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形勢下中國能源發展的戰略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是當今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而經濟増長對于能源有著較強的依賴作用。中國能源資源的基本特點是煤炭、水資源豐富,石油和天然氣相對稀缺,能源資源主要集中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北方和西部地區,而能源的使用集中于我國東部發達地區,隨著社會對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需求量的增加,對石油和天然氣供需矛盾更加明顯。中國能源發展必須處理好供應安全問題、正確認識資源流動問題。
  關鍵詞:新能源;新形勢;戰略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1-0228-02
  由于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對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持續增加。因此需要全面分析國內的資源消耗特點,從能源戰略層面全面謀劃,著力解決經濟中能源存在的突出問題。
  1 中國能源資源概況
  總的來說,中國的能源分布相對廣泛,但是分布區域不均衡。例如,煤炭資源大部分分布在中國西北部和華北地區,水利資源主要集中于中國西南部地區,而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主要集中于沿海大陸架。中國的主要能源消耗集中在東部和東南部沿海地區。能源存儲地區和能源消耗地區之間存在嚴重的區域差異,因此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中國的能源多來自自然資源,分布范圍廣泛,中國資源總量雖然較多,但從人均占有能源的數量來看,中國的人均原煤占有量僅相當于全世界人均水平的45%,因此,中國對于能源資源的缺口較大。中國能源主要依賴于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氣和核能,而風能、太陽能和地下能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以中國的煤炭資源為例,擁有量是除美國和俄羅斯之外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儲量。我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率低下,尚存在巨大的節能潛力。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極為有限的能源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我國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約為33%,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外先進水平高40%。這說明我國在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經濟結構方面還比較粗放,還需要加以完善。不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單純依靠加大能源建設力度的辦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能源問題。
  2 中國能源消費的特點
  2.1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刺激能源消費快速增長
  從2002年到2017年中國能源消費進入到了高速增長期,中國實現初步工業化是以大量能源消耗為代價的。在此期間,中國實際GDP增長了30.8倍,能源消費增長了46.1倍,能源消費增長量是實際GDP增長量的1.5倍。而從1993年到 2013年,實際GDP增長了2.24倍,能源消費僅增長了0.85倍,能源消費量的下降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質量有所提升,能源消耗正在進入良性循環。盡管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基本地位沒有發生改變,但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的份額卻發生了重大變化,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1]從2003年的99.3%變成了2017年的52.81%,而油、氣、水電的相應比重則分別從3.22%、2.2%、4%變成了32.1%、4.6%、8.3%。特別在生活能源消費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變化更加顯著。煤炭消費量逐年下降,而電力、熱力、煤氣、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迅速上升。
  2.2 中國能源供給面臨巨大消費壓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的能源產量也在相應增長。2008年至2016年,中國的總能源產量增加了2.45倍,其中原油產量增加了3.12倍,天然氣產量增加了0.3倍,水電供應增加了6.54倍。中國能源生產總量與構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盡管如此,中國的能源生產量仍然不滿足社會需求,而在2016年,中國的能源需求量開始下降,而中國的能源生產量卻在增長。中國能源需求中最大的消費品種石油以及其下游產品。自2011年能源供應機制改革以來,中國正式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原油在2001年生產了5.271億噸,2002年進口了6.220萬噸。加上成品油的進口,中國原油和成品的進口量年均超過7000萬噸??梢灶A見的是,隨著經濟增長和人口增長,中國將面臨更大的能源壓力,尤其是石油供應。
  2.3 可再生能源發展滯后
  截止到2017年底,國內可再生能源的容量超過3千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超過了7千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的規范位列全球首位。這些成績的取得和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和國家、地方補貼存在緊密的關聯。但是在當前的發展中,國內的可再生能源的補助電費并沒有依據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節奏同步來實施,而是存在一定的滯后現象。比如一個可再生能源電站在2017年年初建成,而獲得補貼往往要等到1年半甚至要超過2年之后,所以在投資到獲得補貼的這段時間內,投資方的資金壓力較大。可再生能源電站建設期的建設資金有的是采取前期電站獲得的國補、地方補助及其它渠道獲得的。由于存在補貼滯后問題,有的電站只能采用銀行延期還款的方式。所以建設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不僅存在技術門檻,還存在資金門檻的限制。
  3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建議
  3.1 大力使用清潔能源
  能源改革必須有明確的改革目標,要加強頂層設計,政府要加以引導新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針對新能源開發,要出臺稅收方面相關優惠政策,要實現有效資本對能源發展的支持。我認為以下幾方面值得特別注意。根據《京都議定書》可持續發展機制,允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以抵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轉移和購買。在這一框架中,引入新的低碳能源,比如高純甲醇燃料,將帶來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甲醇可以通過低質量的煤炭、焦炭排放和天然氣生產,使初級能源利用最大化,并且借助不可再生資源上降低能源資源的消耗量。能耗利用率的提升有利于調節國家的能源戰略,可以減少石油需求,保證能源供應,對儲備具有戰略意義,并在該國的能源戰爭中提供安全保障。甲醇(木柴)油是最新的低碳新能源,因為加入甲醇會使油的氧含量降低45%以上,平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了90%,還可以減少NC和HC化合物等國家的排放,滿足了國家對節能減排的環境需求。與普通蒸汽油相比,甲醇的效率要高得多,發動機熱效率高得多,在較低的速度下接近傳統汽油(木柴),與普通汽油相比可以降低30%。從發展趨勢來看,酒精(木柴)都是清潔的可替代能源,可以以改善大氣環境,解決石油消耗和環境問題、促進節能,提高甲醇資源增值、對于推動國家可持續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改善環境質量都至關重要。   3.2 進行綠色城市規劃
  為了減少社會發展中的能源消耗,要強化綠色城市規劃。建筑能源消耗約占社會總能源消耗的30%,與工業能源和運輸能源成為我國的三個“能源消費者”。因此,減少建筑能源消耗,推動建筑節約能源,有利于解決我國能源資源與社會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對于合理利用能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綠色建筑符合綠色生態評估標準,最大限度節約能源,為保護水資源、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了支持,可以為人們提供健康、舒服和安全的環境,使他們能夠與自然和諧使用。[3]認為綠色城市規劃應該包括以下設計要點:環境城市規劃,居住環境,生態系統,建筑設計,生態廢物利用系統、生態水資源利用系統。能源使用要包括可再生資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量、地熱能等。
  3.3 發展核能與可再生能源
  在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例如水電、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源、生物量和其他能源方面的研究是最快的。在這些能源中,核能的優點包括能源利用率高、低成本。我國的核能技術發展較好,根據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中國到2025年可以形成較為完善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突破能源發展的技術瓶頸,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在核技術領域,三代核電站技術將成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計和制造將成為關鍵??稍偕茉矗ㄌ柲?、風能、生物質水浪,以及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可循環再生的物質等。發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長遠發展,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然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技術和經驗,積極推進各種形式的清潔生產,實現水、風、太陽能的高效利用。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在能源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3.4 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工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能源需求。長期以來工業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也是能源消耗集中的產業,其特點是能源密集。工業結構的現代化要有配套的節能政策,以促進我國能源工業的快速健康發展。要提高對能源安全的認識,堅持國內發展和進口同步進行。近年來,我國的能源,特別是外部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在一段時間內超過25%,而且還在擴大,這凸顯了能源安全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國內石油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石油資源的自給自足率;另一方面,要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各種渠道和多個渠道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以改善和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政策是工作順利進行的指導和保證,國家應在更高層次上制定和優化相關政策和法規,更好地指導和支持能源行業的高效、快速發展。
  3.5 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
  今后每年仍需要解決數百億的補貼問題,要保證補貼的及時發放,建議除了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措施之外,還可以綠色證書交易、配額制度兩種方式進行補貼。
  “綠色證書交易”,指的是根據需要購買綠色電力的需求方向擁有可再生能源的運營商購買指標,從而實現相關節能環保要求,此交易辦法已在國外施行。國內多個部委推行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交易有幾大重點:在價格方面,交易價不可高于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值;在時間節點上,希望的方式是先自愿再強制交易。但是由于需要證書的買家和賣家在“自愿交易”條件下,成交量和成交額如果將難以保證,就需要采用“強制交易”的方式,這種方式可能會對填上補貼缺口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另一種緩解補貼缺口的方法是配額制?!芭漕~制”,可以設計的特定的區域,采用制度的形式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市場份額進行強制要求。2017年5月,國家能源局曾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出臺了《關于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在此文件要求發電企業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要達到總發電量的8%以上。文件也特別提出,特定地區不僅設置可再生能源電站,還要讓這些可再生能源能盡可能保證上網,確保完成2020年國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超過10%以上的發展目標。
  4 結語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取得了巨大發展進步,在能源開發利用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在21世紀,我們的能源工業在確保供應完全安全的前提下,經過不懈努力中取得了質的飛躍。但是還要有多方面的制度,以保證能源供應的安全、穩定、清潔、高效,以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廷飛,包婧文,鵬飛.展望未來中國能源“綠色版圖”(下)——記“十二五”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座談會[J].太陽能,2016(12):12-16.
  [2] 黃淑儀.中國能源發展不能走美國老路[J].浙江節能,2016(3):21-22.
  [3] 徐壽波.關于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幾個問題[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85(4):3-8.
  [4] 趙躍進.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探討[J].中國標準化,2016(8):16-19.
  [5] 關德范.用科學發展觀思考中國能源發展戰略[J].中外能源,2015,14(7):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20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