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形勢下經管學院實訓室建設的新思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多年來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與沉淀,為經管實訓室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基本保障。在“互聯網+”時代,經管類專業實訓室建設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對提高經管專業實訓室教學質量,保障實訓室的科學性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從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經管實訓室建設當前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互聯網+"背景簡單闡述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結合工作實際,為經管學院實訓室建設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經管類、實訓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6-018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6.079
New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s in the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lleg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Internet+"
LIU Li
?。╓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Wuhan Hubei 430000,China)
【Abstract】Over the years,the development and precipit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rovided basic guarantee for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training rooms.In the era of "Internet+",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raining rooms and ensuring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raining rooms.This article mainly proceeds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training room in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it simply expounds how to combine Internet with thinking and work practice.It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room of th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Internet+;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近年來,“互聯網+”成為了一個高頻詞匯,從政府工作報告到商業投融資領域再到百姓生活出行,互聯網+的思維及應用正迅速地走向人們的視野中。有人把它跟電的發明相提并論,并將互聯網時代稱之為一次新的工業革命。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實驗室文化建設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如何利用“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勢,借助互聯網思維結合本校本領域實際工作的開展,利用新技術新手段的教育教學方式,以打造符合時代浪潮的融合性及開發性于一體的新時代經管類實訓室,成了值得思考探索的議題。
1 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經管實訓室建設面臨的當前問題
1.1 實訓室硬件條件緊缺
以我校為例,作為綜合類型的高職院校,我校經管學院設有會計、金融、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四個專業,招生規模每年都較穩定上升且在我校內部屬于師生人數排名前三的學院,但我院實訓室只有八間,這其中還不乏含有早幾年建設的遷移過的學生機房,部分設備的陳舊,實訓場地的緊張,都對教學的順利開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了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機房經常從早上中午到晚上都全天排滿了課程。
1.2 教師信息化水平欠缺,管理模式陳舊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實訓室管理,還是以責任到人的模式進行。實訓室老師對應某幾間教室或者樓層,機房的軟件安裝更新,硬件及網絡維護,還原卡同傳,清潔衛生保障,開關門等相關的管理及保障型事務,占據了大量時間。加之近幾年,很多高職院校進行改革,實訓管理老師也有授課任務的要求,導致精力有限無暇分手,對信息化手段的學習及應用了解較少,還是以傳統的模式在進行維護管理,信息知識停滯不前,對現今高校實訓室未來的發展未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1.3 跨專業建設的融合度較低,沒有形成真正的專業群實訓室
由于高校管理機制的要求,多數經管類學院的實訓室按照教研室的分布來建立,每個教研室設有單獨的實訓場地,這樣雖然便于專業軟件的安裝訓練,但也制約了專業群實訓室的建設與利用。有的專業學生人數較多,教室排不過來,而有的專業由于學生少,實訓室閑置的情況時有發生,作為新商科類型下的經管實訓室建設,怎么打通各個專業的壁壘,將學院實訓室集中整合優化,成為開放型的無專業屬性的綜合erp實訓室,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顯得尤為重要。
1.4 學生計算機知識儲備不足 由于高職院校的招生現狀決定了,部分學生是從偏遠地市州考學上來的,這類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能力欠缺,辦公軟件及信息化教學erp軟件的接受力相對薄弱,造成了同一個班上的學生在實訓課上差異過大,會使這部分學生由于上機體驗較差導致的學習興趣欠佳,從而影響到實訓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
2 “互聯網+”新形勢的解讀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指的是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盎ヂ摼W+”計劃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以產業升級提升經濟生產力,最后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
“互聯網+”概念的中心詞是互聯網,它是“互聯網+”計劃的出發點?!盎ヂ摼W+”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的內容來表述。從縱向來看,可以將“互聯網+”概念中的文字“互聯網”與符號“+”分開理解。符號“+”意為加號,即代表著添加與聯合。這表明了“互聯網+”計劃的應用范圍為互聯網與其他傳統產業,它是針對不同產業間發展的一項新計劃,應用手段則是通過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進行聯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進行;而從橫向來看,“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其深層意義是通過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完成產業升級?;ヂ摼W通過將開放、平等、互動等網絡特性在傳統產業的運用,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與整合,來重塑產業結構及供求關系,以提升效益,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3 如何結合“互聯網+”新特點來建設新型經管學院實訓室
互聯網+有六大特征,即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谶@六大特點,結合高職院校經管專業實訓室建設的以往經驗,筆者認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結合來建設,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及用戶體驗,為后期的經管類實訓基地及實訓課程的建設,提供新的思路。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也意味著變革及開放,簡單而言,就是重塑融合??缃缬欣跒閯撔绿峁┬滤悸沸乱暯牵诤蟿t有助于聚集群體智能,作為經管類型的專業群,有著很多共性化的需求,從人才培養的方向來看,現在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往往多過于單一型人才,會計、金融、營銷等相關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對財務供應鏈及貿易實務有著一定的了解及認知,所以,實訓室應該依據專業群來建設而不是精準于某一個專業,可以“一機房多運用”的模式,基于機房本身硬件環境,將相關軟件多重部署,以滿足不同時間段不同用戶群里的需求。
二是“創新驅動”。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早就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這正是互聯網的特質,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顛覆傳統,敢于運用新技術創新,作為傳統的經管學院實訓室建設,往往都是采取中規中矩的傳統機房建設模式,本地部署私有云,以保證數據的運行安全,而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的今日,很多觀念都有待更新,求穩不能帶動發展,只有穩中求進,才能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針對信息化建設及發展,公有云的認同及應用,桌面虛擬化的應用等相關技術手段,都會為實訓室未來的發展及實訓室管理的便捷性提供非常強有力的幫助。另一方面,對實訓室管理人員及實訓課任課老師而言,創新就意味著不斷學習,隨時隨地的補給新知識新技術,以面對教育變革的迫切需要。
三是“重塑結構”。實訓教學要求的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這就要求實訓室指導老師不僅僅具備計算機軟、硬件操作水平及知識,更需要結合專業實際,了解專業技能,以會計為例,只有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能又結合專業實際的老師,才能更好地系統的傳授學生財務鏈相關知識,也能更好地指導高職學生進行國賽省賽的訓練。所以需要培養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專業人才,以滿足本專業實訓的相關要求。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聯網的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于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人創作力的最大程度激發。拿營銷的教學為例,《經營之道》等相關教學軟件通過多角色的模擬,來讓學生通俗易懂的了解一家企業的經營運轉流程。多角色的分配,例如CEO、CTO、COO、采購、銷售、策劃等多角色的下發,應該結合學生本身的性格特點,在此類教學過程中,尊重人性的發展及個體的特征,才能更大程度的激發潛能及創造力,達到收益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是“開放生態”。我們推進互聯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過去制約創新的環節化解掉,把孤島式創新連接起來,除了管理的開放還有心態的開放,打破專業的壁壘,以專業群模式集中建設,才能最大的發揮學院的優勢及能動力,優化教學結構的同時,提升該專業的競爭力。
六是“連接一切”?!盎ヂ摼W+”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就是將開放共享發揮到了極致,而連接一切也是基于共享的前提,兄弟院校間同類型實訓室的建設模式,有著非常多的共性需求,甚至企業中、社會上好的經驗及策略,只要是能運用及結合自身教學的優秀的經驗,都可以運用起來。而另一方面為了充分迎合新課程改革的實際需求,高職院校在開展經管類實訓教學時應當積極建立健全互聯網教學平臺,逐漸實現實訓教學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同時加強云計算相關的模擬會計實訓,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反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跟蹤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全面系統的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發展優勢等等,這也是連接的具體體現。
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這是傳統教育。一個教育專用網、幾百臺移動終端,上千堂資源課程,這就是“互聯網+教育”。具有互聯網+特色的實訓室更有利于碰撞出新思維的火花。從管理創新、文化創新、制度創新、教學模式創新等多維度去塑造,更有利于提供一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經管類專業實訓室,結合實訓課程的優化及當前社會人才的需求導向來建立課程,用倒推機制,以課程的革新來推動實訓室的優化,可以給當前實訓室建設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夏暉,孔曉李,李平.互聯網+背景下經管實驗室文化建設途徑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08):169-172.
[2]向蕾.互聯網+背景下建筑實訓室信息化建設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19(04):281.
[3]孟凡生,肖振紅,李瑛玫,李譚,韓冰.“互聯網+”背景下工科院校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轉型——以會計課程為例[J].教育探索,
[4]黃文軍.淺議“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改革模式[J].納稅,2019(12):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9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