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信息技術下大學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需求使得各行各業對大學生英語聽說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改革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信息技術為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的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基礎上,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如何整合信息技術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構建信息技術下大學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旨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聽力和口語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不斷強化聽說練習,提高聽說技能。
  【關鍵詞】信息技術;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014-02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交往日益密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07年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要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應用型外語人才,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
  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培養符合社會和用人單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各大高校都在積極探索有效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聽說課都利用了以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的優勢,聽說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聽說教學中的問題依然不容忽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受應試教育影響,大部分高校的聽說教學重點仍然圍著四六級的“考點”轉,疏于口語練習,學生在英語口語交流方面普遍存在困難,聽力和口語仍是薄弱環節。2.英語課程教學學時和教學方法仍有不足之處。近年來,各大高校的英語課時一再縮減,以大連科技學院為例,每學期的英語課程為48學時,而聽說課程只占12學時,在“量”上就沒有得到保障。在教學方法上,受學時限制,聽說課基本以邊聽邊講、對答案為主,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3.課程評價方式不完善。當前,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期末考試的終結性評價方式,缺少過程性評價,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此,筆者嘗試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網絡自主學習和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旨在改變大學英語聽說課堂現狀、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
  二、理論依據
 ?。ㄒ唬┙嬛髁x學習觀
  建構主義觀點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來的。建構主義下的學習理論將知識作為一種新的理解和假設,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和外界的互動,生成對知識、信息的個性化理解?;诮嬛髁x理念,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提倡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結合教師的間接經驗和自己的直接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將英語知識內化,并逐步完善已有的英語知識結構體系[2]。
  (二)信息技術的支持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學習資源的不斷完善為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的改革帶來了契機。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彌補了課堂教學課時不足,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了聽說技能的鍛煉機會;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創設了類似真實的情境化英語環境,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英語學習和交流,與傳統課堂教學形成優勢互補;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了解相關文化[3]。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富有趣味性、文化性的教學材料,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文化差異,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文化背景知識。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從課內到課外、從線上到線下、從課堂到實踐的全方位立體語言學習環境。
 ?。ㄈ┗旌鲜浇虒W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整合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優勢,構建“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通過傳統教學和在線學習的有機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意識?;旌鲜綄W習(Blending Learning)在國內外早有研究,Margret認為混合式學習是學?;诰W絡技術的結合,以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是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術的結合,共同實現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教學技術與具體教學課堂的結合。我國著名的教育技術專家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式教學就是把傳統的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數字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遍_展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是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及資源基礎。
  三、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的構建
  筆者以大連科技學院17級產品設計一班、二班為實驗班,嘗試構建大學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力求實現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的優勢互補?;旌鲜浇虒W模式建立的基礎是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互動學習的緊密結合,以實現課內外資源的優勢互補,主要包括三個階段:課前預習、課內實施和課后拓展。
 ?。ㄒ唬┱n前預習——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授課班級,筆者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為聽說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便捷的學習交流平臺。在每次課堂教學之前,筆者通過整合教材中的音頻資源、結合網絡資源,將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文化知識、語音資料發送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利用移動設備在零散時間進行學習,培養自主學習意識,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做好準備。教師通過定期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執行情況,對學習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確保自主學習的持續性和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在自主學習階段,學生自覺學習、實時利用網絡資源和同學交流合作,共同進步。這種學習方式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時間和地域方面的局限,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優化了學習過程,使學習效果最大化[4]。  ?。ǘ┱n內實施——學生通過體驗情境來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
  在課堂教學環節,打破傳統的教師講授式教學,遵循何克抗教授提出的“主導——主體”教學結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利用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的學習內容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在課堂充當“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實現由“教授領著學”到“學生主動學”的轉變;經過課前準備,學生對主題有所了解,帶著問題,參與課堂討論,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課堂氛圍;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應及時給予評價,同時組織學生進行互評,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讓學生體驗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做到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學用結合,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
  (三)課后拓展——學生演繹情境,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學生對主題內容已基本掌握,聽說能力也有所提高,但這并不是學習的終點,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加以運用。課后,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逐步提高語言交際能力。教師應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加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曲大賽、英語角等活動,推薦學生到校企合作實踐基地進行短期的語言實踐體驗,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提高語言交際能力[5]。
  四、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對教學的啟示
  教學模式的轉變促使評價方式發生改變?;旌鲜浇虒W模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實時監督并給予評價,這就要求實施形成性與終結性并重的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應貫穿于課程始末,既包括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也包括課堂教學環節,從多個角度,對每位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和任務完成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終結性評價在期末進行,主要包括筆試和口試。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的問題,改進學習態度和方法,同時也能夠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對教學作出調整。
  五、結語
  大學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實現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網絡資源的優勢互補,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線下線上相結合、課內課外向結合的學習環境,既體現了教師的組織、引導、監督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益于聽說課程教學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
  [3]張潔.移動技術支持的大學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研究[D].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1(6).
  [4]趙見.初探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構[J].高等教育,2009,(9).
  [5]趙楠,任志祎,張美.基于移動技術的大學英語聽說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
  2015(6).
  【作者簡介】
  趙萍(1980~),女,遼寧省大連市人,學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2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