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難點問題。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慕課與翻轉課堂的融合是教學改革的熱點,本文構建了混合式教學具體措施:課程典型問題集、典型案例庫和立體化教材資源庫構建、MOOC或SPOC+線上線下交互活動、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范式,并提出改革意義,對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慕課;翻轉課堂;SPOC;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0-0184-03
一、教學改革的背景
《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北究平虒W是大學的立校之本,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和重中之重,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目前傳統教育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課堂缺乏生氣,學生到課率低、抬頭率低、點頭率低[1]。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從業者“傳道授業解惑”責任使命感逐漸淡薄甚至缺失,缺乏對待教學的積極態度和全身心投入。2012年頒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一文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盵2]因此,教育改革既是解決教育問題的要求,又是時代發展的潮流。目前,慕課(MOOC)、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教育改革的熱點。線上線下教育的混合課堂教學,構建了“開放、共享、交互”教學空間。新型的網絡教育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遵循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3-7]。
信息化教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價值,已經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然而,如何將網絡學習平臺與傳統課程學習進行融合,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優化;如何將其有效地應用于混合學習領域,還需要對此進行理論分析。
二、混合式立體化教學模式探討
?。ㄒ唬┤N課堂特點對比分析
MOOC、SPOC及翻轉課堂是新型教育改革的產物,其各自的含義及特點如表1所示。
?。ǘ┗旌鲜搅Ⅲw化教學模式探討
慕課(MOOC)、SPOC以及翻轉課堂實踐發展以來,如上所述,由于各自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單一的教學模式呈現的教學效率遠遠低于預想。鑒于此,本文基于三種模式進行混合模式探討,以期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旌险n堂是將MOOC、SPOC、翻轉課堂混合使用,以下具體介紹混合實施策略。
1.課程典型問題集、典型案例庫和立體化教材資源庫。首先,充分查閱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成果和經典案例,注重相關部門中收集鮮活接地氣的現實案例來源,注重聯系挖掘過去承擔的諸多相關課題項目,組成典型問題集、典型案例庫的第一階段成果。其次,借鑒MOOC、SPOC等互聯網+的平臺,以及結合翻轉課堂,在典型問題集、典型案例庫的升級版得以明確的前提下,結合課程的理論與方法學框架,考慮紙質教材+教學網站+微信等傳播介質,考慮主體知識、案例分析、習題試題庫及答案、教案、課件、輔教材、配套支撐電子資料(如參考文獻和其他相關書籍等)等內容有機結合,構建課程的立體化教學資源。
2.MOOC+交互活動。網絡課堂不同于傳統課堂,學生學習行為不受老師的“監督”,對于自控力不強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其他網絡資源的誘惑,影響課程學習,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因此,本研究構建了一套MOOC+交互活動模式下的教學體系,打破純網絡課堂師生分離的局限性。本模式下的教學以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展開。教學目標上重點圍繞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目標、創新思維能力等;教學內容上重點以網絡微課、專題案例解讀以及在線測試題的設置為主。教學方法上注重專題或案例討論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形式,課堂不再局限于學生課程視頻的觀看,還需參與線上討論等完成教學任務。
3.SPOC+翻轉課堂。SPOC是“后MOOC時代”在線開放課程的典型范式,為大學教育課堂提供了更具適宜性的在線教學模式,能夠促進純網絡課堂、傳統課堂教學的革新,但由上文可知,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研究中將SPOC與翻轉課堂加以混合,打破各自固有的局限,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另外,本研究給出具體的實施策略方法,重點圍繞六個方面進行展開:其一,通過席明納(英文叫seminar)的形式進行實施,主要是事前布置題目,同學們準備研究報告和匯報,用PPT或者由同學上臺演講學術研究成果,“席”首先要求大家坐在一起,“明”,就是由匯報方闡明研究結果和各抒己見,其他小組同學對匯報內容進行質疑和爭辯討論,最后“納”,在討論中各方思想達成共識。其二,采用“蘇格拉底產婆術的教學方法”,即問答式教學法,針對課程知識點,采用激勵助產(不斷提問“為什么?怎么辦?”等)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其三,采用“親驗式”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們到現實生活中的相關單位和部門,通過現場調研觀察,了解知識的實踐應用。其四,采用“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會議模擬,對學生進行角色定位,學生針對自己的立場發表言論。其五,采用上機操作實踐的教學方式,上機模擬計算實踐鞏固理論知識點的理解,強化動手實踐能力。其六,采用“一站到底”知識競賽方式,分組進行知識搶答,最后能順利突圍到達下一輪或笑到最后的同學將得到物質獎勵,以此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8-11]。
三、改革的意義
?。ㄒ唬┗旌鲜搅Ⅲw化教學提高學習自由度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交流互動有限,時效性差,而借助網絡課堂,線上線下課堂的結合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性,學生的學習時間也可以根據課程進展自行安排,學習時間的自由度很大程度地得到了提高。同時,網絡課程并不是一次過的,當學生仍存在疑惑時,可以隨時調閱課程進行研讀,夯實所學內容。同時借助于翻轉課堂,很多教學互動可以拓展到教室以外的地方,更提升了實踐性,使學生學有所用,學而會用[11-12]。 ?。ǘ┗旌鲜搅Ⅲw化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混合式立體教學改革從形式上是線上下課堂的結合與教學互動模式的探索,課程學習與翻轉課堂互動的準備雖然在時間上具備了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也提高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要求。同時,更注重親驗式學習,除了設置實踐環節外,還要結合課程進行相應的啟發,真正做到使學生在實踐中有所提升。有助于糾正學生被動接受多、反思能力弱的問題,培養其探索、提問、質疑、反思的能力,促進養成主動學習的思維與習慣[13]。
?。ㄈ┗旌鲜搅Ⅲw化教學增強師生交互
通過這樣的課程改革,可為“學生學習主動化、資源整合多元化、課程講授多樣化、學習支持立體化”教學范式形成提供鮮活素材和有益嘗試;有助于改變“粉筆+黑板+課本”的平面教學手段和單向“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拓展為立體的、多層面的、多向的、互動的教學方法手段;有助于“教學雙方共同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共同參與實施教學活動,共同評價教學效果”的參與式、研究性授課模式的形成[14-16]。
參考文獻:
[1]郝興偉,張強.翻轉課堂教學:經驗與趨勢[J].中國大學教學,2015,(10):65-6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5-01-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3]楊春梅.高等教育翻轉課堂研究綜述[J].江蘇高教,2016,(01):59-63.
[4]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08):1-6.
[5]瞿振元.以MOOC發展為契機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國高教研究,2014,(6):2-4.
[6]李彥敏.慕課與課堂教學融合的行動研究——以高?!艾F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為例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9):93-99.
[7]許濤.慕課背后的爭議研究綜述[J].中國大學教學,2015,(7):24-26.
[8]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35(07):5-16.
[9]謝紅榮,趙紅霞.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角色定位及轉化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32):38-40.
[10]張少剛.MOOCs:網絡教育觀念與學校管理制度的碰撞[J].中國高教研究,2013,(12):17-18.
[11]許濤.慕課背后的爭議研究綜述[J].中國大學教學,2015,(7):24-26.
[12]張國榮.基于深度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J].高教探索,2016,(03):87-92.
[13]李貴安,張寧,鄭海榮,等.基于信息化教學的大學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6,(11):61-65.
[14]趙金保,王嘉毅.高校教改應確立以過程變量為主的改革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6,(06):56-61.
[15]周遠清.精品課程教材建設是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的重大舉措[J].中國高教研究,2003,(01):13-30.
[16]黃虹,魏宸,鄒長偉.“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立體教學模式的構建——以“環境評價”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10):86-9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