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市交通志愿服務淺析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內涵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社會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城市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城鎮化率已超過58%。但是,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人口涌入,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難度,因此加強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構建被學界所關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是針對我國城市管理的共性,提出的一套以共同利益和全局最優作為出發點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
行政手段推動向法規制度保障轉變:現代城市的管理水平,集中體現在城市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備性方面。基于城市管理的復雜性、多變性、社會性,由行政手段轉向法規制度保障不僅有利于城市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而且更加有利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持續有效運行。
單一政府主導向社會協同共治轉變:城市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是城市治理的必然趨勢,也是必然規律。當前,城市管理已經進入“治理”轉型期,單純以政府為主體的管理和服務已經不適應新時代城市發展的需要。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市民“三位一體”共同參與。
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城市管理專指以政府主導的傳統管理模式,城市治理則體現了人本、人文、民主、法治高效、和諧等重要理念。
突擊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政府主導下的傳統管理模式往往重建輕管,突擊整治成為常態。短效“突擊式”的工作方式要轉向科學決策與統籌安排為先導、常態運作與實時管理為保障的工作方式,提高城市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學性。長效管理注重精細化管理,凸顯以人為本,以達到精細程度與管理成效的穩定。
傳統管理向創新管理轉變:建立長效機制必然是革舊圖新的過程。創新管理模式不僅可以借助科學技術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而且更能夠更新陳舊觀念以適應新時代城市發展的需要。首先要從基礎的行政管理方式上進行精細革新;其次是管理觀念的創新,將傳統的強勢化管理轉為柔性;最后是實現技術創新,打造智慧城市。
二、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挑戰
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是一個兼具長期性、艱巨性的過程,也是一個涵蓋多個主體、凝聚各方力量的過程。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面臨的挑戰不僅體現在原有管理思維模式僵化,管理方式粗放,而且還體現在法律規范、參與主體、政績考核以及精細化程度等方面。
法治化的挑戰: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學長效運行離不開法治保障。首先,沒有完善的法治保障,城市管理會因執法不當、責任主體不明確,導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導致部門之間權責不清,出現責任分散;最后,導致管理工作中法治思維缺失。
多元主體的挑戰: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關鍵在于能否有效動員最大范圍的社會組織和市民參與。城市治理需要社會組織和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社會組織和廣大市民具有參與城市治理的強烈意愿。多元主體的挑戰主要是政府、社會組織、廣大市民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媒介,沒有法律和政策保障。而實現多元主體的有效參與則是構建城市治理長效機制的必由之路。
政績考核的挑戰:城市管理工作的日常性、反復性、動態性比較強,必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監督體系。多年來的政績考核偏向行政強制規定,對政府部門的行政執法帶來了無形的壓力。長期以政績考核為導向的城市管理,最終將導致出現社會資源浪費、城市發展滯后等一系列問題。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必須打破現有的政績考核體制。
精細化的挑戰:從粗放型到精細化是城市發展的大趨勢。城市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更為精致、深入、規范的管理模式。城市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必須實現城市各系統間的協同發展,綜合運行,這是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的前提和條件。
三、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D市交通志愿服務案例分析
?。ㄒ唬┙煌ㄖ驹阜諜C制產生的背景及發展過程
交通志愿服務機制構建可追溯至2000年公安部、原建設部開展的“暢通工程”。2010年,中央文明辦、公安部聯合召開會議,在全國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2017年提升為“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行動計劃”①。
2014年,D市入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隨之啟動交通志愿服務機制,并在2016年“創城迎審”期間成立交通志愿服務隊伍(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項目中有關于交通志愿服務的要求)。自2016年起,D市文明辦、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聯合開展市級以上文明單位認管路口交通志愿服務活動②。2018年初,D市再度入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交通志愿服務機制再次以政府文件形式下發。
(二)交通志愿服務機制構建初衷
交通秩序不僅關乎城市運行的效率和安全,更是一座城市展示形象的窗口,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城市管理者的智慧。開展交通志愿服務活動是改善交通出行環境、優化公共秩序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D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體現。
維護道路交通秩序,倡導交通安全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機制旨在以志愿服務活動的形式宣傳文明出行,維護道路交通秩序,共建道路文明。開展交通志愿服務活動可以通過規勸手段,對交通參與者起到教育作用,通過勸導、拍照、曝光起到警示作用。
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助力創建文明城市:交通志愿服務活動對市民文明意識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城市發展、城市品位的提升不僅在于齊全完備的硬件設施,而且還在于與之相匹配的素質文明即市民素質。市民素質的提升非一日之功。持續開展交通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傳遞文明交通理念,從長遠來講是對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斷深化和提升。
構建交通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構建交通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以往短時低效的工作方式,改變固化的思維模式,不僅可以使市民對管理者的態度有所改觀,還會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細。為此,D市多次召開“創城迎審”動員大會,強調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重要意義。構建交通志愿服務機制成為D市實現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有益嘗試。 ?。ㄈ┙煌ㄖ驹阜諜C制效果
構建交通志愿服務機制對D市交通管理具有創新意義,不僅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認可與贊同,而且為城市交通形象增添了亮色。但是由于政策出臺之初,實施細則沒有進行系統規范統籌,導致運行中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交通志愿服務隊伍機動性差,動力機制不足。
通過實地調查走訪,D市交通志愿者的輪值頻率存在一定差距。人員輪換機械化,降低了志愿者隊伍的機動性和穩定性。此外,僅有少量志愿者接受了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簡單培訓,導致執勤中出現沒有統一站位、很少規范用語、動作站姿不規范等問題。
第二,法律法規意識淡薄,亟待提升文明素養。
交通志愿服務與倡導市民和非機動車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規、文明出行存在較大差距。為了實地測量市民和非機動車的出行現狀,筆者在早高峰時段選取了4處交通志愿者服務的路口,進行了相關統計。(見表)
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具體實踐過程中的解決方法和手段相輔相成。開展交通志愿服務活動有賴于志愿者參與服務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志愿服務的規范有效性,同時對機制本身的監督、考核也是推進交通志愿服務的有效保障。雖然D市多次召開城市管理的相關會議,明確提出建立健全權責明晰、分工明確、責任到位、處置及時、運轉高效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確保做好“創城迎審”工作,但是在構建交通志愿服務機制的實際工作中與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構建存在一定差距。
四、對策分析:基于交通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構建的思考
在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過程中,城市面臨法制化、績效化、多元化、精細化的挑戰?;陂L效機制的內涵意義,本文提出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在執法層面、治理層面、宣傳層面、技術層面的系列對策。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運行下,城市管理工作應多策并舉、多管齊下、與時俱進。
?。ㄒ唬┩晟品ㄖ伪U?
制定城市綜合管理法律法規,構建城市綜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使城市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是有效解決城市管理問題的根本保障。應當承認,我國城市管理立法工作相對滯后,而地方政府立法的需求又兼具規范性和緊迫性。因此,在制度層面上對城市管理提出法制化的要求,政府的權力、職責均應規范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不能超越。
?。ǘ┚C合政績考核
政績考核應作為政府參與城市管理的自發決定,而不應成為機關工作的被動底線。一是政府部門應結合城市的定位和特色,結合城市和廣大市民的發展需求,確定科學合理的戰略,制定長遠目標和規劃;二是進一步完善行政機關內部機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建立行政問責制,將績效考核與個人發展相結合,提升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三是構建交通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必須跳出單純為創城迎審“分分必爭”的考核框架,為建設和諧城市、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素養構建長效機制。
?。ㄈ┒嘣黧w參與
隨著城市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政府主導模式逐步與社會協同共治模式相協調,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能夠體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理念。政府部門應大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將社會組織、廣大市民吸引、容納到城市管理建設中來,為多元參與創造更多條件和可能。構建交通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必須充分動員各種社會組織和廣大市民的力量。
?。ㄋ模┙逃嵘仞B
通過對中小學生的有效引導和高等教育的深化,促進年輕一代的政治素養養成,啟發年輕一代觀念轉型升級,從而帶動家長與孩子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不斷完善教育結構,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父母兩人,影響家庭三代”的效果。文明出行離不開文明出行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綜合素質提升。構建交通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素質教育是重要內容。
?。ㄎ澹┲腔奂夹g支撐
隨著互聯網、云計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大數據使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不斷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成為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大趨勢。智慧城市融合物聯網、3S、云計算技術,消除地域之間的信息孤島,全方位地對城市進行智能化調度和運行。信息技術的成功應用能夠充分整合城市中的各類資源,提升城市信息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城市規范科學和可持續管理,減少城市建設中的資源浪費,減輕城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解決城市頑疾,實現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構建交通志愿服務長效機制,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
五、結語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要聚焦城市管理的主要任務和重點領域,突出解決長期困擾城市管理的難題和頑疾,這是進一步加強城市治理的發展趨勢。本文在對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的內涵進行綜述的基礎上,通過對D市交通志愿服務活動案例分析,提出完善法治保障、優化政績考核、促進多元參與、加強宣傳教育,以及不斷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等一系列長效機制建設的對策建議。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城市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轉型階段,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呈現新變化新特點,城市治理將進一步面對一系列新情況新挑戰。城市治理是由一個多層次、多變量元素相耦合,具有非線性和復雜回路特征的社會系統工程??茖W高效的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有助于優化城市結構,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注釋
?、贋樯钊胴瀼刂醒氤鞘泄ぷ鲿h精神,推動治理交通擁堵、出行難、停車難,不斷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現代化水平,中央文明辦、公安部等部門決定在實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暢通工程”和“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從2017年起至2020年,在全國組織實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行動計劃”。
②45家文明單位認管城區15個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認管路口逐漸增加到32個,由150個文明單位進行認管。
?。ㄘ熑尉庉嫞黑w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46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