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美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特點及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美國大學的職業生涯教育躋身世界前列,研究其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特點,對我國高校更有效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指導工作具有較好的借鑒價值。該文重點從美國大學的師資構成、崗位配置、教育體系形成、政府與社會組織代表性做法等方面,總結可借鑒的經驗,并結合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實際,就如何促進當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指導工作做出思考,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美國  中國  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G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117-03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才逐步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工作,其中一個重要標志就是1988年由教育委員會開辦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報》,該組織后來還聯合其他部門成立了國家就業指導中心。在我國正式取消畢業生分配制度后,隨著國家政策推動,高校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教育工作。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并于同年制定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隨著我國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踐領域,對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問題越來越關注。不過,與美國相比,我國在就業指導的理念、方式、內容和師資構成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對美國高校的職業生涯教育實施情況進行充分研究,總結其特色與優勢,進而為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完善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美國大學的職業生涯教育發展特色
  美國高校的職業生涯教育工作在世界具有領先地位,20世紀70年代開始,生涯發展理論日趨流行起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美國推廣到歐洲、亞洲等國家,包括英國、前蘇聯和日本等。進入80年代,職業生涯理論得以全面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為現代學校教育與心理咨詢(輔導)相結合的主要形式,并在長期實踐中建立“全人”的輔導模式,即強調自我概念和發展潛能,同時輔助心理咨詢與訓練相關內容[1]。
  美國大學重視高校、政府、社會機構和用人單位等四方面的配合,共同參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從大一新生入學時,就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積極組織個性心理測評,努力挖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能力、塑造完整人格,強調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環境,進而制定合適的就業目標,做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目前,美國已具備一套合理化、標準化的職業生涯指導工作體系,且卓有成效。總結美國大學就業指導教育及服務工作的特點,可以歸納如下幾方面。
  1.1 專業化、高學歷的師資隊伍
  美國高校中,在就業指導機構工作的專門教職人員一般需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在專業上以心理學教育學和學生管理等相關學科專業為主,其中就業咨詢人員必須具備教育學或心理學的學科背景,尤其是部門負責人必須具有高等教育學、心理咨詢、輔導學等碩士或博士學位。在專業素養之外,所有就業指導相關輔導人員都要有專門的培訓資格證書或通過考試后,持證上崗。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機構人員,會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測驗、能力評估和職業咨詢等服務。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正式入職,這些專職人員還需要經過一系列規范化、系統化的崗位培訓學習,由低到高培訓基本分為初、中、高3種級別,專業化的培訓有利于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者對崗位的勝任能力,保證教育、指導的實際效果[2]。
  1.2 職業化、系統化的崗位配備
  美國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具備嚴格、系統的人事管理制度,對于就業指導工作專職人員的聘任和升遷,有著一套十分完整齊全的流程與程序,進而從學校管理層面切實保障就業指導隊伍成員的專業化成長與職業化發展。就業指導機構的各崗位職責分明,分工有序,雖然各高校具體的人員配置略有差異,但總體來說,在部門設立方面包括職業介紹辦公室、輔導室、資料室、證件辦公室、臨時工作介紹室等;職位方面主要包括:就業主管、就業顧問、就業輔導導師、信息聯絡員、秘書、職業項目經理和學生就業助理等崗位。在專職人員與學生人數的配備比例上,一般都是1∶200左右,即一位專任就業指導老師要對接約200名學生。此外,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配有專職教師負責講授職業生涯指導類的課程,并以討論會、講座等形式對高校學生采取就業指導,針對不同的求職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服務,比如系統的職業介紹、聯系與組織用人單位、資料分享、生涯咨詢等[3]。
  1.3 全程化、銜接性的生涯教育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美國高校中是相互銜接、貫穿始終的。學校會針對每個時期不同發展需要而制定相應的生涯發展與輔導規劃,設置有差異的教育模式,乃至在畢業之后的幾年里,學生也可以繼續接受學校的職業生涯服務工作??傮w來說,美國高校在大學4年的不同時期,其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初期生涯意識的激發、中期勝任力模型和職業能力培養以及后期求職能力、就業信息和職業技巧系統化訓練[4]。
  結合大學4年學生發展的特點與任務,具體來說,對于大一新生以生涯意識喚醒為主,在新生入校第一年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性教育,所有在校生登錄專門網站注冊個人信息,學校就業指導部門開始著手收集、統計信息,并通過心理測驗,使就業顧問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等關鍵信息,并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輔導,指導學生盡早養成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對于大二學生,重在幫助其發現并了解自身專長及符合興趣發展的相關活動,引導學生客觀評價自己,最終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對于大三學生,重點是引導學生真實、直接地去感受職業環境,鼓勵學生主動收集就業市場的各類信息,了解用人需求,強化自身知識結構,多進行社會實踐經驗積累,開發職業潛能,幫助確定符合職業價值觀的就業意向,形成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大四學生,指導內容主要包括求職簡歷的準備、面試技巧、求職信的撰寫、專題訓練、舉辦各類招聘會、入職前準備等,強調對畢業生提供直接與求職相關的各類指導和服務。   1.4 政府機構與協會組織的重視與支持
  美國政府十分重視高校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工作,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行政管理手段為高校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二是積極制定與實施能夠推動大學生職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具體來說,在美國聯邦政府的勞工部下設有勞工統計局,專門負責對美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求職市場用人需求規格、各行業知識、技術需求等相關數據進行收集與統計工作,關鍵預測社會經濟水平對就業市場趨勢的影響以及職業環境可能產生的變化,進而為政府做出決策、大學畢業生選擇職業等提供參考。同時,美國政府各教育職能部門均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指導相關部門,各州也要求學校設立專門服務及管理就業工作的就業指導中心。而在政策立法方面,美國政府1946年頒布《就業法》,明確政府對實現充分就業所應履行的職能、責任和資源協調等方面;1973年發布的《就業與培訓綜合法》強調就業相關計劃、訓練的實施;1974年的《生計教育法案》是美國第一部生涯教育法案,從立法層面保障了職業生涯教育的開展,并要求學校專門設立相關機構對職員進行“生計教育”;1989年通過《國家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方針》極大推進了美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改革;1994年通過的《學校與就業機會法》將大學畢業生所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其他求職所需要求列入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同年,美國政府勞動部與教育部聯合發起了“從學校到就業”項目,促進了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完整體系的形成,即包括職業生涯意識、職業發展、生涯規劃和職業決策等方面在職業生涯教育課程中的設計。
  此外,美國相關行業協會與組織對其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發展也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1913年,美國成立國家職業指導協會(簡稱NVGA),后來名稱變更為全國生涯發展協會(簡稱NCDA),成為一個專業性學術組織,通過學術研究、制定職業標準等,引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指導工作持續走向規范化、科學化與系統化。1956年創辦的全美大學與雇主協會(簡稱NACE),因其擁有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與就業指導相關專家資源,專家涉及全美約2000所高校,每年為百萬計大學生提供相關服務,該協會通過預測就業市場發展趨勢、調查研究行業信息等,為雇傭企業和應聘者提供專業性標準,制定相應招聘或求職計劃,成為了高校、用人單位和大學生之間有力的連接紐帶。
  除上述特點外,美國高校強大的網絡咨詢、輔導與服務系統為職業生涯教育提高了極大的支持和便利,校園網絡系統能夠為大學生提供盡可能詳細的信息檢索服務,迅速的檢索功能保證了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美國高校還有效融合了學校、家長、學生、校友、教師和企業等各方面資源,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指導和教育工作提供必要輔助[5]。
  2  對我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和指導工作的啟示
  2.1 構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全程跟蹤長效機制
  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貫穿4年大學生活。大一時,通過大學教育使學生初步清楚生涯規劃的內容,明確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價值,盡可能了解自身特長、興趣,盡早幫助他們掌握正確認知自我、了解社會的方法,提高他們的職業選擇能力,引領他們積極、科學地規劃自己的生涯發展路徑。大二時,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生涯剖析,制定發展目標,培養職業目標所需要各種能力。大三時,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渠道收集有關生涯發展領域的信息,掌握不同人才需求狀況,將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大四時,針對就業市場形勢,開展職業培訓、講座,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求職技巧和面試技能,強化學生的求職技能和職業技能,使畢業生在就業中達到人職匹配的目標,最終使學生順利完滿地就業。
  2.2 打造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全員參與的互動系統
  高校應進一步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組織和機構建設,加強相關學科專業師資力量,并將就業指導教師培養納入學校師資發展計劃,加快職業化和專業化進程,同時鼓勵專業課教師、校外專家等加入,形成豐富的兼職教師隊伍,培養一批相對穩定、專兼結合、素質過硬的職業生涯教育人才團隊。此外,輔導員、班主任、學生處、思政部、教務處等相關部門也應納入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工作中來,成立全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工作小組,定期以專業研討會、論壇等形式組織教師開展集中的理論學習與業務探討,認真分析不同行業準入制度、不同職業資格認證以及上崗要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就業需求,積極探索對各類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的手段。
  2.3 開發科學特色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模塊
  我國的人口規模決定了在高校的教育形式中,大型班級授課是必要形式,生涯指導課程也不例外,所以合理配置此類課程是保證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首先,該課程要面向全校大學生集中統一開設,在教學方式選擇上,應當將理論講解和實際案例相結合,避免出現學生因教學內容枯燥而產生的厭學情緒,對于各個年級的學生應當依據學生的具體需要進行指導,要注意將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
  具體來說,作為公共必修課,采用模塊化、分年級的全程化教育模式,把職業生涯規劃按主題分成不同的課程模塊,編制統一規范的教學大綱,比如,在入門階段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模塊,在培養階段開設職業素養訓練模塊,在提高階段開設就業指導模塊,在完善開設課外實踐模塊。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整提供實踐基礎。
  2.4 以網絡為媒介,主動利用職業生涯相關測試軟件
  “互聯網+”教育是時代趨勢,職業生涯教育更需要及時、全面的大數據作為支持。各高校應加強自身校園網絡建設,增設職業生涯規劃專題板塊,做好職業生涯相關知識入門講解,加強最新行業信息發布、國家與學校相關就業政策解讀等內容。建立互動平臺和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平臺,教師針對共性問題集中回答,個別問題具體答疑。同時,加強對校友會的建設,完善畢業生信息,為在校學生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
  此外,利用專業的職業生涯相關測評網上平臺系統,通過校園網形式進行發布,有利于便捷地對大學生進行評估,科學合理的專業測評結果,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明確自身興趣類型、人格特征以及優劣勢,通過相關數據的統計比對、結果分析,向大學生推薦和其特點向匹配的工作種類,并在測評結果基礎上,進行簡歷內容制作的指導,這些都對大學生順利就業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測評軟件對高校的職業生涯教育進行輔助,目前在我國高校中還處于嘗試階段,由于觀念、技術等原因,能夠有效參與并利用測評結果的學生數量有限,真正享受到軟件支持的學生較少,因此,對職業測評軟件的推廣使用可作為今后開展高校職業規劃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推進方面。
  參考文獻
  [1] 凌煒強.國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現狀及對中國的啟示[J].科技經濟市場,2012,8(8):75.
  [2] 焦冰清.美國職業生涯教育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2(1):38-49.
  [3] 趙娜,李曉波.國外職業生涯教育發展特色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1,1(1):128.
  [4] 胡曉玲.中美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比較研究——基于學生發展理論視角[J].江蘇高教,2016,5(3):85.
  [5] 蔣蓮鳳.走近美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4,8(22):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83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