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降低電力系統線損相關技術措施的討論與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電力負荷的同時,現代電網運行過程中越來越多出現線損,如何有效地對線損進行降低,實現電能的優化配置,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事情,同時線損的理論計算工作不僅是分析電網技術線損的重要基礎工作,也為節能降損方向的科研提供了新思路。如何有效地開展電力市場改革、新能源接入、節能技術應用等電網發展新形勢下的節能降損策略研究,實現配電網及低壓電網的技術線損分析以及精益化分析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事情。
  關鍵詞:配電網  線損  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c)-0023-02
  在全國大范圍電力系統運行情況下,依據運行經驗表明全網變壓器銅鐵損比會不斷上升,全網總體處于經濟運行區間,但由于全網銅鐵損比為各地區匯總且為各電壓等級累加,并不能體現個體差異。從實測數據結果分析,如何讓電網及經濟發展較好,整體變電容量充足,在大負荷方式下主變運行仍處于正常水平,部分地市容載比偏低,主變損耗較高。同時在另外一層次統計數據發現低壓線損會漸漸下降顯著,雖然低電壓線損電量增長幅度較大,表現為城網臺區用電量比例高于農網臺區,但整體有改善趨勢,而如何降低線損仍然是重要課題。
  1  加快配電網建設,綜合治理農網低電壓問題
  低電壓治理的重點和思路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加快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進度,通過配變增點、增容改造和低壓線路改造解決現有存量低電壓問題臺區,在解決現有“低電壓”等突出問題的同時,不斷滿足未來負荷增長和網架結構優化完善需要;第二,完善低電壓綜合治理快速響應機制,對低電壓問題做到及時發現、迅速安排、快速治理;第三,加強配網運行維護管理,做好配變調壓及三相負荷平衡工作,杜絕應運行維護管理而導致的低電壓問題;第四,針對農網實際情況合理推廣調容變、調壓變等新技術,提高配網臺區無功補償裝置配置率。
  2  加強無功運行分析控制
  加強無功運行分析控制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一是加強重大運行方式,檢修方式的無功優化及線損理論計算分析工作。加強對500kV變電站低壓無功補償裝置的投退管理,減少無功無序流動的情況,根據主網峰、枯季節變化,及時與上級調度部門加強溝通,爭取得到上級調度部門的協助與支持,及時調整500kV主變分頭,保證220kV主網電壓運行在合格范圍內。二是認真組織開展電壓無功技改大修項目及低電壓改造,對項目立項、審查、設計、招標、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認真把關,將電壓無功項目落到真正改善電壓合格率的實處。三是加強新投無功設備的設計審查階段工作,盡量避免單臺大容量電容設備入網。四是重視中低壓配網無功補償建設和管理,建設改造過程中必須同步計算、考慮、建設無功補償裝置,確保中低壓線路功率因數在規程規定范圍內,中壓線路不應在低谷負荷時向系統倒送無功。
  3  繼續加大低電壓電網建設
  著重解決變電容量與負荷的空間分布不均和局部地區供電能力不足等造成的電網損耗問題。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統籌協調變電容量、線路長度、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度。針對 縣域經濟迅猛發展的態勢,密切關注配網運行狀況,常態化開展110kV及以下電網運行數據搜集、整理和分析,及時發現電網薄弱環節。深入開展電力市場分析,重點關注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用電負荷分布的影響,密切跟蹤分析湖北省工業投資、結構調整、運行、增長情況,追蹤分析重點產業和高耗能行業的生產狀況和用電情況,把握其發展變化的趨勢,分析預測其相關變化對用電負荷分布的影響,準確把握用電需求和負荷的分布情況。定期開展全省夏季和冬季最大負荷日變電容載比分析工作,及時了解輕載和重載變壓器分布情況,深入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在電網規劃和項目安排上,注重保持線路長度與變電容量、110kV及以下電網與縣域經濟等兩者間的協調發展,解決變電容量與負荷的空間分布不均和局部地區供電能力不足造成的高損耗問題,提出各縣(區)配網目標網架,優化調整供電區域劃分,研究確定技術原則和典型接線方式,不斷完善110kV及以下電網結構,提高110kV及以下電網的經濟運行能力。配變選擇和布點遵循“小容量、短半徑、密布點”原則,盡量靠近負荷中心,杜絕單側供電或扇形供電等不合理方式。
  4  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
  針對電網薄弱環節和迎峰度夏運行特點,結合用電形勢變化,加強負荷預測,做好電力電量分區與整體平衡,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對于網架較堅強的部分地區,優先開展經濟運行,安全運行和經濟運行雙管齊下。配變新增布點或增容需根據負荷水平、負荷密度以及當前配網運行情況合理選擇,控制合理負載率水平,既不能重載、過載,也不能長期輕載,必須同步優化中低壓供電半徑和供區范圍。
  5  提高電網規劃科學性
  做好電網規劃前期計劃,加強電網后評價工作,及時總結成績和教訓,形成電網發展的閉環管理。結合《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Q/GDW 1738-2012)以及《國網 電力公司關于印發中低壓配電網項目安排指導意見的通知》的相關內容,突出規劃引領,強化計劃管控,合理安排電網項目。
  6  管理保障措施
  6.1 繼續加強線損管理體系建設
  按照國網公司《線損管理辦法》要求進一步理順線損管理各個層級職責,分清權限,落實責任。加強線損職能管理層溝通和協調,充分溝通協商、縱向指導基層各專業開展線損管理工作;強化經研所、客服中心(計量所)、調控中心(電量采集)組成的技術支撐作用,尤其要明確地區經研所在線損理論計算、技術分析方面職責;完善線損“四分管理”為核心的指標管理體系建設,及時修訂影響上年線損管理較大的考核指標,如線損異常波動和計劃偏離等,確??己四芊匣鶎訉嶋H,能促進線損管理工作的提升。
  6.2 加強配網負荷管理
  對于部分地區,需進一步加強配網負荷管理,特別是農網負荷的管理。合理根據負荷情況調配配變變壓器,使配變在較經濟的方式下運行。另外可以通過新增變電站,增加系統容量,減少重載主變,并盡可能更換性能優的變壓器來達到降低損耗的目的。
  6.3 開展臺區精細化,著力提升臺區管理質效
  通過開展低壓臺區線損管理專題清理和調研,逐步加大了對低壓臺區基礎信息的清理力度,一是開展線損實時監控。充分依托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對低壓臺區線損進行在線實時監控,及時發現線損異常臺區,實時開展臺區線損預警工作。二是清理微小電量負損臺區。各公司都存在因微小電量導致的負損臺區,正逐步要求地市上報此臺區數及明細,進行排除,并每月對微小電量導致臺區數進行現場稽查,是否屬實。三是指導臺區線損普查工作。指導地市公司開展線損異常排查,解決地市公司線損管理中的技術問題,督促地市公司開展線損異常整改。
  6.4 加強電能計量裝置管理
  加強計量裝置的現場管理,重點強化專變用戶和臺區關口計量裝置的配置、安裝、輪換等環節的管理和監控,嚴格開展計量裝置周期性現場檢驗和居民用戶計量表計的運行質量抽檢,及時發現和排除計量隱患,推進采集系統自動化抄表功能的深化應用,保證計量裝置計量精確,保證抄表數據及時準確。
  參考文獻
  [1] 張愷凱,楊秀緩,卜從容,等.基于負荷實測的配電網理論線損分析及降損對策[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33):92-97.
  [2] 吳安官,倪保珊.電力系統線損分析與計算[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3] 何禹清,雷雨田,張可人.理論線損分壓分析及降損對策研究[J].湖南電力,2012,32(4):17-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86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