,然后用navisworks將土建與機電模型整合碰撞檢查,查找機電管網與土建、機電管網與管網、管網與橋架沖突節點,再進行修正。 ?。?)編制項目土建與安裝商務標。根據修正后的模型,工程造價學生編制土建工程量及計價清單,空調與供電專業學生編制機電工程量及計價清單,最后匯總成實訓項目的商務標。
?。?)編制項目技術標。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根據修正后的模型選擇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案,結合工程量清單編制資源準備工作計劃,繪制項目進度計劃和施工現場三維平面布置圖,完成項目技術標。最后,小組成員上交完成的三維模型文件、商務標和技術標標書,做匯報PPT進行答辯。
?。?)鼓勵學生參加BIM行業競賽。2018年,鼓勵學生利用修改后的實訓作品參加中國建設教育協會組織的“第四屆全國高等院校學生BIM應用技能網絡大賽”,獲得“專業BIM應用”模塊特等獎。
4 BIM協同平臺下多專業綜合實訓考核
考核成績由兩部分組成:過程成績60%,成果文件及答辯成績40%,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定。過程成績分初建模型、修正模型、土建工程量清單、土建工程計價清單、機電工程量清單、機電計價清單6部分,每部分分值10分,每階段時間節點末按學生完成文件的完整性及質量判定。答辯時由小組成員展示本組項目三維模型、商務標書和技術標書,播放PPT進匯報,指導教師提問2道,學生提問2道,最后綜合成果文件、PPT、匯報答辯情況綜合給出。各小組成績為成員成績基數,結合各成員過程表現及成果文件給出個人最終實訓成績。
5 BIM協同平臺下多專業綜合實訓推廣
2017年,經過兩組學生基于BIM協同平臺下多專業綜合實訓課程試點,學生識圖能力、專業技能應用能力大大提高。2018年,50%學生采用了此模式進行該課程實訓,并在4個專業的畢業設計中推廣了基于BIM技術的畢業設計,結果顯示,學生專業技能得到大幅提高。
6 實訓效果分析
(1)實現跨專業跨系部教學,教學團隊能力提升明顯。經過兩年試點,該課程實訓跨專業指導教師模式的應用,增加了教師交流機會。將行業新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教師業務能力迅速提升,教學團隊能力顯著提高。
?。?)學生實訓效果大大提高。改變傳統實訓抽象識圖、想象中編方案的實訓模式,利用BIM技術提高工程想象力和直觀認知,增加了學習興趣。答辯過程顯示,商務標技術標等內容完成和理解情況都優于往屆,實訓效果明顯。
(3)學生就業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參與新實訓模式試點的學生均被BIM咨詢公司、施工企業BIM中心錄取,有些公司表示可以和學校建立長期BIM實習生供應機制,提高了學生就業率。
7 結語
經過兩年試點改革,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在土木工程教學中采用“BIM協同平臺下多專業綜合實訓”教學模式,更好地利用行業新技術進行跨專業融合,變抽象的專業技能理解為直觀形象的模型、動畫展示,能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促進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和就業。
參考文獻
[1] 沈小平.高職院校多專業融合綜合實訓模式研究[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5):1-4.
[2] 卡羅琳娜·M·克萊溫格爾,史蒂芬尼·卡雷.產學結合:開發以BIM為基礎的設備、電氣、給排水和消防專業協同教學單元[J].建筑創作,2012(10):48-57.
[3] 周琴,高子坤.基于BIM跨專業畢業綜合實訓模式探索與研究[J].莆田學院學報,2017,24(4):101-102.
[4] 朱德良,陳恒毅.應用技術型大學土建專業BIM實踐教學探索與思考[J].武夷學院學報,2017,36(3):107-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8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