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技術為手段 實用做內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數字教輔既要解決教育的基本問題,同時也要滿足出版“文明性”“編校性”“科技性”“傳播性”“經管性”“實踐性”的6個屬性。數字教輔在借助科技發展的同時需要根據用戶實際需求加強數字教輔產品設計,增強用戶的體驗感。
  關鍵詞 數字教輔;教育出版;產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5-0186-02
  1 中小學數字教輔產品的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教育出版與信息技術結合,涌現出了大量數字教輔產品,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書網結合。這是現在教輔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就是教輔書中的某些內容旁邊印有二維碼,讀者只需手機掃碼即可以獲得增值服務,一般為聽力音頻、微課講解視頻、拓展練習等。簡單說,就是在書中某些內容旁印有二維碼,讀者只需掃碼即可獲取增值服務,如外語聽力音頻、重難點講解的視頻、在線答疑、延伸拓展題等。但是因為中小學學生的學業負擔重,不管是作為課堂上的隨堂練習使用,還是作為課后作業自行完成,學生已經在紙質作業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來注意出版方提供的各種增值服務。
  2)資源庫。顧名思義,主要是集中了海量的資料,細分下去可分為習題庫、詞典、教學素材庫等。用戶通過注冊賬號、登錄資源庫,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素材,常見的有“學科網”“有道詞典”“菁優網”等。但是,各類資源庫雖然內容儲備很多,但精品內容不多。這些資源庫表面上看用戶眾多,但是付費用戶較少,利潤轉化率較低,贏利模式不夠明朗。
  3)作業平臺。作業平臺主要模式是教師布置在線作業,然后學生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答題,平臺及時反饋,教師和家長同時收到作業的反饋,形成作業報告,方便老師和家長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主要代表 “一起作業”。但是,作業平臺要求學生必須進行電腦或手機操作才能完成作業,考慮到電腦和手機可能存在的對孩子視力的影響,部分家長存在抵觸情緒。此外,作業平臺比較適用英語學科,其他學科的優勢不明顯。
  4)拍照搜題。這類軟件的主要模式就是利用手機拍攝上傳不會的試題,同步鏈接出答案,一般同時還提供對應的題的知識點的講解和解題微課。常見的有“小猿搜題”“阿凡題”“作業幫”等。但是,這類搜題軟件提供的內容往往比較粗糙,且錯誤率較高。
  5)在線課程。這類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登錄培訓機構的平臺上課,一般分為“一對一”“直播課”和“錄播課”等。常見的有“VIPKID”“學而思網?!薄熬W易云課堂”等。 但是,在線課堂實際上與各培訓機構的線下產品內容幾乎同質,目的主要吸引在時間、空間上與線下課程矛盾的用戶,就中小學學生而言,與傳統線下培訓相比,線上教師對學生行為的掌控力弱,線上教學過程中師生交互的方式和深度受到限制。
  6)電子書包。由海量學習資源、移動終端和服務平臺構成,教師通過服務平臺進行教學,學生可在終端接受學習指令并作出回應。從理論上說,電子書包海量的資源可以減輕學生的書包負擔,同時,課上的及時反饋可以增強課堂互動性,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老師得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學結果分析更為高效。但是,現階段,電子書包硬件技術不夠成熟,成本高昂,實際使用的時候因為硬件問題而導致使用的體驗感較差。同時,因為電子書包通常屬于行政強制推廣,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2 中小學數字教輔出版發展思考
  中小學教育的最基本問題“教什么”和“怎么教”,任何教學輔助工具都要在有助于實現更好的教學目的原則下使用。而出版的本質,是對人類知識和信息的收集、挖掘、整理、編選、???、把關、傳播、傳承的過程和活動。出版存在六大基本屬性即“文明性”“編校性”“科技性”“傳播性”“經管性”“實踐性”。數字教輔既要解決教育的基本問題,同時也要滿足出版6個屬性。
  數字教輔最主要的使用者是教師和家長,如何打造數字教輔,方法方式有很多,從出版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2.1 加強數字教輔產品設計,增強用戶的體驗感
  現有的一些數字教輔產品雖然涵蓋海量內容,但是呈現出來的形式卻顯得有些粗糙,可以在現有資源中加以打磨。具體而言,如書網結合中的使用最多的英語聽力,不少英語聽力都只能直接播完來回手動拉動回聽,甚至有每題都附二維碼的聽力需要逐題掃碼才能聽,用戶體驗感非常差,在這類英語聽力資源中可加入循環播放、上下題切換、倍速播放等。資源庫,教師對題的需求確實非常大,而且教師通常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大市名校的試題,所以在收錄試題的時候盡可能的增加此類題的比例,另外,試題和答案的準確性,圖形是否清晰,公式是否可編輯都會影響體驗感,需參考紙質圖書加強編校和排版質量。
  2.2 根據實際需求,打造數字教輔產品
  數字教輔產品的一個重要的使用者——家長,這個群體在數字教輔的發展之初是被忽視的一個群體,那時候,幾乎所有的出版商都在做微課給學生看,但事實上,家長主要是小學家長才是使用數字教輔最龐大的一個群體。但是對于常規的習題輔導,家長不需要微課,相較于微課,家長更需要一個詳細的答案。
  以家長需求主要集中在英語單詞和詞組、語文詞語的朗讀和作業批改為例。有孩子的家長一定都知道,英語聽寫和語文詞語聽寫是學生的一項常規作業,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長的發音并不標準,英語單詞和詞組、語文詞語的朗讀批改可以很好的幫家長解決這個問題,這類產品并不復雜,但是設計上需注意細節,如加入可朗讀遍數的選擇,詞語之間的間隔選擇等。作業批改也是家長的一個重要需求點,但是這個項目仍然存在一個技術難題——主觀題的批改。
  2.3 借助平臺合作,打造優質資源
  作為出版方,手握內容資源,在數字教輔發展之初,大多比較喜歡打造自己的自有平臺。然而,一般情況下,內容資源是出版方的優勢資源,技術資源卻是短板。此外,一般出版放提供的App資源相對比較單一,引流相對困難,引流成功之后要保持用戶的黏性也比較困難。與其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打造并不十分成熟的自有平臺,不如發揮自身優勢,專注內容打造,而將產品的投放則借助一些已經成熟的運營平臺。   以近幾年中高考逐漸走熱的名著閱讀為例,名著閱讀比較適合做成音頻——聽書的形式,同時,可以根據中高考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內容分析,然后將內容投放到如喜馬拉雅聽書這樣的成熟平臺上。
  2.4 在線直播課,一個值得期待的熱點
  不管線上線下,就教育本身而言,頂尖的師資資源是爭奪的重點,線上教育有自身特有的靈活性——不受地點的限制。從已有的操作模式來看,在線直播課是其中體驗感最好的一種類型。
  從運行模式來看,最開始為大班課,然后一對一模式后來居上,現在又開始開辟小班課,參考線下教育的發展模式,以及線上技術和師資的問題,預計考線上直播課將形成以為小班課為主、多種教學模式并存、分別服務于不同人群和教學目標格局。
  2.5 科技的發展,期待數字教輔產品的發展
  1)VR教育、AR教育和MR教育。先解釋一下這3個名詞,簡單地說,VR是虛擬現實是指在虛擬世界營造部分現實感覺,讓人身臨其境。AR是增強現實,指現實世界疊加部分虛擬內容,豐富現實世界,最終達到虛擬世界。MR是混合現實,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融合,并且強調現實和虛擬互動。
  研究結果表明,這些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元素所產生的可視化效果,能夠大大加強學生對抽象概念和不可見現象的感知。但現階段技術還不夠成熟,需要的是等待技術的發展。
  2)AI教育。AI是人工智能,公認的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方向,但現在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未來走勢如何,值得期待。
  教育信息化對數字教輔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字教輔產不是只粗放的提供資源,提供素材,或者直接由線下改為線上。數字教輔應當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利用技術合理打造適用的產品。
  此外,教育行業的用戶群體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新一代“80后”“90后”已經成為家長、教師,他們的成長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發展。為數字產品付費,更容易接受數字教輔。同時,從2018年起,教育行業的學生用戶已全部變成“00后”,他們的網絡消費意愿更強,消費偏好更獨特,對個人體驗更重視,更愿意嘗試新品,數字教輔的產品未來將有更多種的可能。
  參考文獻
  [1]李婷婷.融合技術創造智慧——淺談“智慧教輔”產品的設計和思考[J].出版發行研究,2018(8).
  [2]陳蘭枝.中小學數字教輔出版的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基于在線教育視角[J]. 華中傳播研究,2015(2).
  [3]萬安倫.中外出版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52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