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我國山區面積大,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因此,小流域綜合治理已成為我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一條重要路線,并為改善我國水土流失地區生態與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存在一些問題?;诖?,本文主要闡述我國進行小流域治理的原因、成就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治理對策,以期為我國進行小流域治理提供建議。
[關鍵詞] 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S1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8-106-2
1 我國進行小流域治理的原因
我國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3。由于氣候、地形、地質、土壤以及植被等自然條件和人類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我國極易發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會破壞土地資源,降低土壤肥力和農田質量,導致農產品低產甚至絕產;會削弱地力,加速土壤侵蝕,使地形破碎,土層變薄,加劇干旱發展;會導致泥沙淤積河床,洪澇災害嚴重,降低水庫、湖泊的綜合利用功能,降低航運里程,且每年汛期會形成山體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影響航運,破壞交通安全;水土流失會與貧困惡性循環,同步發展。水土流失危害嚴重,所以要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減少水土流失帶來的破壞。
2 我國小流域治理的成就
2.1 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促進經濟發展
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我國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通過拆除違章建筑,清理河流污染物,關閉產生污染嚴重的企業或者增加減污措施,我國的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水土流失減少,森林覆蓋率增加,植被人均耕地面積增加,實現了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2.2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高產穩產,提高當地農民收入
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我國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一定成就,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的工作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例如,坡耕地改造為梯田后,可以攔截地表徑流,提高土地生產力、保水保肥能力以及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為農作物的高產穩產創造了條件;實施農地工程可以保護斜坡,不產生滑坡,保護斜坡下的農田;治理過程中,各地發揮地區優勢,做各地的特色產業,增加了農民收入。
2.3 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得到綜合發展
我國小流域建設取得了一定成就。通過實施坡面工程、梯田、山坡截流溝以及谷坊等工程,攔蓄了地表徑流,從而進一步調節了土壤的水、肥、氣、熱因素,提高了土壤肥力,發展了當地的生態效益;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增加了農民收入,使人民共同富裕,發展了當地的經濟效益;小流域綜合治理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如修建路、攔砂壩、塘等小型水利工程會方便農村生產,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勞動效率,實現了社會效益的發展??梢?,小流域綜合治理可以實現生態、經濟以及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3 我國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資金投入不足及施工質量存在問題
大多數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地方財政都比較困難,導致當地政府很難按規定投入足夠的資金。為完成工程達到驗收標準,可能會出現施工原材料、苗木的質量差等問題。
3.2 管理機制不完善
我國小流域治理管理機制不完善。小流域治理方面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目前主要依據的法律為《水土保持法》。在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政出多頭、交叉管理的現象,使得小流域治理規劃設計隨意、投入預算產出存在差異等,影響小流域的治理效果[1]。
4 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對策
4.1 大力控制污染源
堅持從污染源頭治理,大力控制污染源。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可能會造成農藥、化肥未被完全利用而殘留在農田,是面源污染產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科學選用化肥、農藥,施用有機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農業增產穩產,最好做到在降低肥料投入量的同時增加農作物產量,同時做好退耕還林還草,用植被治理污染源[2]。
4.2 從管理政策方面控制面源污染
不僅要從技術上做好小流域治理,還要從管理政策上做好小流域綜合治理。例如,“十一五”期間政府推進“一池三改”工程,加快農村“六改”步伐,推廣適合中國本土的配套排水設施;工藝方面要采取處理效果好、費用低、能耗少的污水處理技術治理面源污染[3]。
4.3 站在總體規劃的角度開展小流域治理
在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時,要以整體規劃為對象,制訂區域內部水土保持規劃。明確規劃的目標和期望的結局,以期實現小流域經濟與區域總體經濟的協調發展。同時,要結合本區域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不斷提高經濟利益,制定適當的治理規模,并且遵循區域總體規劃要求,構建以植物措施為主、工程措施為輔的治理體系,制訂科學有效的種植方案,提高對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和承受能力,促進流域經濟發展[4]。
4.4 加大資金投入,增加后期治理
充足的資金是小流域治理的基礎和保證。在制定新的投資標準時,要按照當前的價格水平,投入適當的財力治理適當的面積,防止治理面積大導致資金不足而工程擱淺的現象。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效果所能顯現的成果具有滯后性。當小流域竣工后,堅持植樹造林對其進行養護。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要增加包括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后的措施養護維修、富裕管理等費用,以保障小流域所能發揮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能夠持久、穩定[1]。
5 結語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要在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前提下,以小流域為單元,根據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狀況以及區域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進行水土保持措施,實現小流域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河流對于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對一個地方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站在區域總體規劃的角度開展小流域治理,結合當地特色,從源頭上治理面源污染,同時加強管理力度和政策的確定,加大資金的投入,確保后期的治理。公民要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洪江,張長印,趙永軍,等.我國小流域綜合治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6(1):131-137.
[2]劉小偉,張明珠.內河小流域水環境保護對策研究初探[J].水利技術監督,2011(3):37-39.
[3]崔婷,付永勝.四川省農村水體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09(11):151-154.
[4]杜玉霞.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策略探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6):30-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