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學視角探索區域產業技術驅動優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17年12月出版的《浙江省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研究》在梳理浙江省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現狀的基礎上構建了區域產業技術評價指標,并應用TOPSIS方法對浙蘇粵以及浙江省不同區域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建設進行了綜合評價,同時以文化產業為代表行業,針對行業仿真分析。最后在借鑒國外典型地區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該文重點圍繞該書形成的研究成果對當前經濟社會做出的理論貢獻以及實踐價值做出評價。
關鍵詞: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 價值 評價
中圖分類號:F0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232-02
《浙江省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一書由浙江萬里學院商學院孫琪副教授及其團隊傾心打造。該書立足現有的國內外研究基礎,對產業技術創新理論、生態系統理論及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理論進行系統的梳理。依據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具有的生態學特征判斷,將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化如何相結合進行研究。同時,在研究產業技術創新生態演進機理的基礎上構建區域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浙蘇粵三省及典型城市和文化產業為具體研究對象,應用TOPSIS方法對目標城市和行業分別進行綜合評價。
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學術界高度重視國家創新體系相關的研究。以弗里德曼等為代表的一批學者發表了一系列相關的重要研究成果。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于2004年出版的報告中進一步提出了“系統創新”的概念其相關成員國也開展了一些列相關項目研究。20世紀90年代以來,創新系統建設與區域發展的密切關系受到一些參與城市、區域開發管理以及國家創新體系研究的專家學者的關注,從此區域創新系統(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NIS)理論開始較快發展。
國家創新體系自被提出來后就為市場配置資源充分發揮基礎性作用和各類創新主體緊密聯系提供了理論指導,許多學者認為它是社會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緊密聯系各類創新主體提供了理論指導。理論界對創新的研究,在21世紀出現了不同與20世紀的新變化。在之前的研究中曾經被認為對立的關系,逐步演變成互補的,甚至共生的關系。同一產業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研發機構、制造商、經銷商、中級機構以及他們的競爭對手共同構建了一個復雜的創新系統,創新主體之間的關系也逐步由原來單純的對立關系轉化為互補共生的關系,這就像自然里的生態系統。這種現象近年來也被眾多學者所關注,逐步開始研究生態系統理論與創新理論的相互關系,由此一些學者在研究中也逐步把生態學的理論及其相關方法引入到區域創新系統的研究中,初步構建了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理論。
《浙江省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研究》這本書主要聚焦在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可以說是區域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根基。各類產業的核心競爭驅動力就是產業技術創新,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也是聯結企業創新和國家創新的中間橋梁,對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高以及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產業技術創新的最終成功往往依賴眾多與之兼容配套的協作研發與技術標準合作。產業技術復雜性及創新要求各產業間開展專業化分工與合作,產生協同創新效應才能獲得整體競爭優勢。單個產業的技術競爭優勢難以形成并長期保持,需要超越產業自身的視角關注整個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協同演進。因此,作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核心要素,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日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
綜觀全書,其最鮮明的特色和創新之處,集中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以生態學視角探索區域產業技術驅動優勢。該書強調將區域內各種經濟、社會和科技資源進行有機融合,使區域技術創新產生倍增式的整體效果,完善了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理論,并為研究區域內產業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第二,為浙江供給側結構改革、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思路。浙江省作為全國首批創新型試點省份,在產業技術創新系統的建設中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但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浙江省產業技術創新發展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與發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該書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式為浙江省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完善提出解決方案。
第三,以浙蘇粵3省以及省內典型城市杭州、寧波、溫州等作為實證分析對象,并以浙江省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將其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進行橫、縱向對比分析,評價其區域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情況。同時,運用系統動力學方法,聚集具體產業,對浙江省文化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進行實證分析。最終通過上述研究提出區域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優化和改進措施,對全國其他地區和城市的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建設起到一定的啟示與借鑒作用,而這也是該書研究的目標所在。
總之,該書研究視角新穎,給人以多方面的啟迪,值得向廣大讀者推薦,使其在學術界產生重要和廣泛的影響。同時,該書可為決策部門、產業和科研院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使用于產業經濟與技術創新相關工作者、企事業單位管理者、研究人員等相關實施主體和規劃設計部門。
筆者希望持續關注產業技術創新發展過程中不斷涌現出來的新特點,進一步研究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理論,有更好的學術成果問世。
參考文獻
[1] 賀德方,唐玉立,周華東.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構建及實踐[J].科學學研究,2019,37(1):3-10,44.
[2] 林艷,張晴晴.構建區塊鏈創新生態系統研究——發揮政府引導作用[J].理論探討,2019(1):161-166.
[3] 陳勁,尹西明.建設新型國家創新生態系統加速國企創新發展[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8,39(11):19-30.
[4] 李子彪,孫可遠,汪錦熙.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創新態勢測度——基于河北省11市的實證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11.
[5] 吳士健,張翼彤,周忠寶.創新生態系統視閾下高技術企業創新效率測度與耦合協調分析[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8,33(3):65-77.
[6] 胡林榮,劉冰峰.景德鎮陶瓷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健康度研究[J].中國商論,2018(16):156-158.
[7] 孫源.共生視角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4(1):127-134.
[8] 雷雨嫣,陳關聚,劉啟雷.高技術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創新生態位適宜度及演化[J].系統工程,2018,36(2):103-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