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絡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混合式學習模式成為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改革的重要選項之一?;谝苿泳W絡的混合式學習順應了大學英語改革的趨勢,能夠滿足不同學生在視聽說學習中的個性化需求,切實提高學生的視聽說實踐應用能力,增強了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移動網絡;混合式學習;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4-0157-03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網絡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以現代網絡和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也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現代網絡和信息技術已經逐步應用于各級各類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學也不例外。大學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而引入混合式學習模式有助于培養滿足時代要求的英語人才?;旌鲜綄W習模式作為一種學習策略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將其應用于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將為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提供新的教學資源和途徑,進而提高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混合式學習的概念及理論
混合式學習即“Blended Learning”或“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充分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何克抗,2004)。混合式學習是研究者基于對網絡學習的經驗總結和反思的基礎上逐漸建構起來的一種學習模式(朱倩,2018年)。在移動網絡背景下,混合式學習要將移動網絡技術有效、充分地應用到學習中,對所有學習要素進行有機整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混合式學習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保ɡ罘?,2011年)建構主義學習觀主張調動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習者能夠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探索和發現。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需要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并在探索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保ɡ罘剑?011年)
其次,混合式學習符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并非教師以填鴨式嚴格強迫學生無助地、順從地學習枯燥乏味、瑣碎呆板、現學現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覺有趣和需要的知識?!?
二、傳統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n時分配不均衡
大學英語課程在高校課程中屬于公共必修課,多數高校大學英語選用的教材主要是綜合(或讀寫)教程和視聽說教程,二者配套使用,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等。在課時分配上,綜合教程一個單元需要5至6個課時,而視聽說教程一個單元只占2至3個課時。有限的視聽說課時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進行充分的視聽說練習,加上班級規模大,多數學生沒有口語表達的機會,在進行聽力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也無法較好地監控學生的練習情況。
?。ǘ┙虒W目標不突出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學中長期存在重綜合或者讀寫能力的培養、輕視聽說的傾向。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培養目標包含在大學英語整體的教學目標之中,較為籠統,不夠清晰明確。很多高校沒有制定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聽力練習和口語訓練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重聽力練習、輕口語表達的問題,也沒有較為合理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相關的聽力、口語測試機制??傊?,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目標不突出,學生缺乏良好的聽力、口語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教學內容枯燥
傳統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內容較為枯燥,一般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該單元視聽說材料中將會出現的生詞;第二部分為聽力練習,有短對話、長對話、篇章理解等練習題型;第三部分為口語練習,每個單元有相應的練習話題或句型,學生可根據要求分成小組編對話、辯論等,有時還會提供一些英語歌曲音頻或者電影節選類型的短視頻供學生觀賞。學生普遍認為歌曲音頻和短視頻是最有意思的部分,但是學生在欣賞音樂和觀賞視頻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音頻和視頻的娛樂性,忽視自己觀看視頻、欣賞音樂的主要目的和任務。學生對每個單元單詞的學習也只停留在意思理解方面,不注重單詞的正確發音,對枯燥乏味的聽力和口語練習更是流于形式,多數同學根本不愿意進行口語練習,課堂上也沒有足夠的機會讓大多數學生練習聽說技能。
?。ㄋ模┙虒W形式和教學手段單一
傳統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教學形式主要為教師領讀并講解生詞,播放聽力練習音頻或視頻,學生做練習、對答案,教師再反復播放幾遍音頻或視頻,對其中出現的語言點簡單講解,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跟聽力練習話題相關的口語練習;教學手段主要依靠傳統多媒體,如電腦、投影、立體音響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一人侃侃而談,主導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由于課堂教學課時量少,班級規模大,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要完成大量的視聽說內容講授,學生參與的機會自然很少;口語練習也沒有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和良好的口語學習氛圍。另外,由于課時的局限,教師無法逐一呈現真實語言環境和地道口語表達的音、視頻教學資源和素材,教材內容也無法在課堂上全部講完;留給學生的課后練習,多數學生不能認真完成,存在應付心理,因此教學效果堪憂。
三、混合式學習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引入無形課堂,使用多形態教學資源
語言學習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給語言學習注入了活力,使語言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移動網絡技術的支撐下,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也有了充足的發展空間。新的課堂教學不再是粉筆加黑板的形態,傳統的多媒體設備也滿足不了現代教學的需求,無形的網絡教學已經滲透到各個學科,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學當中。無形課堂包括手機英語學習APP的使用、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建立、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等。在現代社會中,微信已成為人們主要的社交平臺,使用群體多為年輕人,尤其是青年學生,因此使用微信構建無形的學習平臺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網絡的發展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利用移動網絡進行學習,各種英語學習APP也為廣大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求下載對自己有益的英語學習APP來輔助英語學習,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統一下載同一款英語學習APP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以便于教師的檢查和評價。超星學習通是現在很流行的一款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制作本學科或所教課程的微課、慕課等上傳到超星學習通平臺,學生通過平臺學習這些課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或者做課堂展示,教師在課上或者學習平臺后臺進行指導和點評。教學資源包括課堂學習資源、課外學習資源、教材資源+數字資源、自制學習資源、他人學習資源等多種形態(章艷樂,2013年)。以上三種無形課堂所提供的教學資源都是多形態的,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并以打破傳統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可以彌補有形課堂教學之不足。 ?。ǘ┴S富教學手段和方式
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授課方式已不能滿足時代對英語人才的需求,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在視聽說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教學任務分成課前、課中和課后三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超星學習通平臺等發布課前任務,學生個人或小組對課前任務進行預習、討論,教師在此期間可以通過網絡傳播工具與學生保持溝通,或在平臺后臺進行必要的指導,這樣就可以為課堂練習節省大量的準備時間,為更多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創造了條件。課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種各樣的課堂展示,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學生可以自己下載和單元話題相關的音、視頻資料進行跟讀、模仿、配音等,練習聽力和發音技巧,學習純正地道的英語發音,對熱點新聞和社會問題也可以進行脫口秀表演或辯論。教師在課堂中的主要角色就是引導者和促進者,為學生的各種課堂展示提供指導和支持,觀察學生在各項任務中的個人參與情況,給出及時的點評和反饋。課后,教師要合理布置視聽說復習任務,要充分利用各種網絡交流工具和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督促學生進行課后學習,實時關注學生課后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保證學生課后學習的實效。
?。ㄈ┙⒍嘣脑u價體系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成果,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相長。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評價體系中,較為常見的評價方式為終結性評價,表現形式為結課后的聽力或口語測試,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如今在混合式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化,建立更有效、更多元、更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要把行為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和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準確收集學生在學習平臺提交的各種作業、音頻、視頻文件、課堂活動參與情況、合作程度、課堂回答問題次數等信息并加以量化,作為學生視聽說過程性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除了教師個人對學生的課前、課中、課后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評或小組互評,教師綜合以上各種評價之后再做出終結性評價??傊?,新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評價要具備科學性和及時性的特點,以充分調動學生視聽說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總之,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復合型應用人才,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大學英語視聽說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實踐當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應用技能。移動網絡的普及使大學英語視聽說的教學內容更充實,教學資源更豐富,教學手段和方式更多樣化。教師要充分利用移動網絡技術的優勢,不斷摸索創新,促進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與網絡技術的深度融合,嘗試新的教學模式與評價方式,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推動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朝著科技化、數據化的方向發展,切實提高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方.教育知識與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4,(03):5-10.
〔3〕章艷樂.基于BL和CL理論的大學英語一體化學習模式實驗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09):16-17.
〔4〕朱倩.“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口語混合式教學生態模式建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3):135-137.
?。ㄘ熑尉庉?姜黎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9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