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計算機已經逐漸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和工作工具。在高職院校,加強學生計算機技能培訓,做好計算機實訓室建設和管理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的問題。采用文獻分析法,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200-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在各領域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必備技能之一。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知識教育也必不可少,加強計算機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已經成為各界關心的重要話題,尤其是重視實踐技能培訓的一些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已經成為技術應用和實踐教學的重要基地。
一、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主要采用硬盤保護卡措施對實訓室設備進行管理。但是隨著誤操作、病毒破壞等情況越來越頻繁的時候,實訓室管理人員就要花大量時間對設備進行檢修管理?,F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與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設備損耗大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知識教育已經很普遍,每個學生都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基礎,因此計算機實訓室應用就很頻繁。隨著頻繁使用以及不當的管理方式,對機器損耗就越來越大,機器也就越來越不穩定。實訓室管理人員就要花大量時間進行設備維護,給高職院校也帶來負擔,尤其是以計算機教學為主的高職院校。
(二)管理思想觀念落后
高職院校對實訓室管理重視程度不足,管理思想觀念落后,對實訓室建設與管理下撥的經費少之又少,設備常常得不到及時更新與維護,也就不能對計算機實訓室進行有效利用。因此,轉變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與管理的思想觀念很重要。
(三)缺乏高技術高素質管理人員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缺乏高技術與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在計算機實訓室建設與管理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實訓室建設的作用難以發揮,建設意義也難以體現。
(四)安全隱患高
場地以及供電是計算機實訓室必要的兩個方面,但是高校各專業實訓室分開建設,不具備專業的防盜設施。另外,大量計算機設備集中應用造成極大電力壓力負荷,易引起火災。因此,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目前的安全隱患很高。
二、必要性研究
(一)提升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實訓室建設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實訓室的開展有利于推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緊跟社會發展大趨勢。同時,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教材的改革與完善,使現代化教學與人性化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及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培養團隊精神
對很多復雜的網絡課程,僅憑一己之力往往難以完成,這就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分組合作,通過相互交流與探討來完成學習任務。實訓室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如果網絡出現故障,學生之間也要相互配合解決問題。因此,實訓室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三)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現在高職院校教學目標不僅僅局限在理論教學上,更要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實踐型人才,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實訓室建設以及管理,可以讓學生通過計算機課程學習,提高計算機專業技能。通過不斷地反復操作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
三、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策略
(一)科學合理規劃
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規劃。要確定實訓室建設目標,計算機實訓室是專業的網絡實踐教學平臺,要以培養高層次的計算機人才為主要目標。還要盡可能節約建設成本,不能造成資源浪費。同時,計算機實訓室建設還要能彰顯學校教學特色,建設具有創造性的實訓室。因此,科學合理的規劃顯得相當必要。
(二)日常保養維護
由于教學的頻繁使用以及學生的誤操作會給計算機設備帶來巨大耗損,計算機設備需要定期保養,對計算機實訓室的日常保養維護是建設好計算機實訓室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
(三)滿足不同需要
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應當滿足不同群體需求,具有綜合性。因為不同專業對計算機功能都有不同要求,相應的設備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要綜合考慮各專業對計算機實訓室的建設需要,進行全盤把握綜合考慮,以滿足各類專業教學需要。
(四)選擇品牌產品
計算機設備需要頻繁使用,因此如果選擇小品牌供應商,在后期服務上會出現很多問題,而且設備質量以及穩定性也無法保證,對后期使用的安全隱患無法預測。因此,選擇品牌產品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十分有必要,品牌產品有質量保證并且售后服務完善,可以滿足高職院校對計算機實訓室的設備維護需要。
(五)節約成本
采取開放式辦學模式,進行資源共享即與各方進行在設備、師資上的共享,加強與其他高職院校合作,不僅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還可以節約成本。資金一直是很多高職院校在建設計算機實訓室時遇到的瓶頸,通過資源共享,與其他高職院校協作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既能保證實訓基地的正常運轉,又節約了成本。 (六)具有足夠的規模
目前,高職院校各院系基本都有不同類別的計算機課程,都對計算機實訓室有使用需要。高職院校在建設計算機實訓室時要充分考慮各院系的實際需要,同時綜合考量學校未來發展前景,不僅要滿足當前使用需求,還要有余數以滿足不時之需和未來之需。因此,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實訓室建設上一定要具備一定的規模,進行綜合性考量,才能適應學校的長期發展。
四、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管理策略
(一)完善制度規范
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一定要根據學校自身實際情況,采取符合實際的有效措施進行有效管理。對現存管理制度上的弊端要不斷進行更正調整,通過管理制度規范,有利于更好地建設計算機實訓室。制度,是一種根本性措施,具有強制性與約束性特點,只有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才能實現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高效穩定運行。因此,完善制度規范,并將制度規范嚴格執行下去,確保每項工作有章可循,這樣才能更好地管理計算機實訓室。
(二)建立學生管理隊伍
相比于專業的管理人員,學生的力量也不可忽視。因為,計算機實訓室設備基本上都是學生在使用,也只有學生之間相互了解。建立學生管理隊伍,更有利于對計算機實訓室設備的維護,通過學生監督,可以阻止很多對設備破壞性強的學生繼續對設備造成破壞,學生之間熟悉度比較高,更容易有針對性管理,從而減少對計算機設備的破壞。
(三)加強管理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主要是為了培養應用型與實踐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因此,加強計算機實訓室管理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要配備一支專業維護的人才隊伍。由于計算機設備的頻繁使用,對設備的日常耗損非常大,需要經常維護以及檢修,專業維護人才隊伍可以更好地保護設備。另一方面,要配備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維修人才主要是在技術層面,而專業人才主要是在知識理論層面,給教師以及學生普及計算機實訓室運用及維護知識,這樣可以減少對計算機設備的破壞。同時還可以普及一些簡單問題的處理方法,這樣有利于減輕維修人員負擔,減少學校相關經費支出,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四)加強安全管理
安全一直都是重要話題,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管理也不例外。實訓室安全包含多個方面:首先,計算機本身的安全問題,由于木馬、黑客、病毒的存在對計算機設備是重大安全隱患,做好這方面防范工作需要安裝防護軟件以及對系統操作進行權限設置。其次,計算機實訓室設備安全,做好防盜工作,如門窗時刻鎖好以及安裝相應監控設備等。最后,防范火災,由于計算機設備頻繁使用,對電力負荷壓力巨大,因此火災隱患一直存在,要加強防范。安全管理是檢測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管理是否到位的重要標準,對安全管理的忽略,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要不斷加強計算機實訓室安全管理。
(五)集中設備管理
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規模巨大,學生上機之后難免會有很多垃圾留存,如果一一處理將會耗時費力,因此要對計算機設備進行集中管理。采用網絡化手段,部署服務器,將其他計算機設備作為終端進行集中管理。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相應的軟件可以購買,可以節省很多人才、財力、物力。因此,集中設備管理,對具有規模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管理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
(六)加強分類管理
由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設備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問題也層出不窮,無論配備多少專業管理人才也無法阻止各種問題的不斷產生。在對計算機設備管理上,需要有條不紊才能保證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率。分類管理,不僅僅是對計算機設備的分類,也是對相應的專業人才的分類。將計算機常見問題分類匯總并配備具體的專業解決人員,責任具體到個人,不僅可以提高辦事效率,還可以將設備問題得到針對性有效解決。因此,加強計算機設備分類管理在提高辦事效率的同時也可以不斷提高教學效率,降低計算機設備故障對教學產生的影響。
總之,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就是為了培養更多實踐型和應用型人才,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因此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必須采用全新管理模式,做到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同時也應當根據各高職院校自身特點,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計算機實訓室基地并且改革實訓基地管理模式,加強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重視計算機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更好地為實訓教學以及培養高技能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呂舟.高職院校計算機綜合一體化實訓室建設的探索[J].科技資訊,2018,16(15):148-149.
[2]閆敬波.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實驗實訓室課外開放管理措施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1).
[3]崇元.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教學管理探析[J].亞太教育,2016(13):165.
[4]吳超濱.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的安全管理與維護[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13):211-212.
[5]吳明珠,林麗姝.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建設與管理研究分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7(18):236-237.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