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南九水溝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及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為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干擾越來越大,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生態環境中,盲目開荒、水土流失、水質污染、河道淤積等現象使流域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針對青島市南九水溝小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的基本情況,從多方面總結了小流域治理措施,并提出了綜合治理建議,以期為減輕小流域水土流失和恢復生態環境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建議;南九水溝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197-02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生產建設活動廣泛開展,人們盲目開荒,砍伐林木,嚴重影響植被生長。在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一些生態環境被破壞,部分區域水土流失嚴重,造成水系污染物增加、水生物減少、污染面擴大、河道淤積、河床抬高,水系生態遭到破壞。筆者通過對青島南九水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前后進行比較發現,經過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系環境得到改善。總結其經驗得知,通過統籌植被恢復、水保工程、污染源控制、生態農業建設等多項措施,能夠達到小流域綜合治理效果。
  1    流域概況
  青島市嶗山區南九水溝小流域位于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北部,地處嶗山中部,距青島市中心逾20 km。流域中心為大石村水庫,匯集山脈中的旱大嶺溝、桃源澗、喜鵲澗、峨澗等9條主溝,區域內除去已經修建的環山道路外,全部為原始山地地形,整個流域內覆蓋了豐富的植被和溪流泉水。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流域內水土流失較為嚴重。2007年7月遭受特大暴雨襲擊,溢洪道下游渠道被沖毀,山洪攜帶泥沙進入塘壩,塘壩淤積嚴重;流域內環山公路一側山體大部分裸露,雨水沖刷嚴重,危及道路交通安全;谷坊大部分被山洪沖毀,淤積嚴重,造成下游大石村水庫大量泥沙淤積,水庫泄洪能力降低,易引發洪災。此外,由于土壤養分大量流失,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自然植物及生物的生存條件,降低了生物多樣性;大量污染物隨地表徑流流入河道、水庫,造成水體污染。因此,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集中、地形變化大及人為活動。
  2    治理措施
  南九水溝小流域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之中重,重點從水利設施、坡面防護、植被恢復等方面采取措施,修建蓄水攔砂壩攔截泥沙,在支溝兩岸進行護砌,防止河岸崩塌,減輕水土流失。根據支溝地基及岸坡地質條件,采取層層攔蓄,以實現攔砂防護。河道兩岸種植爬山虎等植物,通過植物攀爬,以涵養水土、攔截泥沙。結合地形修建梯田,改善環境。重點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治理水土流失
  宏觀上,主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措施,以防治水土流失為核心。統籌農田、林木、荒山、道路、水系,攔蓄、灌溉、排放、節水等工作實施綜合治理[1]。微觀上,山地采取3項措施:一是山頂部增加植被覆蓋,實施植樹(喬木、灌木)植草,以降低降水徑流流速,增加土壤下滲量;二是局部進行微地形改造,在山間坡度較緩部位修建梯田,栽植經濟果木林,實現降水徑流攔截;三是修建工程設施,如在山溝中修建石谷坊和塘壩、水庫等,攔蓄地表徑流。種植水土保持林,提高植被覆蓋率。通過在坡耕地處實施坡耕地改梯田、建設塘壩和谷坊等工程,以及改進農業耕作技術措施,起到保持水土、攔截泥沙、沉淀有害物質的作用。
  2.2    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
  以“系統治理,突出治水,保護生態”為原則,結合南九水溝流域特點和生態環境因素,對治理區域實行生態修復。將農村建設與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結合,利用多渠道資金興建水土保持設施,使水土綜合利用程度和水土保持能力得到顯著提升[2-3]。南九水溝修建了環山道路,開展了一系列工程建設,包括治理流域、綠化荒山、修復生態、修筑攔水壩、修建水利配套設施等,同時種植經濟林、生態林,使流域生態得到修復,山、田、水、路、林融為有機整體,增加了蓄水量,流域綜合治理已初見成效。
  2.3    生態修復
  南九水溝流域實行封山禁牧,發揮生態系統自動調節作用,減少人為干擾,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對植被覆蓋度較小的區域進行撒播草籽和補植,以恢復植被、提高植被覆蓋率[4]。在15°以上、地形破碎、土層淺薄的山陡坡高地、疏林和幼林地、水庫上游流域侵蝕地區,以小面積人工治理帶動大范圍的植被恢復,使治理與恢復有機結合。
  2.4    加強污染防治
  南九水溝流域從農業、居民生活等各個方面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強化污水的防治、處理,在工業項目引進過程中按照環境保護藍線和生態紅線嚴格實行污水排放監控措施,確保污水排放達標。在流域內開展農業污染治理,采取農藥污染治理、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肥料化利用等措施,結合環境承載力,對整個流域進行畜禽養殖區域類別區劃,系統解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禁養區域實行禁養,限養區嚴格核算數量,限制養殖規模。以保障飲用水安全為工作重點,加大農村環境治理力度,使流域內水質得到有效改善[5]。通過治理,南九水溝流域水土流失現象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環境得到恢復。
  3    小流域綜合治理建議
  分析南九水溝流域綜合治理措施,認為要達到治理效果,必須樹立發展生產力的前提是保護生態環境,發揮生態系統自我修復作用,減輕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干擾,促進植被恢復,改善生產方式。治理工作是一個綜合性治理過程,防治水土流失不可能孤立進行治理,必須以解決人類活動與水土流失原因為突破口,進行系統化治理。要統籌區域特點、經濟發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經濟活動服從水土保持的要求,劃定水土保護紅線,對山地、河流、林木、村莊實施全面治理。   3.1    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
  治理工作必須與農業發展有機結合,引進新技術,優化生態環境,結合現有的自然地理特點,大力發展現代化生態農業,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使小流域的生態環境與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現水土保持治理與生態環境恢復相統一。
  3.2    科學規劃,構建水土保持綠色障礙
  植物措施是所有治理措施中最經濟的措施之一。應該按照總體規劃,綜合考慮氣候、環境、地形等因素,科學選擇林分結構,利用現有的天然林或恢復或培育新的林地,同時根據土壤侵蝕程度,因地制宜配置和營造林地。推進現代林業模式,全方位實施工程化造林措施,推進現代林業模式,全方面、多角度地實施工程化造林措施。通過增加植物覆蓋量,減緩土壤流失,從根本上減少或避免水土流失。
  3.3    統籌安排,大力建設水土保持工程
  結合地形、地貌等環境特點,修建蓄水工程、截流溝、谷坊、攔沙壩、溝道蓄水等水土保持工程,以攔截蓄積地表徑流,減緩土壤侵蝕,科學利用水土資源。
  3.4    強化協作,合力共建生態清潔小流域
  小流域綜合治理涉及領域多、資金量大、影響因素多,必須發揮各方力量和資源,從系統上采取多項措施,才能達到治理效果。加強流域污染綜合治理,進行河道清淤和清障,執行流域排污總量控制,要建設回水利用和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回水再利用。開展綠色農業生產,優化肥料配比,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推廣生物控制技術,控制農膜使用,提高農膜回收率;對養殖場排放的污水糞便污染進行搬遷治理和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4    結語
  青島市在南九水溝小流域綜合治理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通過對相關措施進行總結可知,小流域必須進行系統化、綜合性整治,才能恢復小流域生態環境??茖W利用水土資源,才是實現遏制和減緩水土流失的根本途徑。
  5    參考文獻
  [1] 張洪江,張長印,趙永軍,等.我國小流域綜合治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6,14(1):131-137.
  [2] 田濟揚,李傳哲,劉佳,等.新時期我國小流域綜合治理思路與模式探討[J].中國水利,2016(8):39-42.
  [3] 鄺高明,劉超群,范建友,等.小流域綜合治理對水土流失強度的影響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19-22.
  [4] 林聰杰.沙河市小流域綜合治理效益分析[J].水利經濟,2014,32(3):26-30.
  [5] 郭占海.榆林市橫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2017(12):27-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25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