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析智慧城市標準的實施現狀及信息化解決辦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一項熱點問題便是制定與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的標準,而我國標準實施現狀卻是長期處于落后水平,對此,需要借助信息化平臺盡快提升。本文分三個部分分別闡述了智慧城市標準的實施要點、實施現狀、解決辦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標準;智慧城市;平臺;體系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0-0013-02
  0 引言
  智慧城市標準一度經歷了“保障體系”到“標準先行”的過渡,所以當前建立智慧城市的前提是先行完善標準體系,而該標準體系的建立健全離不開信息化平臺的輔助。
  1 實施要點
  之所以制定標準,就是為了以此標準為指導,開展智慧城市的建設,所以該標準制定完成后的主要目的是實施,若是不實施就失去了標準原有的價值,所以實施是貫穿標準化工作的一項核心任務,也關乎著標準是否具有實效以及能否達到預期目標。而所謂標準的實施,實則就是將標準中涵蓋的各項要求,借助一些實施策略,將其真正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流通中。也正是如此,實施成為了標準發揮作用的主要途徑,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智慧城市的構建相當復雜,兼具要素多與涉及領域廣的雙重特點,存在多方利益相關者,所以當前不同國際組織相繼從多個視角展開了智能城市的標準化工作[1]。
  1.1 多方協同參與
  就智慧城市在我國的發展現狀而言,現今我國只有少于一半的標準,其技術水平符合或是超過了目前應有的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工藝水平,而能夠發揮實質效用的標準更是在65%以下[2]。通過梳理我國關于智慧城市的相關國標、行標、地標以及團標,可以發現,除卻該領域的專業人員了解并掌握本領域規范與標準之外,其他交叉學科或是跨領域內缺少可以參考的標準。在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工作后,可以預見,今后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工作先要從制定系統化標準做起,并且在編制標準時需要多方參與,以便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關注點,能夠找尋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建設方案,可以讓智慧城市更加符合市場發展變化。另外,為了保證標準具有實用性,還需適當借鑒當前國際組織制定標準的相關經驗,減少發展誤區。
  1.2 多個制定機構
  為讓智慧城市早日成為現實,當前國內外已經有多個組織機構在進行相關的探索工作。不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還是世界發達國家,皆比較重視標準資源戰略方面的研究,并且想要讓其標準能夠更上一個臺階,可以符合TBT或者是WTO等貿易規則[3]。這一發展思路主要體現在這些組織與國家正在實現標準體系的柔性化,例如有部分國家為了促進貿易的良性發展,所以正在實行系統化的標準認證機制;又例如部分國家為了強化相關的產業技術戰略,所以正在探索借鑒國際標準的可能性;還例如在制定標準時將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納入考評體系等。除此之外,ISO著重關注智慧城市內部所需的基礎設施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水、交通、ICT、能源以及廢棄物;IEC重在從電子電工領域切入,對智慧城市進行重新定義,比較注重完善城市系統,使其具備有效性、互操作性以及集成性;ITU-T則重在關注智慧城市的長足發展,希望憑借先進信息通信技術等手段達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與改善市民生活的雙重目的。
  TMF(即:電信管理論壇),該論壇屬于非營利性質的國際行業協會,其內擁有上千家優秀IT服務供應商,各會員可以在此協作平臺中一起制定相應的標準與框架,借助論壇提供的指導工具、培訓認證、最佳實踐以及研究報告等方式完成本企業的轉型升級計劃。另外,該平臺也為會員間共享疑難問題與探討解決方案提供了基礎,其內研究人員、企業以及城市等都可以參與進來,共同制定解決對策,而該組織也可以借助會員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自身標準對于行業的影響。
  我國現在還比較缺乏類似的第三方機構,所以今后必須要加強這方面的建設,以便能夠借助這些平臺的力量,推動智慧城市標準流程框架的完善。我國關于智慧城市標準的第一個官方認定組織是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成立于2014年,旨在通過該組織,加強對標準體系的研究,使智慧城市的建設能夠規范、科學的推進,讓完善的標準化體系成為建設智慧城市的主要支撐。該總體組主要負責擬定具體的推進措施與標準化戰略,對標準體系的框架進行構建,并實現技術內容的協調,指導下設項目組制定標準并將標準應用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至于標準管理機構,發達國家實現了政府主導型到學術團體主導型的轉變,而中國則是由標準化協會完成這一工作的整體規劃與協調統籌安排,再由政府監督管理標準化協會;較之國外標準制定組織,我國成立的總體組雖然對行業的影響力較強,但是在服務多樣性、專業能力以及體系架構方面還需繼續完善,方能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設水平[4]。
  2 實施現狀
  以往標準多以電子文檔或是紙質等形式呈現,所以在標準的實施彈性、關系以及標準理解等方面常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的影響了標準的實施,所以必須要有所改進。而在步入信息化時代之后,由于各項信息技術手段有了長足的發展,所以標準的具體實施工作可以借助一些相關的平臺或是系統予以完整實現,然而這一想法卻又受制于標準化信息系統而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當前該系統多用作新聞發布、標準查詢以及信息發布方面,可以看出,系統當前提供的大多是一些被動式服務,所以難以滿足標準實施的具體需求,加之地方政府還對標準以及智慧城市存在一些認知偏差,更是使該系統長期得不到有效更新,極大的制約了標準的現實化進程。
  而在國際方面,關于標準平臺的建設,最為突出的表現便是借助平臺載體,逐步實現專業化、綜合化、主動化以及知識化的咨詢服務,也即在該平臺中,各類標準的動態以及組織信息等數據資源都能及時呈現在大眾眼前,可以服務于社會。例如ISO現在已經能夠提供專供購買與查詢的平臺,而ISO的資源庫能夠實現術語查詢功能,之余美國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平臺則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精確化的檢索服務。與這些組織與國家相比,我國在標準化方面的信息化服務仍舊停留在較為初級的信息發布與查詢功能,即便在規劃與建筑方面有一些較為細致的服務,但是對于整個標準化體系的完善卻缺乏相應的帶動能力,對此,還需著力建設適用于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服務平臺,以此平臺的力量促成智慧城市的建設。   3 解決辦法
  若想將智慧城市的標準予以綜合性、合理性實施,就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將具體的建設要求與標準信息一一對應起來,繼而讓標準為城市建設、運營、規劃以及管理等提供可靠性支撐。除此之外,還必須對標準的制定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與監督,進一步提升執行效果,當然,為了確保考核標準兼具科學性與先進性,還需要將項目管理平臺與標準信息平臺結合起來,以確保標準能夠在項目的建設、運營、規劃以及管理等各個流程都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此外,還需在績效考核中納入項目建設評價,也即做到以評促改與以評促建,最終形成完善的監管流程,對智慧城市的建設貢獻力量。
  關于智能城市標準的信息化平臺,實則屬于可行性選擇方案,所以建設該平臺的目的主要在于為智慧城市的整體性、全局性建設提供標準知識服務,繼而促成標準化服務朝著市場化這一方向發展,當然,這一平臺也能滿足行業企業或是地方政府推進項目實施的需求,達到對項目的高效監督管理。除此之外,在該平臺中添加項目管理功能也必不可少,這一工作的完成可以極大的促成項目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實施。
  3.1 建立知識庫
  在對當前智慧城市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國際標準以及地方標準等進行了解與掌握后,梳理市場準入、標準評價、合格評定以及標準翻譯,融合智慧城市的具體建設目標以及地方產業促成自身發展所需的協會標準、事實標準、政策法規等資源,可以建立標準資源庫。于此同時,要借助各個專家的作用,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域以及內容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研究與分析,包括指標、結構以及分類等,最終要實現整個建設過程的細致化與顆?;4送?,還需各相關方對智慧城市的領域對象、標準指標、建設目標以及應用范圍進行明確,繼而為形成適用性評價與行業解讀奠定基礎,并為用戶提供更加精確的知識服務[5]。
  3.2 開發信息平臺
  另一項解決辦法便是開發信息平臺,借助該平臺,于此相關的工作者可以協同制定標準的制度與工作流程,既能實現參與方的高效交流,也能極大的促進智慧城市標準的建設,可謂一舉兩得。
  3.3 實施信息監管
  該信息化平臺中可以不涵蓋項目管理功能,而是可以與專業化的項目管理軟件一起使用,繼而為項目管理流程以及智慧城市建設流程之間的對接提供可靠性方法,最終促成項目建設責任人員的確定、績效追蹤以及留痕等實用性功能,達到信息化監管的目的,進一步促成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的建立與健全。
  3.4 進行信息測試
  此處的信息測試時關于標準符合性的相關測試,主要是指測量系統或是產品的安全性、性能以及功能等實用性指標,在測量工作完成之后,比較該測量結果與行標或是國標間的實際符合程度。在推廣統一標準時,必須要用到標準符合性測試,借助該信息化測試,方能提升統一標準的推廣效益,所以一定要使用此方法。另外,還需格外注意的是,基于智慧城市在建設的過程中會產生對不同系統的差異化功能要求與數據結構要求,所以若想實現安全測試,就必須嚴格按照系統、安全性、數據庫以及功能等方面的要求進行。
  3.5 構建信息評價
  當前我國適用于智慧城市領域的建設成效評價標準是《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6],該指標體系的動態更新主要由總體組負責,并且該總體組還負責出臺與此相匹配的分級分類標準,所以當前城市考核指標的定制,可以使用該指標體系與城市建設要求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完成,最后在將考核結果全面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之中即可。
  4 結語
  當前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逐漸走向了標準引領階段,所以標準實施水平直接影響到了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效。我國的標準制定工作并不完善,所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是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總的趨勢,對此,還需借助標準信息平臺,盡快增強制定標準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悅.智慧城市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統在城市基礎設施中的應用研究[J].基建管理優化,2019(1):2-6.
  [2] 金江軍,張琳琳,姚大川.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9(1):10-13.
  [3] 安小米,宋剛,路海娟,胡燕華.實現新型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數據資源協同創新路徑研究[J].電子政務,2018(12):90-100.
  [4] 熊翔宇.基于智慧城市建設的信息智能服務模式研究[D].南京大學,2018.
  [5] 崔璐,楊凱瑞.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統計與決策,2018(06):33-38.
  [6] GBT 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S].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48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