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大學英語教學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在新環境下,高校積極將“互聯網+”概念推廣并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以及改革教學模式,從而促進了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的發展,實現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師生互動式教學,切實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英語教學 多元化移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a)-0137-02
近年來,飛速發展的互聯網引領人們步入大數據時代,同時也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比如大數據推動了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的出現。自2014年“互聯網+”這一概念出現后,“互聯網+教育”也成為了新科技時代教育者們需要研究的新課題,各地高校積極將這一理念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從傳統模式到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的轉變。
1 “互聯網+”環境促進了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的產生
自“互聯網+”行動計劃被提出以來,“互聯網+教育”、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中的關鍵詞。利用互聯網資源開展線上線下的、形式多樣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已得到現代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育學研究的充分肯定[1]?!盎ヂ摼W+”環境使得大學英語課內外的教與學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促使了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的產生。
第一,對于當前“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群體來說,他們獲得知識的渠道不再是單純的通過課本和老師,發達的信息技術使得他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慕課、微課、微博、微信、各種學習軟件APP、自主學習平臺等的相繼出現和廣泛使用,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越來越便捷化、多元化,各種信息搜索、二維碼等改變了知識的傳遞速度和方式。在如今的大學校園里,有了網絡的普及,學生們利用智能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海量的學習資料和信息。以往大學英語課堂可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渠道,而現在的“互聯網+教育”無疑對傳統大學英語課堂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很顯然,如果高校及教師不順應形勢做出改變的話,肯定會在職業長遠發展的道路上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第二,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學信息最突出的特點是其多樣性、自由性和便捷性。無限的網絡教育資源讓學習者擁有更多對學習內容的選擇、更大的學習空間和自由的學習時間安排,這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更能夠使學習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同時學習者能夠與老師和其他學習者進行交互式合作學習。這種方式能夠克服空間、時間限制,使學習者通過網絡就能參與到一種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交流、互助合作、信息共享的交互式英語學習環境之中,實現在線學習和互動,從而達到良好的英語學習效果。
第三,“互聯網+”環境下,傳統課堂上的教師角色受到很大挑戰。研究發現高校部分教師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缺乏在新環境下運用先進技術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導致自身教學水平直線下降,學生對其教學效果也不甚滿意。今后的大學生基本都是00后,他們出生在互聯網時代,其運用互聯網資源的意愿和能力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教師也應轉變教學理念,改變以往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主動從課堂主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另外教師也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除了積極學習新的教育技術、新型教學手段之外,更應不斷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和知識水平,來適應當前信息爆炸時代的教學需求[2]。
基于以上多種原因,無論對于高校還是大學英語教師來說,探索“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已經是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因為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學習需求等各方面都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所以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和教師的大學英語課堂必須隨之發生改變,以滿足學生需求,適應時代的發展。
2 “互聯網+”環境下構建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應遵循的原則
“互聯網+”環境下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的構建是現代網絡技術與高等教育體系相結合的重要表現,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教師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發展[3]。為了保證教學的實踐性和有效性,在構建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第一,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無論任何教學模式都不能脫離這一原則,在“互聯網+”環境下構建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也不例外。以學生為本,分析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學習內容,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教學環節,建立適合學生的教學評價體系,整個教學過程面向全體學生,保證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這些都是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
第二,培養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原則。“互聯網+”環境為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各高校和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抓住機遇,通過構建多元化的移動教學模式,促進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各方面技能的提升,增強其跨文化意識和人文素養,提高其英語的綜合實踐應用能力。
第三,多元化教學的原則。構建“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并不是完全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取長補短,把“互聯網+”帶給大學英語教學的積極影響因素引入到教學實踐和英語學習中,不僅在大學英語教和學的內容上多元化,更要在方式方法上博采眾長,使之多元化,這樣才更符合當代大學生們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 構建“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這個過程特別需要高校和大學英語教師樹立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為促進教學改革做出創新型貢獻。
3 “互聯網+”環境下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適應“互聯網+”環境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與學,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也應發揮“互聯網+”時代對于教育者和知識學習者的優勢影響力,積極尋求構建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模式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積極鼓勵大學英語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種教育信息技術培訓,不斷學習新的教育信息技術,這既是時代要求,也是教師自身發展中的必經之路,對于廣大的教師群體來說,都應保持開放的態度,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掌握教學新技術、新方法。在“互聯網+”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應積極應用網絡上各種新型的教學平臺,并努力構建內容豐富多樣、使用快速便捷的網絡教學平臺,形成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積極適應和推動微課、慕課等新型教學方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并根據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以發展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合理提煉優質教學資料,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如何甄別學習資源,以使學生提取有效的學習信息,實現優質的教與學,努力完成從傳統課堂的主導者到新型教學模式中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轉變。
第二,積極引導學生調整學習策略。當前全球通信已經開始步入5G時代,日益成熟和發達的信息技術使得“互聯網+”環境能夠為學生提供無限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選擇、接受不同渠道的英語知識,英語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能動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在鼓勵學生利用移動終端和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也要積極開展討論,建立學習小組,進行交互式合作學習。比如有些學校使用的超星學習通、i學等教學類軟件都可以幫助學生實現這種形式的互動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內容、進度、學習效果都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應建立長期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讓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隨地和老師或者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在保證有效性的前提下,學生利用線上學習對線下學習進行補充和拓展,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達到英語學習的最佳效果。
第三,各高校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切實推進“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多元化移動教學發展。各高校應當積極加強“互聯網+”教學理念的宣傳,鼓勵教師和學生對“互聯網+”相關教育技術的拓展和應用,比如適當安排教師接受有關內容的培訓和進修;積極開發校內網絡英語學習平臺,實現管理、教學及評價的整合;鼓勵教師開設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專門用于向學生們推送和分享英語學習素材,進行師生交流等。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對網絡學習懷有高度熱情,我們應該鼓勵教師利用發達的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分辨網絡學習資料,正確使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各高校也應適應“互聯網+”時代要求,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改變以教師為中心、注重傳授語言知識技能的傳統課堂,促進形成為以學生為中心、更加豐富多元、適合當前大學生群體學習習慣的新型移動教學模式,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從而推動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麗君.“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長春大學學報,2017,27(8):112-115.
[2] 李妍,羅永輝.“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英語廣場,2017(10):137-138.
[3] 劉亞蘭.“互聯網+”大學英語移動教學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72-73.
[4] 孫雅君.“互聯網+”時代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思考[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26(2):97-98,121.
?、倩痦椖浚汉馑畬W院2017—2018年度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究》(項目編號:jg 2018030)。
作者簡介:李偉(1983,11—),女,漢族,河北衡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0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