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室建設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強調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實訓室是培養學生對職業認知和基本技能的重要場地,是職業場所的縮影,最大限度地模擬實際教學環境,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相關課程提供實踐訓練如何讓實訓室成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場所成為了學校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 學前教育專業 實訓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G65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強,“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成為了各本科院校辦學目標。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高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應注重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在我國起步晚,作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時間不長,在未來一段時間以培養理論型與技能型相結合的應用型師資成為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任務。學前教育實訓教學是通過模擬幼兒教學實際工作環境,在專業教學中采用真實場景與專業理論教學相結合,強調互動式、參與式學習,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教學方式、工作方法和團隊協作能力,最終達到職業能力全面提升。
1創新實訓室建設理念,做好頂層設計
應用型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是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專業知識、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不僅要求具備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在幼教機構從事一線教師、保教工作、幼教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員。長時間以來本科院校將實訓基地建設放在校外,學生主要依靠畢業實習來完成四年本科階段的實踐活動,而專業實訓和課程實踐常常被忽略,學校在實訓室建設和管理中也未受到重視,宏觀上缺乏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和合理布局,嚴重影響了實訓活動的開展。學校的踐場所被學生當做學生活動場所。因此,應遵循適時適度的原則,院系結合、專業統籌,把實訓室建設放在學??傮w規劃、科學合理的位置上,是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實訓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
1.1認識實訓室重要性,了解技能需求
學前教育專業是應用性、實踐性要求很強的專業,在教育教學中應將專業教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實訓室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條件和設施,為學生的搭建了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室是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理論聯系實踐為導向,幫助學生理解、運用專業知識。實訓活動不同于課堂教學,是以學生實踐為主線,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職業能力培養打基礎。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室建設是師范教育改革、落實實踐能力和提升專業培養質量所需,只有認識實訓室建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做好實訓室建設。
1.2整合專業優勢,加大實訓室投入
學前教育專業集理學、文學、藝術為一體的專業,健全實驗、實訓室需要大量學科支撐和經費支持。課程實訓、藝術實訓和綜述實訓成為學校思考的問題,在應用型本科高校進行總體規劃,整合已有文科、理科實訓室資源,集中資金,加大學前教育專業專業綜合實訓室經費投入,打造能充分發揮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職業場所,實現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的提升。在綜合實訓室建設和布置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循序漸進、模塊與整體、課程與綜合等部分實踐和綜合實踐有機結合,場地選擇符合現代幼教和專業課程要求,設備選用上做到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
2完善實訓體系,促進實訓平臺建設
2.1優化實訓內容
實訓是建立在課程基礎理論學習基礎之上的,課程實訓是在一門課程理論課結束后完成進行,以此提升學生課程應用能力;模塊的實訓應在本模塊結束后進行,以此來提升學生該模塊的專業學習程度;才專業綜合實訓環節,提升學生提升職業能力和就業水平。同時各環節實訓課程與理論相結合與貫穿,從各個環、各階段進行相關實訓。
2.2加強實訓管理
加強實訓管理,是切實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教學管理中,是保證學生實訓質量的前提,實訓管理主要是實訓部門要加強對實訓教學內容的監督檢查和對實訓室使用提出要求。一方面加強實訓教學管理,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安排,合理布局實訓的項目、時間、目的、手段以及內容和學時。另一方面,就是加強實訓管理,從院系、任課教師、學生要求和實訓室使用,加強各項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實訓準備、實訓期間、設備使用、操作流程上都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確保教學秩序的良好運行和實踐質量不斷提高。
2.3建立實訓保障
讓學生提前進入教師模式,盡快適應幼教發展要求,實現與幼兒園一致的現場布局和管理模式,建設“以模擬仿真幼兒園”,成為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實訓教學要有效實施,必須建立必要的保證機制。一是成立專業負責人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推動學前教育教學改革,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技能訓練、評價標準和教學效果進行總體把關,同時負責課程和教學質量監控。二是學校要在實訓軟件上加大投入,特別是現代化教學用具、教材、書籍購置,以適應實踐的特點和社會的需求,保障專業可持續發展。第三,教師是實訓質量得以保障的基礎,建立有效的師資隊伍優化、引進、外聘和安排現有專業任課教師參加進修與培訓成為實訓質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2.4完善實訓評價
要保證實踐教學的高效開展,實訓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環節中,必須做到過程監控和結果反饋,實訓評價必不可少,并成為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建立和健全實訓評價指標體系與要求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學校應通過創新評價管理機制,制定與專業相符的實訓標準、實訓內容,對教學效果進行主體評價。因實訓與校外實習的區別在于實訓是建立在理論課基礎之上的,在實訓考核管理中應與學期理論教學考評掛鉤,注重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過程學習效果考核。
3加大校外合作,提升平臺應用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目的是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校企合作、校園合作和校社合作,開啟學前教育專業產教研相融合的人才共育模式。通過多方聯手建立具有先進理念、創新設備、實踐經驗的現代模擬實訓室,共同探索產學研育人模式,共育高素質、高技能、有仁愛之心的學前教育專業現代化人才。 3.1校企合作,解決實訓硬件不夠
為了保證教學中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建設完備的實驗實訓室必不可少,學前教育專業產教融合必須做好創新基地的建設。創新實訓室創建,學校與企業通過設立產教融合創新實驗項目,構建以教育主管部門為主導、幼兒教育機構為主體、高校為思想引領、企業為設備創新的“四位一體”合作實訓育人機制,通過資源整合資源與創新,實現科技服務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高校專業辦學能力的全面提升。學校以專業和師資為優勢,以科研項目立項研發幼兒玩教具,支持教育裝備企業產業發展;企業派技術人員對玩教具或實訓室進行組建,并安排專業指導老師對學前教育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既解決了企業研發成本,又解決了學校實訓平臺不足和設備創新問題。
3.2校園合作,解決實訓教學軟件不足
幼兒教育機構是學前教育專業開展實訓的重要依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探討幼兒教育機構在實訓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使人才培養與幼教所需相結合。在校園合作中以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相互協作為原則,探索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適應現代幼教所需高質量人才儲備。學校應主動與校外幼兒園、幼教機構合作,聘請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和豐富教學經驗的“雙師型”幼教專家從教學計劃、課程設計、實踐指導進行專業設計,同時聘請幼兒園一線教師為學前專業學生進行實踐課程教學和指導教師,解決高校師資不足、實踐脫節的問題。
3.3校社合作,解決實訓教學資源不足
學校應加強與社區合作,社區向學校提供學前兒童生長的生活環節記錄及基本資料,學生可根據兒童特定的性格特點和偏好,決定社區早教活動中一刀切的問題,部分保教保育專業課程可直接深入社區開展,面對面根據社區家長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開展活動、社會調研等多種方式和渠道為社區提供早教服務,讓社區、幼兒家長和學校專業學生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不僅能夠增強社會、家長對幼兒教育觀念,更是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理論知識,更是提升了學生服務社會能力,為學前教育本科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互促進提供了依據。
作者簡介:梁龍鳳,(1979年-),女,黎族,貴州,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
參考文獻
[1] 劉瑩,楊淑芹,基于全實踐理念的高校學前專業實驗室現狀與思考[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35(02):76-78.
[2] 王青峰,袁文才,姜峰,淺談高等學校的重點實驗室文化建設[J].實驗室科學,2015,18(01):168-17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