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  > 中國論文網 > 
  • 科技論文  > 
  • 基于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基于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是既懂農業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而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術。本文基于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對農業類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究,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18-0167-02
  1引言
  當今社會,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種植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及農產品進出口等行業。農業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產生了農業信息化,其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技術。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在于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的培養,而農業類的高校是培養農業信息化人才的重要基地。與農業類本科院校相比,農業類的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網絡,《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作為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傳統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已經難以適應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的需求,作為農業類的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地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究,以達到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2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2.1培養目標不明確
  在信息時代,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農業中的普及應用,對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而部分農業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其制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培養目標僅僅是為了培養計算機網絡方面的人才,而忽略了該課程在農業方面的應用。這就導致所制定的課程培養目標不僅難以滿足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的需求,也難以適應農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2.2教學內容相對獨立
  目前農業類高職院?!队嬎銠C網絡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是高職類《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材。很多農業類的高職院校都是在給學生講授完《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后,再給學生講授農業類的相關知識以及網絡技術在農業上是如何應用的。這樣就使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學與涉農方面的教學呈現出相對獨立的態勢,并且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并不能滿足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
  2.3教學方法不科學
  對高職院校而言,其培養的學生應該是既能夠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又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而很多農業類的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比如教師在講授《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時,總是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規定的單元內容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在每一單元內容講解完后,才讓學生去實訓室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在實訓室動手操作時,盡管教師會在一旁進行指導,但是除了個別優秀學生能夠將教師上課時講授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大部分的學生都只能邊操作邊舉手問教師。而短暫的實訓室教學時間也導致了教師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在實訓室里的操作無法順利完成,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4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隨著農業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部分農業類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已難以滿足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的需求。農業類高職院校承擔《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的教師,大多是計算機網絡專業出身的。網絡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很多農業類高職院校的教師并不能及時地向學生講解最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知識,并且這些教師也僅僅是懂計算機網絡技術,而不懂農業方面的知識。這樣的師資隊伍是很難培養出既懂計算機網絡技術又懂農業的學生來的。因此,在農業類高職院校中,承擔《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師資力量是有待加強的。
  3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
  3.1明確培養目標不動搖
  農業類高職院校應對新形勢下的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進行相關的調研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明確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對《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的需求。在農業信息化時代,農業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應以能應用于農業為目的,應根據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需求來制定課程培養目標[1],從而使得培養的人才既懂農業又懂計算機網絡技術,并能將計算機網絡技術熟練運用于農業的發展。一旦確定培養目標,就必須堅持下去,不能隨意動搖。
  3.2教學內容合理化
  農業類高職院校以培養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為目標。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把教材當作教學內容,作為授課教師,應該調整教學內容,將《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與農業進行有機結合。如教師在講解組建無線局域網時,可以無線局域網在智能大棚中的應用為例進行講解。這樣既給學生講解了無線局域網的知識,又給學生講解了農業中的智能大棚。再如,在講解規劃IP地址時,可以農企內部需重新規劃IP地址為例進行講解,這樣既讓學生懂得了如何規劃IP地址,又讓學生對農業類的企業有了一定的認識。
  3.3改革教學方法
  (1)采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法,實現理實一體化
  針對部分農業類高職院校目前還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象,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在校內的教學過程中,應采取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法[2],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一體化。項目教學法中的項目,應當以為農業所用為前提,采用典型性、實用性、真實性的農業信息化項目。如選擇具有農產品質量追溯、智能農業機械、水產養殖環境監控、家禽繁殖、智能大棚等項目[3],作為《計算機網絡技術》中單元內容講解的項目應用案例,讓農業項目融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種類似于在農業性質的企業中工作的環境和氛圍。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離開只有黑板和投影儀的教室,將課堂直接放在實訓室。在實訓室中,教師將網絡技術的知識融入各個農業項目案例中。上課剛開始時,教師先給學生布置一個項目任務,然后教師給學生講解和演示另外一個與學生任務類似的農業類項目,待理論知識的講解與操作演示完成后,學生就立刻開始動手對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相關操作。這樣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當少部分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也可以隨時進行答疑,這樣就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有了顯著的提高。  ?。?)充分發揮各種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的作用
  校內實訓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校內實訓的條件畢竟是有限的,作為農業類的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的作用[4]。如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就具有江蘇現代畜牧科技園和江蘇中藥科技園兩個現代化的農業示范基地。通過在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的現場實踐教學,讓學生參與現代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使他們在實踐中更好地掌握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尤其是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學生,更應該到現代化農業基地學習,掌握農業知識,將校內課堂上學習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知識運用到農業中來,從而為成為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3.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對于農業類高職院校中承擔《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師而言,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5]。作為農業類高職院校中承擔《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師,要改變“上什么課就教什么內容”的傳統教學理念,而應以教授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在農業方面很好得以運用為教學理念。其次,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更新的速度也是相當得快。作為教師要不斷地通過各類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再者,為培養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使得學生能將計算機網絡技術很好地應用到農業上,作為教師也要通過各種渠道學習相關的農業知識,以便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知識點更好地融入農業中,傳授給學生。
  4 結論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基于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本文從課程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對農業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的探究,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朝元. 大數據時代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通訊世界, 2018(10).
  [2] 張雄. 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內容項目化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 教師版, 2017(25).
  [3] 程濤, 王坤, 毛林, 等. “農科教”融合培養農業物聯網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 教育現代化, 2017(36): 37-39.
  [4] 段延娥, 張威. 都市農業信息化人才需求與培養模式研究[J]. 現代教育技術, 2010(1): 172-174.
  [5] 成維莉, 王永紅. 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理實一體化特色教材建設[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7(26).
  【通聯編輯:王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499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