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醫學生多元化職業道德教育模式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新形勢下,醫患關系的急劇惡化對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我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一種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包括課程體系、教育主體、教學方法和教學平臺多元化的職業道德教育模式。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醫學生 多元化 多元化職業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39
  Exploration on the Diversified Professional Moral Education Model
  of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HUANG Ling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Abstract It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ese undertakings that is Socialist core valu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s be putted forward higher demands for the sharp deterioration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defects in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and finding their causes.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mode that is including diversified curriculum, teaching subjects, teaching methods and platforms.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medical students; diversified;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和實際問題,深刻解讀其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為實踐發展提供學理支撐。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醫學院校以“醫學教育”為特色,承擔著為醫療服務事業輸送高質量醫療服務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醫學院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在于醫學生“醫德醫風”和醫學職業道德的培養。近年來,“傷醫”事件頻發,“醫患關系”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回歸醫學教育的本源,探索一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為指導的多元化醫學職業道德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從而有效緩解醫患矛盾。
  1 我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重醫學技能教育,輕職業道德培養
  受傳統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存在“重醫技、輕醫德”現象。[1]據統計,我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相關課程遠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課程有形勢與政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思想政治修養等,僅占總學時的8%,這充分表明一些醫學院校課程設置功利化,未能認識到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不足。長此以往,將大大降低這類課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挫傷醫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醫學生忽視職業道德素養,增加醫患矛盾的發生概率。
  1.2 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設置采用的是“4+1”教育模式,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思想道德修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和形勢與政策。[2]另外,醫學史、醫學社會學、醫學倫理學等交叉學科大多數被作為選修課程。由此可見,我國醫學院校尚未形成科學有效的職業道德課程教育相關課程體系,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醫學生在學校這個良好平臺上加強醫德醫風教育的機會,不利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1.3 缺乏高素質職業道德教育師資隊伍
  調查顯示,在我國承擔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師資隊伍只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馬列主義、思想道德修養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研究人員,二是教學醫學哲學、醫學倫理學等醫學人文課程的教師和研究人員。思想政治理論和醫學人文這兩類教師隊伍各自為營,缺乏融合與交流,在課程設置、培養目標等方面缺乏統籌安排,甚至在教學時數、學分等方面產生矛盾與沖突,不利于醫學生正確認識“醫德醫風”,不利于我國醫學教育的發展。
  1.4 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缺乏實踐性
  醫德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理論融入實踐,讓醫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體悟,在實踐中逐漸養成良好的醫德和規范的醫學行為,是醫德教育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的醫德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脫節,課堂講理論,臨床實踐教學主要完成專業知識教育,幾乎沒有醫德教育的專項內容。醫學職業道德教育缺乏完整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3]
  2 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面臨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催生了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社會現象,導致部分醫療服務人員在處理醫患糾紛問題時重金錢、輕人情,[4]這將導致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逐漸被淡化。此外,大眾媒體習慣性的傾向于患方,加劇了醫患之間的信任危機。
  2.2 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制不夠健全
  作為公益性機構,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事業受限于國家醫藥衛生體制等原因,在改革與發展中,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存在諸多弊端。如我國源于1950年代的以藥養醫醫療體制,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公立醫院為了生存與發展被迫走上了市場化道路;醫療資源過于集中,三級醫院轉診有名無實,大型三級醫院醫療技術好、收費較高、病患集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較低,資源浪費;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看病難、看病貴”成為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
  2.3 醫學生自身素質差異
  醫學肩負“維護健康”、“治病救人”的特殊使命,決定了醫學生培養任務重、周期長。受現實主義和功利主義等影響,部分道德價值觀不夠堅定的醫學生,注重物質享受,降低了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忽視醫療服務和職業道德,逐漸形成不良醫療行為。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醫學生多元化職業道德教育模式探索
  在醫學院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融合于醫學教育實踐中,要在營造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氛圍的基礎上,配置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完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
  3.1 提高重視,培育良好職業道德教育氛圍
  首先,政府和醫學院校要深刻認識到職業道德教育對于醫學生培養的重要作用,為其配置完善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其次,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以醫學生為核心,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綜合運用啟發教學、討論教學、案例教學、名人講座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激發醫學生對醫學職業的使命感,對高尚醫德的自覺追求。[5]強化“以患者為中心”、“大醫精誠”的醫學宗旨,潤物無聲地引導醫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
  3.2 課程體系多元化
  醫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相關課程應當充分考慮醫學專業的特殊性以及醫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扮演的社會角色。在醫學院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有機融入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要緊緊圍繞醫學生的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等醫學人文素質,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體系,一方面包括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系列理論、鄧小平理論、思想政治修養、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為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另一方面包括醫學發展史、醫學與美學、醫患關系學、醫生權利與義務、醫學哲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和醫學心理學等課程為主的醫學人文主義教學課程。通過全方位的教學引導醫學生深刻理解醫學的人文主義內涵、正確認識生命與健康的價值,進而在未來工作中正確、科學、合理地處理醫患關系。
  3.3 教育主體多元化
  改革教育教學模式,除了思想政治老師,教育主體還可以聘請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以他們在醫學工作中的社會閱歷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醫學生的興趣講授典型案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將大大提升教學品質。[6]
  3.4 教學方法多元化
  改革以教師為主體“灌輸式”教育模式,加強實踐教育。“灌輸式”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多樣性、差異性、個體性,這種教育模式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首先,邀請社會名人結合工作實踐進行案例教學,通過角色扮演、分小組討論、解剖式探索矛盾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醫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主動性。[7]其次,將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融入臨床實踐活動中。通過志愿者服務、臨床崗位見習和實習等途徑,讓醫學生增加對患者思想的了解,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臨床帶教老師應將臨床專業知識學習與職業道德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從醫患活動實際出發,強化職業道德素養對醫生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積極學習醫務人員的無私奉獻精神。[8]
  3.5 教學平臺多元化
  網絡具有信息量大、資源共享等特點。醫學院校應把網絡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運用各種現代通信設備,建設現代化職業道德教育平臺,實現網絡教學資源的空間整合,將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融入現代科技信息中。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醫學生提升網絡信息資源的鑒別能力,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聯網。[9]
  參考文獻
  [1] 葉曉藜.提高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理論,2013(12):356-357.
  [2] 曹錫山.對于高等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滯后原因及改革的再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7):475-476.
  [3] 代安瓊,劉芳.高等醫學院校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的實踐探索——以重慶醫科大學為例[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12):946-948.
  [4] 劉曉紅,胡善菊,董毅,等.本科生導師制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質培養路徑探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7):528-529.
  [5] 杜珍媛.高等醫學院校學生人文社科素質培養體系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1):37-39.
  [6] 廖生武,李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9):692-694.
  [7] 蔡勝.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相結合研究[J].遼寧醫學院院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9-111.
  [8] 陳喆.醫學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7):532-534.
  [9] 昝玉林.大學生網絡社團的興起與高校德育的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35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